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穴

伏兔穴

伏兔穴Fú tù(ST32)屬足陽明胃經。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上,髕骨上緣上6寸。伏兔別名外丘外勾,位於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處,屬足陽明胃經的經穴。《會元針灸學》說:伏兔者,伏是潛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時肉起如兔之潛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兔穴
  • 屬性:穴位
  • 主治:膝腿麻痹,酸痛,屈伸不利
  • 位置:髕骨上緣上6寸
簡介,概述,臨床套用,經穴定位,穴位解剖,功效,穴位主治,處方配伍,治療疾病的種類,

簡介

【伏兔】
屬足陽明胃經。
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上,髕骨上緣上6寸。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主治:膝腿麻痹,酸痛,屈伸不利,下肢不遂;腰痛,寒疝,腹脹腹痛。
配伍:配肝俞,有溫經行氣的作用,主治寒疝;配髀關、陽陵泉、足三里,有溫經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無力。

概述

主治:腰腿痛,下肢麻木,癱瘓,腳氣,蕁麻疹
伏兔穴伏兔穴
取穴方法:伏兔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解剖:在股直肌肌腹中有旋股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
主治疾病: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氣,腳氣。
人體穴位配伍:配髀關穴、陽陵泉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 1~2寸。
別名:外勾穴,外丘穴。
穴義:胃經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
名解: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風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本穴物質為氣沖穴髀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及水濕風氣,至本穴後風停氣息,隨風氣飄揚和隨經水沖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積,如停伏之狀,故名。
2)外溝、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溝,外丘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且沉降在胃經經脈之外。本穴物質為氣沖穴、髀關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及水濕風氣,至本穴後風停氣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積於胃經之外,故名。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脾土微粒。
運行規律:地部經水由脾土中滲出後下行陰市穴,脾土微粒則固化於穴周內外。
功能作用:排滲脾土中水濕,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臨床套用

伏兔(ST32)別名外丘、外勾,位於大腿前隆起的股直肌處,屬足陽明胃經的經穴。《會元針灸學》說:伏兔者,伏是潛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時肉起如兔之潛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伏兔穴伏兔穴

經穴定位

伏兔穴在大腿外側,髂潛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處(按骨度分寸法大腿股骨大轉子—膝中為19寸)。簡便取穴法:正坐屈膝成90度,醫者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患者膝髕上緣中點,手指併攏壓在大腿上,當中指到達處是穴。《針灸甲乙經》:“在膝上六寸,起肉間。”《神應經》:“在陰市上三寸,循起肉。”(陰市穴在膝蓋上外側三寸)

穴位解剖

穴位下穿過皮膚為淺筋膜、深筋膜,以及股直肌,進入股間肌內。支配該皮區的神經包括股前皮神經以及股外側皮神經。深層肌內分布有股神經的肌支以及股深動脈,靜脈發出的旋股外側動、靜脈的降支。

功效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散寒止痛。

穴位主治

腰疼膝冷,下肢麻痹,婦人諸疾,疝氣,腹脹腹痛,癮疹,腳氣等症;膝關節炎,下肢癱瘓,麻疹,腹股溝淋巴結炎等病。

處方配伍

下肢麻痹、癱瘓:伏兔配腎俞、環跳、委中、陽陵泉、三陰交。腿痛:伏兔配髀關、風市、陽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機、豐隆懸鐘。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脈等穴。腳氣:伏兔配風市、足三里、絕骨犢鼻上巨虛商丘等。

治療疾病的種類

(1)骨性膝關節炎,又稱肥大性膝關節炎或退行性膝關節炎,常發生在45歲以上或體重過重者,特點為骨贅壓迫膝關節周圍組織而產生症狀。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年老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加之風寒濕邪凝滯、外傷老損等因素,導致脈絡淤阻、氣血凝滯而為病。患者膝關節周圍鈍痛酸脹,下樓梯時膝痛明顯於上樓梯,在股骨下端與股骨上端之骨縫處用拇指以水平方向前後按壓,內外兩側可發現明顯壓痛,活動膝關節有時可聞及骨擦音,嚴重者可有膝關節變形。X線攝片可見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有唇樣骨質增生。蜂針治療常用伏兔穴,配合膝眼、血海梁丘、鶴頂等穴。
(2)蕁麻疹,又名“風疹塊”是在皮膚上突然出現的暫時性水腫風團,有劇癢。致病因素有食物、藥物、感染、物理因素等,魚蝦蟹等食物是急性蕁麻疹的常見原因。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腠理不固,風邪侵襲,退於肌膚而成,或體質因素,不耐魚蝦葷腥等食物,或患腸道寄生蟲病,導致胃腸積熱,郁於肌表而發風疹。本病發病機制有變態反應和非變態反應兩種,前者多因過敏反應產生一系列化學介質,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強,毛細管擴張,平滑肌痙攣嗜酸性粒細胞聚集等,使真皮上層水腫,皮膚發生紅斑、風團。有感染、寄生蟲等引起的蕁麻疹屬於Ⅱ型變態反應,多以抗體為介導,形成可溶性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於皮膚、腎及血管壁,表現為血清病樣。非變態反應的蕁麻疹由某些物質直接引起的肥大細胞顆粒效應所致。蜂針治療常用伏兔穴,全合用風市、血海志室、膈俞等穴。
注意事項:蜂針有一定的調整作用,蜂針本身會引起一系列的過敏反應,但蜂針有可以治風疹。不過必須區分,患者的風疹不是因為蜂針治療所致,如其風疹是由於蜂針所引起的,應該減少蜂針的用量,或者不用蜂針治療,以免有更嚴重的過敏反應出現。初期治療應以小劑量的蜂針量為佳。伏兔穴也是蜂針試針的優良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