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卡塞姆 Abdul Karim Kassem,1914—1963
伊拉克 總理(1958—1963)。軍人出身。1956年成為“自由軍官組織”領導人。1958年領導七月革命,推翻費薩爾王朝,建立伊拉克共和國,任總理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代理國防部長。執政期間,頒布土地改革法,退出“
巴格達條約組織 ”。1963年2月在
復興黨 發動的政變中被推翻並處死。
卡塞姆 是伊拉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任領導人。1958年7月14日,他和他的追隨者們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伊拉克王室的獨裁統治,建立了所謂的“
伊拉克 第一共和國”,並自任最高領導人。
曾遭
薩達姆 暗殺
卡塞姆 上台後,積極與蘇聯搞好關係,從而引起了美國人的不滿。美國中情局開始秘密訓練一些
伊拉克 軍隊里的反對分子,圖謀刺殺
卡塞姆 ,或者發動政變將他推翻。同時,
卡塞姆 積極主張
伊拉克 應該獨立自主,反對
埃及 總統納賽爾所提出的阿拉伯統一論調,這又使以阿拉伯統一為最高綱領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對
卡塞姆 非常不滿。兩股反對他的勢力交織起來,最終要了卡塞姆的命。
1959年,一批接受過中情局培訓的右翼軍官策劃了一起針對卡塞姆的暗殺行動。當時還是青年軍官的薩達姆·海珊就參加了這次暗殺。
卡塞姆 坐在自己的車內遭到突然襲擊,他的司機被當場打死,而他本人也負了傷。卡塞姆的保鏢拚命反抗,才使
卡塞姆 轉危為安。混戰中,
薩達姆 左腿被子彈擊中,僥倖逃脫。此後,
薩達姆 在美國人的幫助下逃離
伊拉克 ,他在
伊拉克 國內被缺席判處死刑,直到1963年
卡塞姆 在政變中被殺才敢回到
伊拉克 。
卡塞姆 此後加強了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等反對勢力的防範。當時他所任命的伊拉克總理兼內務部長薩拉姆·阿里夫與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走得很近,
卡塞姆 因而對薩拉姆·阿里夫非常不滿。薩拉姆·阿里夫為此曾經遭到
伊拉克 法務部門逮捕,並被判處徒刑還險些死在監獄裡,但最後,
卡塞姆 還是決定行使總統的特赦權,將薩拉姆·阿里夫釋放。他可能想不到的是,他的一念之仁最終使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恩將仇報的阿里夫
暗殺事件發生後,
中情局 依然積極與
伊拉克 復興社會黨聯絡,並指導他們如何發動一場成功的政變。與此同時,
埃及 總統納賽爾對除掉
卡塞姆 也很感興趣,埃及的情治單位也積極捲入了政變的謀劃之中。
1963年2月,在薩拉姆·阿里夫領導下,
伊拉克 激進軍人在巴格達發動軍事政變。由於策劃已久,又有中情局的指導,政變很快取得成功。卡塞姆和他的親信全都被抓了起來。薩拉姆·阿里夫很快地組織起法庭對卡塞姆進行審判,最終以叛國罪判處卡塞姆和他的親信死刑。
薩拉姆·阿里夫恩將仇報,他沒有特赦
卡塞姆 ,而是命令劊子手趕緊行刑。1963年2月9日,卡塞姆被帶到刑場,劊子手命令他面朝總統府,然後一頓亂槍將他打死。薩拉姆·阿里夫雙手沾滿恩人的鮮血,成為
伊拉克 新一任總統。
卡塞姆 死後,屍體被人用大刀狂砍,還有人將他屍體遭褻瀆的場面錄下來,在電視台24小時不停地播放。可悲的是,自那以後,
卡塞姆 的屍體究竟去了哪裡竟成了一個謎。直到2004年,一家
伊拉克 廣播電台的新聞調查組才在巴格達找到了他的屍體。那時,卡塞姆已經含冤死去40多年了。
軍校生涯 卡西姆於1914年出生在伊拉克
巴格達 城,父親是木匠。因家境貧寒,他幼年隨父母移居到叔父的農場務農,13歲考入中學。1930年入巴格達軍事學院。四年後畢業獲少尉軍銜。1938年,他被選派到培養中高級軍官的參謀學院學習。這期間,卡塞姆和伊拉克同學對英國教官歧視伊拉克軍人,剋扣軍餉,感到憤憤不平,逐漸意識到處於英國控制下的祖國的可悲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傾向的拉希德·阿里·基拉尼在1940年3月擔任伊拉克首相。5月初他利用英國軍隊在戰爭中失利的時機,聯合反英派軍官發動了政變。5月底,英軍在巴斯拉登入,進攻伊拉克。經過激戰,政變失敗。參加這次政變的軍隊負責人薩拉赫丁·塞巴拉原任參謀學院院長,在學生中有很大影響。正在學習的卡塞姆也參加了政變,這是他第一次接受戰鬥任務。1941年12月,卡塞姆在參謀學院畢業,被派往英國
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留學。大戰結束前夕回國。
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 秘密組織 伊拉克王國 是一個長期依附於
大英帝國 主義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政權操於費薩爾王室和大封建主手中。自1921年以來,大部分時間由
