低株第倫桃

低株第倫桃

低株第倫桃(學名:Dillenia indica),(英文名稱:Elephant Apple、Indian dillenia,別稱擬琵琶、五椏果等,為五椏果科五椏果屬植物。果肉含粘液果膠帶酸味,可制酸味飲料、果汁或果醬

印度,第倫桃果實的萼片可作蔬菜食用;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其果實可加入咖喱,果肉則用於洗髮。果肉亦有止咳、解熱之效;樹皮可作收斂劑[3] ,葉的汁液可治禿頭,樹皮可治鵝口瘡。第倫桃的葉因與琵琶葉相似,故而有擬琵琶的別稱。第倫桃的果實外層包著肥厚的萼片,看似綠色的桃子,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椏果
  • 拉丁學名:Dillenia indica
  • 別稱:低株第倫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側膜胎座目
  • 亞目山茶亞目
  • :五椏果科
  • :五椏果屬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中南半島、菲律賓及印尼爪哇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25米,胸徑寬約1米,樹皮紅褐色,平滑,大塊薄片狀脫落;嫩枝粗壯,有褐色柔毛,老枝禿淨,有明顯的葉柄痕跡。
葉薄革質,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15-40厘米,寬7-14厘米,先端近於圓形,有長約1厘米的短尖頭,基部廣楔形,不等側,上下兩面初時有柔毛,不久變禿淨,僅在背脈上有毛,側脈25-56對,乾後在上下兩面均突起,脈間相隔5-8毫米;第二次支脈近於平行,與第一次側脈斜交,脈間相隔2毫米,在下面與網脈均稍突起,邊緣有明顯鋸齒,齒尖銳利;葉柄長5-7厘米,有狹窄的翅,基部稍擴大,多少被毛。
花單生於枝頂葉腋內,直徑約12-20厘米,花梗粗壯,被毛;萼片5個,肥厚肉質,近於圓形,直徑3-6 厘米,外側有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7-9厘米;雄蕊發育完全,外輪數目很多,內輪較少且比外輪長,無退化雄蕊,花葯長於花絲,頂孔裂開;心皮16-20個,花柱線形,頂端向外彎;胚珠每心皮多個。
果實圓球形,直徑10-15厘米,不裂開,宿存萼片肥厚,稍增大;種子壓扁,邊緣有毛。

生長環境

喜生於山谷溪旁水濕地帶,土壤需排水好,喜高溫多濕環境,喜全日或半日照,耐旱,耐強風吹襲,不耐寒,生長適溫23-32攝氏度板根具有抓地之效,不適合在鹼性土壤中生長,以肥沃壤土為佳,播種法繁殖。

分布範圍

第倫桃原產於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夏威夷等地,現分布於中國、台灣、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中南半島、菲律賓及印尼爪哇等地,中國國內分布於雲南南部,福建福州及廈門也有引種。

主要價值

木材有經濟價值
果實可食,具有藥用價值
功能:(果實)治發燒,咳嗽,緩解腹痛,通大便。
(葉子、樹皮)治腹瀉,癌症,創傷腫脹。葉子的汁液據說可以防止禿頭。
(果漿)清洗頭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