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競爭危機

企業競爭危機是指由於競爭對手的行為給企業帶來的危機。競爭危機主要表現在知識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信息占用與處理能力的競爭、企業預測與決策能力的競爭和應付危機能力的競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競爭危機
  • 外文名:Competitive crisis
  • 性質:經濟學名詞
  • 適用:企業
競爭內容,危機處理,

競爭內容

企業知識、技術競爭的危機
知識、技術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影響社會發展的主要生產要素。“知識要素從其他要素中分離出來是知識經濟時代要素演變的重要特徵。知識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其他要素的配置都將以知識要素為核心,形成知識主導型的資源配置方式和產業結構特點。”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技術的競爭。
(1)知識、技術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並不能為每個企業所共有,存在著時段壟斷性,雖然相對於整個人類、相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長遠歷史而言,知識、技術屬於全人類的共有財富。
知識、技術的積累、發展、開發、套用,無不是由一定社會組織和個人來完成的,必然要付出一定的勞動成本和相應的機會成本,才能獲取必要的回報和補償。如果由該組織和個人積累、發展、開發的知識、技術無回報地自動轉為全體社會的共有資源,任何人都可以不支付交易成本而獲得使用權,那樣,就會挫傷微觀組織和個人開發、積累知識,技術的動力和積極性,阻礙人類社會科技的發展,使生產力停滯不前。事實上,人類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生產力的發展,是建立在知識、技術進步的基礎之上的,必須以知識、技術的時段壟斷性為前提。
知識、技術的時段壟斷性,必然在一定時期內排斥其它組織、企業和個人占用、使用該知識、技術,使這些企業、組織和個人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面臨競爭危機。
(2)知識、技術的轉播速度極快,時效性越來越明顯,壟斷的時段也就越來越短,使企業在知識、技術占用上的優勢的持續時間越來越短,競爭優勢與劣勢的轉化極快。
隨社會經濟系統的知識化程度的加大,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任何一項新的發明、新的技術成果,要想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和為少數企業與個人長期壟斷,是極為困難的。因為在新技術、新知識、新發明取得以前,很多企業在某個技術、知識領域是難分伯仲的,一些關鍵點的跨越在不同企業間只有先後之別,並無長期的絕對優勢與絕對劣勢存在。此外,在現代經濟體系中,企業的分化組合頻率加快,加上現代信息、傳媒技術的高度發達,除了依靠法律保護以外,是不可能長期使企業外部個人、組織處於“被動無知”狀態的。更何況,現代企業都具有較強的情報和信息的蒐集、處理能力,加上國家、企業之間間諜活動的不可避免性,試圖長期獨占某項知識、技術的使用權,已是難上加難。
正是由於知識、技術被個別企業、組織和個人壟斷占有、使用的時間越來越短,這些企業、組織和個人失去知識、技術競爭優勢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使企業、組織和個人承擔著巨大的競爭壓力,時刻面臨著喪失競爭優勢的危機。
(3)知識、技術的保密成本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裡,也是極為昂貴的。一旦知識、技術的保密成本大於收益,從經濟上講,已經不合算了。
現代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極低,速度極快。任何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最新信息,從而決定自己在市場上的經濟行為方式。例如,隨著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的延伸,以網際網路為先導的各種信息網路的開通,信息在全球的傳播速度將越來越快,傳播範圍將越來越廣,而費用卻越來越低。相反,在如此發達的信息社會裡,要想讓某項知識、技術不為外界所知,進行壟斷性使用,必須付出極高的保密成本和壟斷成本。所謂壟斷成本,就是為了保證在市場上的獨占性使用所需支付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機會成本,如保險費、稅費、專利費用。市場競爭越激烈,壟斷成本越高。壟斷成本中的知識、技術保密與獨占性作用成本,在知識經濟社會裡,比其它成本的上升速度要快得多。
知識、技術壟斷成本的上升,從另一個側面抵消了由於獨占性使用在市場競爭中所獲得的優勢,同樣使企業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和壓力。
企業人才競爭面臨危機
沒有人才的企業是沒有前途和沒有生命力的企業,人才的競爭是企業競爭的又一重要內容。誰擁有了人才,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誰失去人才,誰就失去一切。無論社會經濟如何發達,人才始終是社會發展的領導力量。
(1)人才資源始終處於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核心地位,但人才資源相對於企業需求而言,始終處於稀缺狀態。
現代企業的發展,必須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作支持,否則,難於應付知識經濟帶來的挑戰。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特別是汽車、家用耐用消費品行業,發展更為迅猛。這與日本奉行的“人本主義企業理論”不無關係。現代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企業要想在某一專業領域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就必須吸引大量專業人才人盟。然而,專業人才不可能處於過剩地位,排除結構性因素,人才總是處於恆缺的狀態。受供需矛盾的影響,優秀人才的僱傭成本上升,對廣大中小企業而言,這是一筆難於承擔的先期投資。從另一個角度看,優秀人才總是往報酬高的行業、企業流動。這就使一些劣勢企業在人才競爭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企業面臨的優秀人才短缺的局面,將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更為明顯。由此形成企業人才爭奪戰,給企業,特別是不屬於優勢行業的企業帶來極大的生存危機與壓力。
(2)人才流動加快,不僅增加了企業僱傭人才的不確定性,也給企業人力資本投資增加了風險和變數。
