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七一四革命,是伊拉克1958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它推翻了費薩爾王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拉克七一四革命
- 時間:1958年7月14日
- 性質: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革命
- 主要發起者:阿卜杜勒·卡塞姆、拉赫曼·阿里夫
- 意義:伊拉克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
革命的背景,革命的準備,革命的經過,革命的結果,革命的意義,
革命的背景
伊拉克王國(費薩爾王朝)是一個長期依附於大英帝國主義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政權操於費薩爾王室和大封建主手中。自1921年以來,大部分時間由努里·賽義德及其政黨——立憲聯合黨執政。反動的費薩爾王朝對外出賣民族利益,對內殘酷鎮壓民主進步力量。1948年1月15日,英國與伊拉克簽訂了二十年同盟條約(即撲次茅斯條約)。根據這個條約,英國有權派軍隊開進伊拉克領土。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榨下,伊拉克人民處於十分悲慘的境地。農民每年要把收穫的四分之三供奉地主,平均收入每年不足20第納爾。據1958年前統計,每1,000兒童中有300個早夭。伊拉克的監獄裡擠滿了成千上萬的愛國志士,所有政黨和民眾團體都被宣布為非法。五十年代,賽義德政府還封閉了194家報刊。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青年軍官卡塞姆奉命率領一個團前往約旦參加阿拉伯五國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在攻擊一座山頭陣地時,卡塞姆指揮若定,消滅了制高點的敵軍,受到約旦部隊司令官的嘉獎。 阿拉伯國家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失敗,激化了伊拉克的內部矛盾,促進了人民的覺醒,1952年7月埃及七月革命在伊拉克引起巨大反響。10月,各民眾團體和黨派聯名要求廢除英伊條約,修改憲法,縮減君主特權。11月22日,巴格達發生全城大暴動。賽義德政府感到統治地位受到威脅,下令宣布全國戒嚴,逮捕了2,000名民眾。卡塞姆在民眾運動的鼓舞下,逐漸認識到費薩爾王朝的腐敗和反人民的本質。當年9月,卡塞姆開始仿效納賽爾的作法,在巴格達軍區的駐軍中組織“自由軍官組織”。1953年,卡塞姆任機械化步兵十九旅旅長。他把這個旅中的進步軍官都發展成“自由軍官組織”的成員。這就為後來發動軍事政變奠定了基礎。
1954年4月愈加投靠帝國主義勢力的賽義德政府與美國秘密簽訂“軍事援助協定”。1955年2月,又在英國策動下,同土耳其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即巴格達條約。英國,巴基斯坦,伊朗相繼加入,搞成了巴格達條約組織。1956年10月,英國、法國和以色列聯合侵略埃及(即第二次中東戰爭)。伊拉克人民再次掀起反帝運動,提出了“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支持埃及反帝鬥爭”的口號。反對埃及革命的伊拉克政府採取了更加嚴酷的鎮壓手段,僅那加夫一地就有450人被槍殺。伊拉克的政治危機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期間,卡塞姆沒有在國內,率部在約旦。回國後軍銜已晉升為準將的卡塞姆深深感到,在賽義德高壓政策下,只有通過軍隊才有可能改變伊拉克的國內外政策,使祖國走上與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團結,共同抗擊以色列侵略的道路。
革命的準備
為此,卡塞姆在1957年1月提議,分散在各部隊的“自由軍官組織”小組,首先是巴格達軍區的成員立即實行聯合,統一行動。1958年5月,他推動成立了全國自由軍官組織“最高委員會”。委員會由15名成員組成,卡塞姆任主席。在第二十旅任職的穆罕默德·阿里夫也是這個委員會的重要成員。當時這個秘密組織成員有203名。卡塞姆的活動,受到賽義德首相的懷疑。當年7月,賽義德把他召去,盤問在約旦期間是否與埃及方面有過聯繫。幸而在場的幾名軍官均為秘密組織成員作證。謊稱他曾對軍隊中的親埃傾向嚴加處置,還禁止官兵收聽開羅廣播。這樣,賽義德才將信將疑地把他放了。這件事使卡塞姆感到嚴重威脅,準備儘快採取軍事行動。
革命的經過
1958年7月14日清晨六時,卡塞姆指揮的軍事行動開始。第十九旅,二十旅的起義官兵迅速占領王宮、電台、國防部、郵電局、電報局、電話局、機動警察部隊駐地和拉希德軍營。同時還派出坦克部隊包圍了駐巴格達的英國空軍基地。當起義軍沖入首相官邸時,賽義德已經抱頭鼠竄。費薩爾二世和攝政王被士兵當場擊斃。穿著黑袍,裝成老阿媽的賽義德還差500碼遠就能逃進美國使館,恰巧被一個孩子認出。民眾立即包圍。他被士兵當場處決。卡塞姆趕到現場驗屍後,宣布“賣國賊受到了懲罰”。
革命的結果
上午八時,巴格達全城解放。市民們自發地舉行盛大遊行,高呼“革命萬歲”!“阿拉伯團結萬歲”!電台向全國廣播了由卡塞姆草擬的聲明,宣布伊拉克共和國的誕生。同一天,成立了最高權力委員會,集體代行共和國總統職權,建立了以卡塞姆為總理兼國防部長的新政府,阿卜杜勒·薩拉姆·阿里夫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
革命的意義
七一四革命是伊拉克歷史上一個光輝的轉折點,它推翻了費薩爾王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