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罌而聽

伏罌而聽

伏罌而聽,漢語成語,拼音是fú yīng ér tīng,意思是趴在地上把耳朵貼在陶器上(用聽敵人是否在挖地道)。出自《墨子-城守-備穴第六十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罌而聽
  • 拼音:fú yīng ér tīng
  • 出處:《墨子-城守-備穴第六十二》
  • 類型:故事
  • 相關:墨子
成語辨析,成語出處,科學道理,

成語辨析

古時,為防止如果城外的敵人從地下面開鑿地道進來攻擊,於是就在城內挖一口井,埋上一個裝酒的大腹小口的罈子(容器)在地下,找一個耳朵很靈敏的人伏在地上去偵聽,就能知道敵人挖的洞穴的位置,進而才能準確地對付敵人。

成語出處

語出《墨子-城守-備穴第六十二》。原文是:
子墨子曰:穿井城內,五步一井,傅城足,高地一丈五尺,下地、得泉三尺而止。令陶者為罌,容四十斗以上,固幎之以薄革,置井中,使聰耳者伏罌而聽之,審知穴之所在,鑿穴迎之。
大意是,在城邊上挖井,五步一眼,高地要挖一丈五,地勢低的地方要有三尺深的水。讓制陶的人做一個罌(瓮),要能容納四十斗的水,把薄皮革蒙在瓮口上,放到井裡面,讓聽力好的人把耳朵貼在瓮口上聽,辨別出挖穴人的方位,也挖個地道去迎戰。
這個方法又叫做“地聽”。
《太白陰經》云:“於城中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令人頭覆戴新瓮(即瓮),於井中坐聽,則城外五百步之內有掘城道者,並聞於瓮中,辨方所遠近。”
《通典》云:“以新罌用薄皮裹口如鼓。”又德安守城錄云:“聞虜於太山廟穴地道,高廣丈有半,將由景福寺出,公集僚屬議。”
張斌曰:“兵法當設瓮聽,以無目人司之,知其遠近。”皆此種罌聽之遺法,用瞽目人者取其用心專一。
伏罌而聽
伏罌而聽

科學道理

挖掘聲通過土壤和岩石等這些固體物質向四面八方傳播,傳到罌內後會引起罌壁內的空氣振動,於是通過空氣把聲音傳到了人的耳朵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