人力資本投資,是指為了提高人的能力(包括體力和智力)而進行的投資。人力投資主要包括教育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勞動力國內流動支出和移民入境支出等,其中教育支出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對人力資本投資和收益關係的研究,形成了專門的人力資本理論體系。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T.W.舒爾茨從長期的農業經濟問題研究中發現,從20世紀初到50年代,促使美國農業生產的產量增加和農業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不是土地、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識和技能的提高。1960年,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舒爾茨發表了一篇很有創見的演講——《人力資本的投資》。他指出,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經濟成長必須依賴於物質資本和勞動力數量的增加,然而,人的知識、技能、健康等人力資本的增加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遠比物質資本、勞動力數量的增加更為重要。事實上,人力資本投資已成為已開發國家搶占經濟成長制高點的最為重要的一項投資活動,也是企業投資的重要內容。
現代經濟的要素流動更加頻繁,資源配置保持均衡的時間極短,人力資本專屬於某個企業的時間也極短。企業必須面對人力資本投資不確定的極大風險和壓力。
(3)人才資源開發中的企業競爭更加激烈,人才折舊和使用周期越來越短,使用人才的時效性極強,由此形成企業人才使用的風險增加。
科技進步和知識更新的加快,必然伴隨著知識折舊率越來越高,人力資本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某一時期、在某一領域的優秀人才,在以後的某一時期,可能會喪失在該領域的專業領先地位,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個人的生命、體能、智力都具有一定的極限,不可能在不同的時期,以同樣的智力資本為企業發展創造出同樣大的貢獻。人才周期的縮短和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性的擴大,都為企業人才投資與管理提出了難題。專業分工的深化與人才個體智力、體能的有限性,使通才不可能產生。
企業在人才使用上,不僅面臨著外部市場的競爭,而且面臨著人才使用費用增加,折舊周期變短的壓力。在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全球經濟體系中,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與人才爭鬥將充滿更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
(4)企業組織的不斷鬆散化,產權結構與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多樣化。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改變。需求的變動必然引起人才選擇費用的增加,而現有人才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又增加了企業經營中的沉沒成本。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特別是內部產權、收益分配結構發生改變,企業面對的外部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為了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新的企業組織必然出現,如虛擬聯盟、利益共同體、柔性組織、虛擬企業。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利益組合方式的變化與外部競爭環境的不斷改變,促進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經營目標、方向、產業,以適應環境的變化。由此形成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空間、不同產業領域的同一企業需求的差異性。需求的差異性及這種差異性的改變,反映在對人才的需求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及對這種差異性的不斷調整。除了需求調整費用增加以外,還會使現有人才結構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
由於企業組織結構、外部環境和需求變動而引起的企業人才選擇成本的加大及人才資源的浪費,使企業的經營困難更大,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大。
企業決策與處理危機能力弱化的危機
企業決策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產業擴張與價值增值能力,企業處理危機的能力則是面臨危機時如何化解危機,求得更快更好的發展前景的必要前提。企業決策能力受企業預測水平和信息占用情況的直接影響。而企業危機處理能力則與企業組織形式、管理績效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密不可分。
(1)信息化社會裡,信息量急劇增加,給企業信息處理能力造成巨大壓力,並影響企業的預測能力和決策水平。
信息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狀態和特徵的反映,是通過文字、數據、圖像或信號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可以傳遞、處理、儲存的對象。信息遍布於我們生存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的認識思維過程之中,它與物質、能量一起被稱為現代社會的三個構成部分。信息具有抽象性、時效性、真實性、可傳遞性、可替代性、可擴充性、可擴散性、可壓縮性及共享性等特性。在現代社會裡,隨著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衝擊越來越大,特別是信息爆炸,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危機。
信息爆炸是形容信息數量不斷增加,其速度和膨脹的程度猶如爆炸一般。導致信息數量發生爆炸性增長的原因,主要在於現代信息傳播工具的不斷湧現,如網際網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爆炸給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行帶來巨大挑戰。只有不斷完善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信息處理技術,才能減弱或消除信息爆炸對人類社會的威脅。信息爆炸使企業在數量和傳遞速度大增的信息面前,有時顯得束手無策,難於分辨出對企業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信息,還會受錯誤信息干擾,增加了信息處理成本,甚至會使信息使用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對企業發展起積極作用的有用信息顯得很稀缺,獲取成本極為高昂。例如,企業急需的一些關鍵技術信息、市場信息往往難於得到,或者得到時付出的代價極為高昂。此外,信息占用的不對稱性使一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信息的稀缺性、不對稱性,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可能得到全面的資金、技術、市場信息,和競爭對手相比,有時處於信息不平衡狀態,影響到競爭博弈的策略選擇,造成較大損失。
