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羅夫斯克(伯力)

哈巴羅夫斯克

伯力一般指本詞條

哈巴羅夫斯克,原來是屬於中國的領土,中國稱之為伯力。位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會合口東岸的中等城市。2002年成為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行政中心,人口618 150(2018年)。

1858年(清鹹豐八年),俄羅斯侵略軍侵占,建立軍事哨所,並以17世紀沙俄侵略黑龍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命名“哈巴羅夫卡”。1860年(清鹹豐十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 ,伯力城及其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廣大地區被沙俄割占。1893年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巴羅夫斯克
  • 外文名:Хабаровск(俄),Khabarovsk(英)
  • 所屬國家:俄羅斯聯邦
  • 其他名稱:伯力
  • 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
  • 地理位置:黑龍江、烏蘇里江會合口東岸
  • 城市類型:中等城市
簡介,名稱,經濟狀況,歷史背景,

簡介

哈巴羅夫斯克(俄語:Хабаровск),在清朝時期的中國名稱是伯力(港台仍廣用此名稱,中國大陸入境隨俗,採用俄文音譯的哈巴羅夫斯克),位於黑龍江烏蘇里江交界處東側,為俄羅斯聯邦遠東聯邦管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Хаба́ровский кра́й)首府。其俄文名源於俄國探險家葉洛菲·哈巴羅夫。其於明朝清朝時曾是中國領土。該市於2002年成為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的行政中心。人口:618 150(2018年1月1日)。
哈巴羅夫斯克哈巴羅夫斯克

名稱

唐朝為黑水都督府勃利州(722年唐玄宗任命黑水靺鞨酋長倪屬利稽為勃利刺史),遼代時,遼國設五國部節度使,轄黑龍江下游各部,博和哩為五國頭部。十五世紀時明朝在此設巴忽魯衛,隸屬於奴兒乾都司。後金汗國(清朝前身)清太祖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設博和哩噶珊。頗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諧音,來源於部落名博和哩。據《滿洲源流考》卷11《疆域》載:“博和哩,滿洲語,豌豆也”。1858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派遣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侵占中國黑龍江沿岸並在此設軍事哨所。穆拉維約夫為吹捧俄國十七世紀的侵華急先鋒葉· 帕·哈巴羅夫在遠東地區的“考察”功績,將伯力改稱為“哈巴羅夫卡”(Хабаровка)。隨著居民點的擴大,1883年10月又改為“哈巴羅夫斯克”(Хабаровск)。
哈巴羅夫斯克哈巴羅夫斯克
①邊疆區名。在俄羅斯遠東區東部。東瀕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南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同中國為界。面積82.46萬平方公里。人口 179.4萬(1987),俄羅斯人占85%,次為烏克蘭人、猶太人、朝鮮人等。轄猶太自治州。 70%面積為山地,最高點海拔2,889米。大部地勢低平。屬溫帶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40—-16℃,7月14—21℃。年降水量500—900毫米。有煤、鐵、錫、金等礦藏。森林面積4,300萬公頃。1938年建州。工業以機械製造(艦船、動力機械、農機等)、採礦、森林採伐、木材加工及紙漿、造紙、魚品加工、煉鋼等為主。盛產小麥、燕麥、大麥和大豆。乳肉用養畜業和養獸業發達。南部有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河、海運發達。主要城市有哈巴羅夫斯克和共青城。外興安嶺和烏第河以南原屬中國,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和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被帝俄割占。
②市名。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首府,遠東地區重要城市。位於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人口約58萬,中國傳統名稱為“伯力”,1883年改今名。1916年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後,加強了同歐洲地區的聯繫。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蘇維埃港的鐵路後,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河港及航空要站。遠東地區主要的工業中心,以機械製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門為主,食品等輕工業也很發達。有庫頁島來的輸油管道,原油經加工供當地使用。俄國在遠東科學文化的重要中心,有鐵道工程學院、農學院、醫學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原屬中國。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被帝俄割占。

經濟狀況

到2009年1月為止,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和整個俄羅斯一樣,在政治、經濟轉軌前期,國民經濟 受到一定影響,生產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是,憑藉著地理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相對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哈巴羅夫斯克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廣泛開展各種經貿活動,迅速恢復和發展了經濟。2003年,哈巴羅夫斯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超過俄羅斯平均水平十幾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哈巴羅夫斯克的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03年比2002年增長31.8%,人均年薪達到3000美元左右。收入的增加激發了居民的消費欲望,使當地的商業活動格外繁榮。哈巴羅夫斯克的商品物價水平相當於哈爾濱市平均水平的三倍,同樣的一件中國商品,這裡的售價往往是國內的幾倍,商品的平均利潤率也高達300%以上。在哈巴羅夫斯克的市場內,隨處可見中國商人,根據調查到2009年1月為止,僅在市區內就有五萬多中國商人,在整個哈巴羅夫斯克遠東區更是高達25萬多,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事的都是中國商品對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的批發、零售貿易。但是,在當地的中國商人經營環境很差,市場都是用廢舊海運貨櫃拼湊而成的,冬冷夏熱,缺少各種服務和保障。20世紀80年代,兩國恢復開展雙邊貿易的初期,中國人的商品質量差,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在哈巴羅夫斯克和其他地區造成了不良影響。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款式新穎、價格相對低廉的中國商品在哈巴羅夫斯克乃至整個俄羅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當地居民80%的日常消費品和食品來自中國。哈巴羅夫斯克工業以機械製造(艦船、動力機械、農機等)、採礦、森林採伐、木材加工及紙漿、造紙、魚品加工、煉鋼等為主。盛產小麥、燕麥、大麥和大豆,乳肉用養畜業和養獸業發達。
哈巴羅夫斯克哈巴羅夫斯克

歷史背景

伯力地區最早為中國達斡爾部落世居地,此地水產豐富,以盛產大馬哈魚、鰉魚等特產而聞名。隨著清中後期關內移民的到來,此地由山東人建成了小漁港,當地人俗稱“伯力屯子”,官方稱“伯力”。伯力屯扼守兩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向南可由陸路至日本海,向東可由 水路抵鄂霍茨克海,控制了此地就控制遠東,沙皇俄國對伯力及周邊地區覬覦良久。占領黑龍江以後,沙俄的侵略變本加厲。穆拉維約夫與奕昕剛簽完《愛輝條約》 便帶領阿穆爾哥薩克開始在烏蘇里江右岸圖勒密山等地蓋房修道、建教堂、廣為移民,並安設炮台,架設要塞炮。同時將此地以前伯力改名的哈巴羅夫的名字命名為哈巴羅夫卡。1859年春,穆拉維約夫繼續在烏蘇里江以東積極推行武裝移民政策,擅自建立了布謝村、上米哈依洛夫村、下米哈依洛夫村、伯爵村、親王村等20座新村鎮, 居民點越建越密,人越移越多, 哨所和村屯也從陸路設到興凱湖。沙皇俄國此時距正式吞併伯力只差一紙契約。1860年春,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滿清朝廷舉朝外逃。沙俄外交代表伊格納切夫假作“調停人”,一面挑撥英、法繼續進攻北京,一面“幫”沒來得及逃走的被捉來充當臨時談判代表的皇戚奕昕“解圍”,奕昕被逼和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從此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俄侵占。伯力不再屬於中國領土,變成俄國(俄羅斯)的領土。
哈巴羅夫斯克哈巴羅夫斯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