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戰爭英雄,軍官生涯,和平使者,任職中央,慘遭刺殺,主要成就,個人榮譽,歷史評價,家族成員,
人物生平
戰爭英雄
伊扎克·拉賓1922年3月1日出生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耶路撒冷市,當時這個地區處於英國人的委任統治之下。他的雙親都是來自俄國的猶太移民,家庭出身及文化素養截然不同,他們組成的和諧而且熱衷政治的家庭對拉賓影響很深。拉賓一家原姓“魯比佐夫”。父親納赫米亞·魯比佐夫出身於烏克蘭一個貧苦猶太家庭。十月革命後遷居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想當英雄的魯比佐夫報名參軍保衛聖城耶路撒冷,但由於平足被刷了下來。固執的魯比佐夫趁人不備將姓氏改為“拉賓”,走向另一位矮個子體檢官,竟奇蹟般通過了檢查。到了中東後,他還在這裡找到了與之情投意合的姑娘,科亨·羅莎,一位富裕猶太家庭的女兒,並最終定居於此。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賓出生於耶路撒冷。多年後,已是以色列首任總理的戴維·本-古里安拍著拉賓的肩膀說:“小子,當年要不是我讓你老爹通過體檢,你就不可能出生在耶路撒冷了!”另一個猶太復國領袖梅厄夫人和他母親是一個辦公室的財務和出納。
拉賓從小受到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薰陶。1937年秋,15歲的拉賓國中畢業,進入北加利利地區卡多里農校。拉賓走上了從軍之路。1941年6月,拉賓參加了二戰爆發後巴勒斯坦猶太代辦處組建的一支旨在抗擊軸心國的突擊部隊帕馬爾契。1943年,21歲的拉賓被任命為排長。1945年,拉賓領導該部隊第一兵營成功地解救了海法以南阿色里特集中營200名猶太人。1946年6月29日英國人突然發動一場針對猶太定居點和猶太代辦處的搜捕行動,3000名猶太人被捕,在家養傷的拉賓也在被捕之列。不久,他們即獲釋放。
1947年10月,25歲的拉賓被升為帕爾馬契副司令兼作戰部長。1個月後,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巴勒斯坦問題分治決議,阿猶雙方爭奪巴勒斯坦領土的第一次中東戰爭隨即打響。向耶路撒冷5萬猶太人提供給養的特拉維夫至耶路撒冷的公路運輸線被阿拉伯武裝切斷時,擔任哈雷爾旅上校旅長的拉賓挑起了這一重任。打通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的交通線,從而一戰成名。
軍官生涯
在第3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占了相當於本國3倍的阿拉伯領土。拉賓一時成了以色列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這次戰爭卻遺留下了始終困擾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被占領土問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國家間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的尖銳矛盾之中。
拉賓在四年總參謀長任期屆滿後,1968 年2月就任以色列駐美大使。五年內,拉賓進一步加強了美以關係,使美國中東外交的天平更向以色列傾斜,並為以色列爭取到了大量美式武器和貸款。駐美大使任期結束回國後,拉賓仍繼續活躍在以色列政壇。1974年,拉賓首次出任總理。
和平使者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1974年6月,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果爾達·梅厄引咎辭職,拉賓出任總理。歷經數次阿以戰爭的拉賓認識到,只有和平談判才是解決阿以問題的唯一出路,於是將使以色列擺脫與阿拉伯鄰國的戰爭狀態作為他的內外政策的重要目標。他曾出訪摩洛哥,懇請哈桑二世國王向埃及總統薩達特轉達願意會晤的信息。
