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產地環境,品種特性,生產情況,榮譽認證,地理標誌,保護範圍,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產地環境
藍莓屬於杜鵑花科(Ericaceae)藍莓屬(Vaccinium Spp.)植物,為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樹種。全世界藍莓屬植物約有400個種,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從北極至熱帶高山、河谷、沿海地區,能適應寒冷氣候條件。土壤方面,栽培藍莓選擇土壤類型的標準是:坡度不超過10%;土壤PH值4.0~5.5,最好4.3~4.8;土壤有機質含量8%~12%,至少不低於5%;土壤疏鬆,排水性能好,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伊春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氣溫偏低;無霜期110—125天,無霜期短;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750—820毫米,降水量較充沛。水資源總量102.6億立方米。境內有湯旺河、呼蘭河、嘉蔭河等大小河流702條,分別屬於黑龍江和松花江兩大水系。伊春市土壤以暗棕壤為主,分布面積占全市土壤總面積的77.7%。這種土壤成分偏酸、有機質含量多在8%以上,大大高於平原農田,適宜種植藍莓。
品種特性
伊春藍莓的主栽品種稱為美登。美登(Blomidon) 是加拿大培育的矮叢藍莓品種,從美國國家種質資源庫引入中國, 株高30-40厘米。果實圓形, 果面被較厚果粉, 呈淺藍色,豐產性好, 栽後第2年即可結果, 第4年以後進入盛果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6.7%,可滴定酸0.88%,出汁率70%,適宜加工。適應區域為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地區,最低溫在-40℃左右的地區均可栽培。
美登屬中熟品種。在小興安嶺地區7月下旬至8月初成熟,成熟期一致。樹體生長健壯、豐產,栽培5年生平均株產0.83千克,最高達1.59千克。商業化大面積栽培的第2、4、6,和8年產量可達0.9、11.0、13.6和22.2噸/公頃。抗寒力極強,為高寒山區發展藍莓的首推品種,也是伊春栽培的主要品種。果實以加工為主。
生產情況
伊春市不但是中國野生藍莓主產區,也是最適宜藍莓種植的區域。野生藍莓資源珍貴且數量有限,要做大藍莓產業,在保護野生資源的同時,必須發展大面積人工種植。2006年開始,五營、友好、帶嶺、鐵力局先後引進組培藍莓進行種植試驗,2010年全市開始大規模種植,至2011年末,全市累計種植藍莓10500畝,其中進入結果期面積538畝,產鮮果6萬多市斤,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到2012年,全市藍莓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
從發展藍莓產業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努力建設中國最大的藍莓繁育、種植、加工和銷售“四大”基地目標。為滿足發展需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則,截止2011年底,建成了北部五營九天公司、南部朗鄉局營林中心和帶嶺林科所三個藍莓組培繁育基地,形成了年產成苗4000萬株繁育能力。通過藍莓組培繁育基地建設,為全市藍莓大面積人工種植奠定了基礎,所育的苗木不僅可以滿足本市種植規劃的需要,而且還可以為周邊省、市提供大量的優質商品苗木,伊春成為中國國內最大的藍莓組培繁育基地。
同時,全市形成了以藍莓為主要原料的藍莓產品加工企業群體。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藍莓加工企業19家,固定資產投資8.6億元,2011年收購野生藍莓7208噸,年加工原料能力2.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利稅1721萬元。隨著野生藍莓資源的有效管護和人工大面積種植,藍莓生產加工企業紛紛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截止2011年底,全市開發藍莓產品已達8大系列180餘種,年產量達到1.4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9億元。從2008年開始,伊春市每年都舉行中國黑龍江(伊春)興安藍莓節,把旅遊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推進藍莓生產發展。
榮譽認證
2010年,伊春市友好區萬畝藍莓基地種植的藍莓,經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檢驗,獲全球良好農業規範認證。伊春藍莓多次參加哈洽會、綠色食品展、德國有機食品博覽會等大型經貿活動,使伊春藍莓市場知名度不斷提高。“越橘莊園”、“林都”商標已成為國家馳名商標,“忠芝”等7個商標獲省著名商標,有22種藍莓產品獲得有機食品認證。2012中國特色農產品博覽會暨首屆中國·伊春森林食品節開幕式上,伊春市被中國小漿果協會授予“中國藍莓之鄉”殊榮。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黑龍江省伊春市森林食品產業協會申請對“伊春藍莓”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2年8月3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黑龍江省伊春市境內,包括嘉蔭縣、烏伊嶺區、湯旺河區、新青區、紅星區、五營區、上甘嶺區、友好區、伊春區、翠巒區、烏馬河區、南岔區、帶嶺區、美溪區、西林區、金山屯區、鐵力市、鐵力局、雙豐局、桃山局、朗鄉局21個縣(市)、區、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7°42′00″~130°14′00″,北緯46°28′00″~49°21′00″。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12-0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