努里·賽義德 及其政黨——立憲聯合黨執政。反動的費薩爾王朝對外出賣民族利益,對內殘酷鎮壓民主進步力量。1948年1月15日,英國與伊拉克簽訂了二十年同盟條約(即撲次茅斯條約)。根據這個條約,英國有權派軍隊開進伊拉克領土。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榨下,伊拉克人民處於十分悲慘的境地。農民每年要把收穫的四分之三供奉地主,平均收入每年不足20第納爾。據1958年前統計,每1,000兒童中有300個早夭。伊拉克的監獄裡擠滿了成千上萬的愛國志士,所有政黨和民眾團體都被宣布為非法。五十年代,賽義德政府還封閉了194家報刊。
1948年5月,
第一次中東戰爭 爆發。卡塞姆奉命率領一個團前往約旦參加阿拉伯五國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在攻擊一座山頭陣地時,卡塞姆指揮若定,消滅了制高點的敵軍,受到約旦部隊司令官的嘉獎。 阿拉伯國家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的失敗,激化了伊拉克的內部矛盾,促進了人民的覺醒,1952年7月
埃及七月革命 在伊拉克引起巨大反響。10月,各民眾團體和黨派聯名要求廢除英伊條約,修改憲法,縮減君主特權。11月22日,巴格達發生全城大暴動。賽義德政府感到統治地位受到威脅,下令宣布全國戒嚴,逮捕了2,000名民眾。卡塞姆在民眾運動的鼓舞下,逐漸認識到費薩爾王朝的腐敗和反人民的本質。當年9月,卡塞姆開始仿效
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 的作法,在巴格達軍區的駐軍中組織“自由軍官組織”。1953年,卡塞姆任機械化步兵十九旅旅長。他把這個旅中的進步軍官都發展成“自由軍官組織”的成員。這就為後來發動軍事政變奠定了基礎。
1954年4月愈加投靠帝國主義勢力的賽義德政府與美國秘密簽訂“軍事援助協定”。1955年2月,又在英國策動下,同土耳其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即
巴格達條約 。英國,巴基斯坦,伊朗相繼加入,搞成了
巴格達條約組織 。1956年10月,英國、法國和以色列聯合侵略埃及(即
第二次中東戰爭 )。伊拉克人民再次掀起反帝運動,提出了“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支持埃及反帝鬥爭”的口號。反對埃及革命的伊拉克政府採取了更加嚴酷的鎮壓手段,僅那加夫一地就有450人被槍殺。伊拉克的政治危機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期間,卡塞姆沒有在國內,率部在約旦。回國後軍銜已晉升為準將的卡塞姆深深感到,在賽義德高壓政策下,只有通過軍隊才有可能改變伊拉克的國內外政策,使祖國走上與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團結,共同抗擊以色列侵略的道路。為此,他在1957年1月提議,分散在各部隊的“自由軍官組織”小組,首先是巴格達軍區的成員立即實行聯合,統一行動。1958年5月,他推動成立了全國自由軍官組織“最高委員會”。委員會由15名成員組成,卡塞姆任主席。在第二十旅任職的穆罕默德·阿里夫也是這個委員會的重要成員。當時這個秘密組織成員有203名。卡塞姆的活動,受到賽義德首相的懷疑。當年7月,賽義德把他召去,盤問在約旦期間是否與埃及方面有過聯繫。幸而在場的幾名軍官均為秘密組織成員作證。謊稱他曾對軍隊中的親埃傾向嚴加處置,還禁止官兵收聽開羅廣播。這樣,賽義德才將信將疑把他放了。這件事使卡塞姆感到嚴重威脅,準備儘快採取軍事行動。
7月14日革命 7月13日,
費薩爾二世 國王和
攝政王 準備第二天乘機飛往土耳其參加
巴格達條約組織 會議。同一天,第二十旅奉命取道巴格達前往約旦。這兩件事促使卡賽姆下決心採取果斷措施。否則,國王一旦離去,或是二十旅不以合法身份開進巴格達,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在行動計畫制訂後,他告訴阿里夫,如果出現意外,行動受阻,就請阿里夫把他殺死,以此迷惑國王,使自由軍官組織得以長期隱蔽,等待新的有利時機。狡猾的賽義德首相似乎已經有所察覺,當晚吩咐家人易地住宿。
1958年7月14日清晨六時,卡塞姆指揮的軍事行動開始。第十九旅,二十旅的起義官兵迅速占領王宮、電台、國防部、郵電局、電報局、電話局、機動警察部隊駐地和拉希德軍營。同時還派出坦克部隊包圍了駐巴格達的英國空軍基地。當起義軍沖入首相官邸時,賽義德已經逃竄。
費薩爾二世 和攝政王被士兵當場擊斃。穿著黑袍,裝成老婦人的賽義德還差500碼遠就能逃進美國使館,恰巧被一個孩子認出。民眾立即包圍。他被在場士兵處決。卡賽姆趕到現場驗屍後,宣布“賣國賊受到了懲罰”。
八時,巴格達全城解放。市民們自發地舉行盛大遊行,高呼“革命萬歲”!“阿拉伯團結萬歲”!電台向全國廣播了由卡塞姆草擬的聲明,宣布伊拉克共和國的誕生。同一天,成立了最高權力委員會,集體代行共和國總統職權,建立了以卡塞姆為總理兼國防部長的政,
阿卜杜勒·薩拉姆·阿里夫 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
執政政策 卡塞姆政府成立之後,採取了一系列進步的內外政策。在對外關係方面,卡塞姆說:“我國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這樣的原則之上的,即奉行不與任何東西方集團結盟的、積極的、中立的政策”。他最初採取的外交行動是加強同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的團結,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運動,撥出200萬第納爾支持