不久,拉賓開始了與埃及的政治談判。1975年8月31日,以埃臨時協定終於簽訂。9月1日,在拉賓據理力爭下,以美簽訂保證協定,美國答應為以色列提供約20 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及包括最先進的F-16戰鬥機在內的各種新式武器。
在拉賓政府的努力下,以色列的軍事實力迅猛增強,1977 年初,自行火炮增加100% 以上,裝甲運兵車的數量增加700% 。然而,由於大量的國民收入用於購買戰爭武器,以色列國內經濟狀況嚴重惡化。工黨黨內爭權奪利的鬥爭加劇,加上拉賓在國外存款的“ 醜聞”(以色列基布茲實行共產主義制度,不允許有私人存款), 迫使拉賓政府於1977年5月引咎辭職。
1987年12月,巴勒斯坦掀起反抗以色列占領的鬥爭,史稱“石頭革命”。作為以色列聯合政府國防部長的拉賓,決定將這場鬥爭鎮壓下去。1988年1月19日,拉賓宣布對阿拉伯國家被占領土起義者實行“ 鐵拳政策”,大力鎮壓,要求對扔石頭的巴勒斯坦人進行狠狠打擊。以軍得到這個指示,大開殺戒,對“ 鬧事者” 使用催淚彈、橡皮子彈和殺傷子彈。有關資料顯示,鐵拳政策在1987至1992 年中使1775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幾千人被打傷或致殘。
任職中央
儘管如此,拉賓的和平舉措有利於推動以阿和談。在一次和平集會上,拉賓曾經說:“和平總會有敵人的,他們千方百計地傷害我們,目的是破壞中東和平進程。但我想告訴你們,我們在巴勒斯坦人中找到了和平夥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93年9 月13 日,巴以雙方在美國華盛頓正式簽署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加沙和傑里科《臨時自治安排的原則宣言》,拉開了巴以和解的序幕一對中東和平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並迎來了1994 年中東和平的一連串突破。
1994 年5月4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以色列簽署了在加沙和傑里科實行自治的最終協定,使巴勒斯坦問題取得實質性進展。11 月,以色列開始向巴權力機構移交在西岸的行政權力。到1994 年底,約旦河西岸的衛生、教育、旅遊、社會事務和稅收管理權也陸續移交。 與此同時,以色列和約旦的外交關係實現完全正常化。
1994年7月25日,拉賓總理與海珊國王在華盛頓簽署了《華盛頓宣言》。10月26日,約以兩國正式簽署和平條約,結束了兩國長達50 年的戰爭狀態。11 月27 日,以約宣布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由於拉賓、佩雷斯和阿拉法特的共同努力,中東和平取得進展,因此,1994年3人共同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
慘遭刺殺
1993年9月13日以巴和平協定簽署後,在以色列國會前的坡地上聚集了10餘萬人。巨大的海報上,拉賓被畫成穿著希特勒的衣服,雙手鮮血淋漓,幾個黑色的大字寫著:“拉賓是猶太民族的叛徒!”在震耳的喧囂聲中,拉賓走上國會講台。他說:“我是個軍人,還曾是國防部長。相信我,幾萬名示威者的喊叫,遠不如一個戰死兒子母親的眼淚給我的震撼,我是一個經歷過浴血戰鬥的人,所以我要尋找和平的出路,這是一個轉機,雖然它同時也是一個危機。”第二天,在以色列國會就是否通過以巴和平協定的辯論會場上,拉賓再次走上講台:“100多年了,我們試圖平靜地生活,種下一棵樹、鋪好一條路……我們一邊夢想一邊作戰。在這片苦難深重的土地上,我們和炮火、地雷、手榴彈生活在一起。戰爭和恐怖使我們傷痕累累,但不曾摧毀我們對和平的夢想。”
1995年11月4日晚8時,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中心國王廣場,一個以色列民眾祈禱和平的集會正在舉行。晚8時30分,73歲的拉賓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緩步走上講台。環顧台下,拉賓不禁心潮澎湃,語氣堅定有力。“請允許我這樣說,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要感謝今天在場的每一個人,因為你們都是為了反對暴力、擁護和平而光臨的。我和我的朋友西蒙·佩雷斯(外交部長)領導的政府決定給和平一個機會———這個和平將解決以色列大部分的問題。”
