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罌而聽,出自《墨子》。古時,為防止如果城外的敵人從地下面開鑿地道進來攻擊,於是就在城內挖一口井,埋上一個裝酒的大腹小口的罈子(容器)在地下,找一個耳朵很靈敏的人伏在地上去偵聽,就能知道敵人挖的洞穴的位置,進而才能準確地對付敵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罌而聽
- 出處:《墨子》
- 類型:故事
- 相關:墨子
出處,釋義,科學道理,
出處
《墨子》曰:“若城外穿地來攻者,宜於城內掘井以薄城,幕甖內井,使聰耳者伏罌而聽,審知穴處,鑿內迎之。”

釋義
古時,為防止如果城外的敵人從地下面開鑿地道進來攻擊,於是就在城內挖一口井,埋上一個裝酒的大腹小口的罈子(容器)在地下,找一個耳朵很靈敏的人伏在地上去偵聽,就能知道敵人挖的洞穴的位置,進而才能準確地對付敵人。
科學道理
挖掘聲通過土壤和岩石等這些固體物質向四面八方傳播,傳到罌內後會引起罌壁內的空氣振動,於是通過空氣把聲音傳到了人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