阿爾及利亞 人民的武裝鬥爭。緊接著,就承認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 ,恢復了與
蘇聯 的外交關係。卡塞姆表示擁護
萬隆會議 提出的關於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堅決反對帝國主義。“7月14日革命”幾天后,卡塞姆政府宣布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和“英統區”封閉了在伊拉克的巴格達條約組織辦事處。
在對內政策方面,卡塞姆採取了有力措施,以迅速改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卡塞姆說:我們在國內“所要從事的是根本上摧毀封建專制制度,摧毀帝國主義及其僕從在我國的勢力和影響”。為了做到這些,1958年7月26日,共和國政府頒布臨時憲法,規定保障私有財產和土地所有者。在民族政策上,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公民不論其民族、血統、語言和信仰有何不同,在法律上都享受同等權利。政府還沒收了伊拉克王族成員的全部土地,宣布釋放全部政治犯,同時建立特別高級軍事法庭,審訊賣國賊。同年9月30日,卡塞姆主持制訂的土改法生效。這項法令將國家荒地和王室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農民,同時保障有中等收入的農民對土地及其它資料的使用和占有。這些帶有反封建內容的政策受到伊拉克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
在保護國家資源和對待外國投資企業方面,卡塞姆政府採取了既維護民族權益又尊重外國公司利益的政策。他在1959年6月16日的一次重要講演中說:“我們將依靠本國的財富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和實現財政好轉。因此我們拒絕任何帶有奴役性的援助,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只要伊拉克共和國永遠保持自由、獨立和享有主權,財富自然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卡塞姆所說的財富之一,就是重要的石油資源。伊拉克石油蘊藏量估計高達20億噸,五十年代末曾占當時已查明的資本主義世界總儲量的10.5%。但是,這些資源卻被英國資本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壟斷。卡塞姆在其發表的著名的“石油聲明”中,要求外國公司服從共和國的法律,依法上交所得稅,參加實際管理並首先對伊拉克實行再投資,同時繼續出口石油。1960年,卡塞姆政府頒布法令,對“伊拉克石油公司”做了新的限制,為後來的石油國有化打下了基礎。
卡塞姆執政後,較為注意解決社會經濟問題,例如失業,食品價格,商業投機等等。 卡塞姆無論在推翻封建王朝還是在革命後實行改革時,都得到了人民民眾以及國內進步政黨和團體的支持。這些黨包括民族民主黨,獨立黨,復興社會黨,庫爾德民主黨和
伊拉克共產黨 。正是這樣一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使伊拉克新政權迅速得到鞏固。從7月14日到8月2日,短短半個月內就有45個國家承認了這個新政權。後來,卡塞姆政府又在人民的支持下,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
政變被殺 由於卡塞姆的階級局限性,他沒有長期堅持團結國內一切進步力量的政策,相反卻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後,開始採取排斥甚至鎮壓民主進步黨派的做法,逐步走向民主勢力的對立面。他違背自己當初的諾言,沒有建立文官政府和議會機構,而主張以軍隊來指導國家社會政治生活。他曾經表示,政府要考慮黨派的利益,有一個前提就是各政黨的成員都不許參加軍隊,而國家權力應由無黨無派的軍隊執掌。他說,“我國現在猶如一艘行駛在波濤翻滾的大海中的航船,軍人不為它掌舵,它就無法安全到達彼岸”。卡塞姆的這些主張,遭到各政黨的強烈反對。
1959年,卡塞姆開始鎮壓共產黨,查封所有批評他的政黨的報社,逮捕它們的成員。與此同時他撤銷了與他有不同意見的阿里夫的內政部長職務。這一行動,株連到200多名軍官。到1961年,全國多數政黨已處於非法狀態。
在對待民族問題上,卡塞姆也沒有始終奉行“7·14革命”後制訂的政策。1961年占全國人口20%的
庫德人 強烈要求實行區域民族自治,卡塞姆政府派大批軍隊,用坦克和火炮轟擊居民。從此,庫爾德地區不斷發生動亂,民族關係重新趨於緊張。1961,卡塞姆政府額外向人民加收間接稅,也引起了不滿。他本人在組織政府中起用親朋故友的情況,也不斷傳到外界。這都使他逐漸失去了人民民眾的信任。 1963年2月8日穆罕默德·阿里夫發動政變,將卡塞姆政府推翻。 2月9日,卡塞姆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