“我當了27年的軍人,只要和平沒有到來,我就會矢志不渝地鬥爭下去。我相信現在有一個機會,一個爭取和平的偉大機會,為了站在這裡的人,為了更多的不在這裡的人,我們必須把握住這個機會。”拉賓的講話一結束,偌大的國王廣場上隨即響起熱烈的掌聲,許多人還揮拳喊起了要和平不要暴力的口號。此刻,人們唱起一首熟悉的歌曲:“讓太陽升起,讓清晨充滿光明。最聖潔的祈禱也無法使他們復生。生命之火被熄滅的人,血肉之軀被埋入黃土的人,悲痛的淚水無法將他喚醒。也無法使他重獲生命。無論什麼人,無論是勝利的歡樂。還是光榮的讚歌,都不能使他從黑暗的深淵中。回到世上與我們重逢。所以,請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聲地祈求神靈。引吭高唱和平之歌。這是我們最應當做的事情。”
1995年11月4日晚9時30分,集會結束。10分鐘後,拉賓手挽夫人莉婭,緩步走下台階。人群如潮水般湧來。拉賓一行在人們的簇擁下走過廣場,準備乘車離去。拉賓一邊走一邊與熱情的民眾握手。就在此時,拉賓突發奇想,他對佩雷斯說:“你跟我說過,在這個大會上有人要行刺,不知道這人群中有誰會開槍?”佩雷斯把它當作笑話,一笑了之。
當拉賓走到自己的防彈轎車旁,正待保鏢打開車門時,一個埋伏在車門旁的男子舉起9毫米貝雷塔牌手槍,向拉賓的腹部開槍射擊。當拉賓捂住腹部彎下腰去時,兇手又第二次扣動了扳機。此刻,兇手距拉賓只有1.5米遠。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兇手一邊開槍,嘴裡還一邊喊著:“沒事,這不是真子彈。”
在保全人員制服兇手同時,防彈轎車載著身受重傷的拉賓風馳電掣般駛向醫院。在車上,司機和保鏢都清楚地聽見了拉賓用微弱顫抖的聲音說出的此生最後一句話:“我沒事,沒事……”子彈一顆打在脾臟上,另一顆直入脊椎。令醫生們難以置信的是,其中一顆子彈竟是在國際上被明令禁止使用的“達姆彈”,即俗稱的“炸子”。醫生們小心翼翼地取出拉賓體內的子彈,但“達姆彈”已在拉賓體內爆炸,大量血管被破壞,血流如注,鮮血染紅了手術台。
11時10分,醫生和護士走出了急救室,不少女護士臉上掛滿了淚花。11時14分,拉賓的高級助手埃坦·哈博走出醫院,向守候在那裡的記者和人群宣布:總理遇刺身亡。這天,是猶太教的安息日。
1995年11月5日下午,拉賓的葬禮在耶路撒冷的赫茨爾山公墓舉行。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這一悲壯的儀式,其中有13位國家元首、22位政府首腦。為避免刺激以色列人的情緒,阿拉法特沒有出席拉賓的葬禮。1995年11月6日,聯合國總部全天降半旗悼念拉賓,聯合國秘書長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參加了他的葬禮。
主要成就
拉賓是第三次阿以戰爭——1967年“六·五”戰爭以方的主要組織者和指揮者。 1968年1月拉賓退役從政,同年任駐美國大使,1973年回國任勞工部長,1974年1月當選為議員,1974年拉賓當選為工黨領導人,同年5月出任內閣總理,1974年至1975年曾兼任交通部長。1974年至1977年4月任工黨領導人。1977年4月因拉賓夫人非法在美國存款事被揭露而辭職。1984年9月至1990年在工黨與利庫德集團組織的聯合政府中,拉賓擔任國防部長。1992年2月拉賓再次當選為工黨主席,1992年6月,工黨在以色列大選中獲勝,拉賓就任總理。拉賓就任總理後對推動中東和平進程起到積極作用。
個人榮譽
歷史評價
拉賓外孫女娜婭說:“以前我們從噩夢中驚醒,可現在我們醒來時看到的卻是噩夢。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你的柔情。在我們的心裡沒有復仇的想法,因為悲傷已經占據了所有的空間。”
家族成員
- 父親:納赫米亞·魯比佐夫。
- 母親:科亨·羅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