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伊春區農業農村局是伊春市伊春區機構改革新組建的政府工作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春市伊春區農業農村局
- 所屬單位:伊春市伊春區人民政府
- 所屬地區:伊春市伊春區
伊春市伊春區農業農村局是伊春市伊春區機構改革新組建的政府工作部門。
伊春市伊春區農業農村局是伊春市伊春區機構改革新組建的政府工作部門。 ...
伊春市農業農村局是伊春市人民政府下設職能部門。機構職責 (一)負責林業(含重點國有林區,下同)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貫徹落實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規劃、標準,貫徹執行有關地方性法規。組織開展森林、草原、濕地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動態監測與評價。(二)組織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
撤銷伊春市烏馬河區、伊春區、美溪區,設立伊春市伊美區,以原烏馬河區部分行政區域和原伊春區、美溪區的行政區域為伊美區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翠巒區,設立伊春市烏翠區,以原烏馬河區剩餘部分的行政區域和原翠巒區的行政區域為烏翠區的行政區域。撤銷伊春市友好區、上甘嶺區,設立新的伊春市友好區,以原友好區、上甘嶺...
伊春區是伊春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沿革 伊春區名源於伊春市名。伊春,為滿語譯音,漢譯為“衣料毛皮”之意。原屬湯原縣管轄。1939年隸屬湯原縣帶嶺村管轄。1940年日本侵略者設“八大櫃頭”,進行木材掠奪式採伐。1945年初,設伊春街。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50年改隸第五區。1952...
黑龍江省伊春市境內,包括嘉蔭縣、烏伊嶺區、湯旺河區、新青區、紅星區、五營區、上甘嶺區、友好區、伊春區、翠巒區、烏馬河區、南岔區、帶嶺區、美溪區、西林區、金山屯區、鐵力市、鐵力局、雙豐局、桃山局、朗鄉局21個縣(市)、區、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7°42′00″~130°14′00″,北緯46°28′00″~49...
1952年,劃歸伊春縣。1956年,設東升農業合作社,屬伊春鎮。1958年,黎明、東升2農業合作社改管理區。1962年,理區。1962年12月,改東升公社。1984年4月,改東升鄉。 2001年4月,改東升街道。2017年12月18日,撤銷伊春市伊春區東升街道辦事處,設立東升鎮,將朝陽社區的對山農場部分區域及東升街道辦事處1個社區...
學校位於伊春市伊春區河西新興西路98號,校園占地面積9800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488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50人,有43人為大專以上歷,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32人,專科學歷10人,其中專任教師20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在教職工中具有副教授職稱的13人,具有講師等中級職稱的19人,具有助教等初級職稱的有4人。建校...
1955年9月,伊春區改設伊春鎮。同年10月,美溪區公所組建,屬伊春縣領導,美溪設鎮政府。1957年7月,伊春撤縣設市,同年11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遷址美溪,在美溪成立五道庫林管區。伊春縣擴建為伊春市,美溪改為市轄區。同年11月20日,將烏馬河、烏敏河、伊春3鎮合併設立伊新區。1958年1月,五道庫森林工業局和...
原翠巒區(林業局)是黑龍江省伊春市的一個市轄區。翠巒區地處小興安嶺腹地,伊春林區西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28°12′30″,北緯47°59′10″。截止2001年,翠巒區施業區總面積1560平方公里,行政區面積154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翠巒區總人口44960人。2009年,翠巒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0100萬元。翠巒區有黑熊嶺森林...
2019年12月,依蘭縣入選“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2020年2月,依蘭縣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2020年6月30日,依蘭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21年11月,依蘭縣被黑龍江省委農辦確定為黑龍江省鄉村生態振興典型案例。2022年11月,被列為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
2022年,孫吳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4.6億元,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2.3億元,增長0.9%;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4%和3.8%;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歷史沿革 唐朝,今孫吳境內歸室韋都護府。金朝,屬蒲與路。元初,屬乃顏封地。後屬開元路矢寶赤萬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