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從(伏從)

服從(漢語辭彙)

伏從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服從,個體在社會要求、群體規範或他人意志的壓力下,被迫產生的符合他人或規範要求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服從
  • 外文名:obey
  • 拼音:fú cóng
  • 含義:遵從;順從
漢語詞語,詞語釋義,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心理學概念,

漢語詞語

詞語釋義

反義詞:違抗
含義:遵從;順從。服從,就是不管叫你做什麼都照做不誤”。
[心理學]服從是“主體在特定社會情境中,通過對客體提供的社會信息的概括、判斷和推理,為尋求獎賞或免受懲罰而產生的與客體一致的行為或態度”。

基本解釋

  1. [obey]∶遵從;順從服從命令
  2. [submit;comply with]∶屈服於別人的意志或權力。

引證解釋

禮記·內則》:“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孫希旦 集解:“服從,謂服其事而從君也。”後謂順服遵從為服從。
《商君書·畫策》:“是以兵出而無敵,令行而天下服從。”
劉向 《新序·雜事一》:“是以七十二子自遠方至,服從其德。”
曾鞏 《熙寧轉對疏》:“近者使之親附,遠者使之服從。”
資治通鑑》:“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
唐甄 《潛書·任相》:“奸亂不作,海內服從。”
王力龍蟲並雕齋文集·略論語言形式美》:“詩的語言形式美始終應該服從於詩的意境。”

心理學概念

個體在社會要求、群體規範或他人意志的壓力下,被迫產生的符合他人或規範要求的行為。個體服從有兩種,一是在群體規範影響下的服從,二是對權威人物命令的服從。社會生活要求每一個體服從基本規範,任何一個群體,不論其規模大小與層次高低,都要求其成員遵守一定的規章制度,完成其承擔的工作任務,以實現群體目標並維護團結。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F.奧爾波特曾作過關於服從的現場調查,發現75%的汽車司機都能絕對服從交通規則,拒不服從者僅占0.5%。
1963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S.米爾格拉姆曾進行了一項關於服從權威的實驗研究,引起了社會心理學界的重視。他用登載廣告的方式公開徵招被試者,並告訴他們參加的是一項研究懲罰對於學習效果影響的實驗。每次實驗均由真假被試者各 7人參加,分別扮演教師與學生。實驗者要求假被試者用選擇的方式,對呈現的刺激詞從4個現存答案中選擇1個,若選擇正確,真被試者就繼續呈現刺激詞;若選擇錯誤,就給予電擊,電擊的強度以電鈕上標明的文字“弱電擊”,“中等電擊”、“強電擊”、“特強電擊”、“劇烈電擊”、“極劇烈電擊”、“危險電擊”、“極危險電擊”、“致命”表示。在實驗過程中,假被試者裝作多次出錯,真被試者在指出其錯誤後即給予電擊,開始假被試者發出呻吟聲,隨著電壓升高,假被試者叫喊怒罵,裝作昏厥過去,但實驗者卻不斷地督促真被試者繼續按規定增加電擊強度,並表示由實驗者承擔一切責任,與施電擊的真被試者無關。 結果發現,有26個被試者(整個實驗有40人參加,占65%)服從了實驗者的命令,儘管他聽到了假被試者的叫喊和哀求,但屈服於權威的壓力繼續施行電擊到最後。有14個被試者(占35%)認為用電擊去懲罰 1個素不相識的人不道德,從而抵制權威的壓力,維持道德和良心。實際上,充當假被試者並沒有受到任何電擊,所有呻吟、叫喊和哀求等反應,都是播放事先準備的錄音,真被試者不明其真相。
該實驗引起了西方學術界的強烈反響,有些學者認為,服從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社會現象服從行為的產生受情境、政治、歷史、道德、法律、傳統習慣等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單從心理學角度來研究人們對權威的服從,尚不足以說明人們對生活中權威命令的執行。有些學者認為,該實驗缺乏科學道德。也有的學者認為,作為科學實驗,就會有犧牲,何況服從實驗結束後,即向被試者作了解釋,也未危害被試者的身心健康。對於通過廣告公開徵招被試者,有學者認為,由於被試者是自願參加的,並有報酬收入,可能被試者會產生一種“迎合”心理,增加了服從的人數比例。也有人認為,實驗取樣未做到隨機化,可能缺乏代表性普遍性,實驗結果的推廣價值不大。但是,大多數社會心理學家認為,該實驗設計巧妙,指標客觀,實驗結果有一定的說服力。
為揭示影響服從的主客觀因素,研究者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與測驗。一方面研究者控制了實驗情境中實驗者的權威程度、懲罰者與被懲罰者的距離、懲罰者接受權威指令的直接性等因素,發現被試者的服從行為與上述客觀因素均有函式關係。另一方面研究者又採用性格量表測定被試者的權威主義人格傾向,發現其服從行為與權威主義人格有內在聯繫;採用美國心理學家L.科爾伯格道德判斷兩難法測定其道德判斷水平,發現處於科爾伯格道德判斷低水平者,堅持服從用電擊懲罰他人的人數比例很大;相反,中斷實驗,拒不服從者,其道德判斷水平都較高,從而表明服從行為人格特徵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