總之,現代社會的進一步信息化,給企業預測、決策提出了新的挑戰。由於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和信息垃圾的出現,企業的信息處理成本增大,信息誤導、信息干擾給企業錯誤決策埋下了伏筆。信息不全面、不對稱使企業在策略博弈中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並使企業經營管理者對未來的預期、估計的誤差的發生機率增高,從而使企業決策失誤的機會增多,形成新的壓力和危機。
(2)企業預測能力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對未來的判斷始終存在誤差,由此給企業決策帶來消極影響。
企業預測能力指企業根據過去的相應文獻資料及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對市場、技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未來發展狀態進行判斷、估計和測算的能力。企業預測能力受所占有的歷史文獻、信息量的影響。如果歷史文獻殘缺不全、信息不全面,則預測的準確性不高。相反,如果歷史文獻豐富而準確,企業占有的相關信息全面、準確,且企業預測人員、組織機構專業素質較高,則企業的預測準確性較高,預測能力較強。
事實上,企業經濟活動及相關的歷史文獻不可能完全準確而全面,即使支付巨額的整理成本,也難於達到完全準確、全面。另外,信息的稀缺性、不全面、不對稱性始終存在,而且信息本身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這些都給企業預測能力的提高造成障礙。再者,現有的預測技術、手段、方法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不可能完全滿足企業預測的需要。市場經濟越發達、全球化程度越高、社會分工越深,不確定性因素也越多,特別是不可抗力產生的機率也越高。企業的預測人員、組織機構的業務能力、專業水平也存在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制約著企業預測能力的提高。
企業預測能力受信息占用、內部環境變化及企業本身預測水平的限制,不可能達到準確無誤的程度,而且經濟環境不可能像實驗室環境那樣可由人為力量控制,不可抗力、不確定性因素對社會經濟體系的影響和衝擊極大,在制度變遷與社會轉型的經濟體系中表現更為明顯。企業預測能力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對企業決策產生阻礙作用,削弱了企業的競爭能力,並制約著企業處理危機能力的提高。
(3)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經濟體系中制度變遷、文化轉型、社會結構調整頻繁,加上企業組織形式、運行目標的變革,影響到企業決策眤力的發揮水平和決策的穩定性、一致性。
企業決策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了企業目的,從思維到作出決定的過程,是為了實現既定目的,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地分析主客觀條件,提出各種企業發展預選方案的過程。企業決策過程體現了企業經營管理者準備發展企業的思維能力,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全面、本質的認識基礎上的,有組織的企業決策存在於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過程之中,只不過決策隨企業的性質、規模、產業領域、區域空間和時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業決策受人類生產力發展水平、決策者的能力、科技發展水平、信息占用能力、企業預測能力與水平的影響。
當今社會經濟體系、企業經濟行為與傳統社會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表現在企業決策方面更為明顯。①決策主體與企業實體形成某種形式的分離,決策逐漸成為單獨的行業與部門,使企業決策的不確定性增加。②決策所依據的信息基礎與預測能力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在全社會獲取,一些專門的信息機構、預測機構大量湧現。這一方面降低了企業自我信息蒐集、處理的成本及預測成本,另一方面也給企業決策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③因為內部成本的外部化和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發展,企業面對的內外環境的影響因素增多,不確定性增加,決策成本加大。④企業決策不僅是多種方案選優,而且涉及企業危機防範、企業速度調控等更多的領域。企業決策既是方案選優的過程,又是方案拒絕的過程,對決策者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決策目標範圍的擴大和對決策者要求的提高,給企業決策本身提出了新的挑戰,使之面臨新的壓力和危機。
因此,決策主體與企業實體的分離,預測與信息處理部門的獨立化都增加了企業決策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增加了決策成本和風險。內部成本外部化與外部成本內部化發展,以及決策目標、方法的多樣化發展,也給企業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企業決策面臨內外環境的雙重壓力,危機增加。
(4)危機處理能力是現代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因為現代經濟是一種風險性極大的市場經濟,既對市場競爭的強者給予豐厚的利潤回報,又會對市場競爭的弱者進行利潤懲罰。企業如果沒有較強的處理危機的能力,就不可能處於市場競爭的有利地位,必然遭到市場的懲罰。

危機處理

危機往往與風險、不確定性相伴相隨,沒有應變危機的機制和能力,就不可能減少或避免風險和不確定性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損害。在現代經濟中,風險企業與風險資本日益增多。風險企業指集中發揮研究、開發能力的新企業,因經營這類企業風險較大而得名,風險企業一般規模較小,經營者和職工多來自大企業、大學等研究機構,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創造能力和企業家精神。它採用的技術通常是新技術,帶有一定的冒險性。最初,這類企業主要活躍在電子、化學、機械等產業,現已逐漸擴展到流通、服務和社會開發等領域。風險資本又稱“投入資本”,指股份公司或企業的原股東,在公司或企業因發展而要求追加新的投資時,重新進行投入或購買新發行的股票的那部分資本。風險資本被視為公司或企業建立新機構,或對現有機構進行新的投資的資金來源的後盾。風險企業與風險資本的結合,給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而不能緩解時,危機便會產生,使企業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因此,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抵抗風險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企業處理危機的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①大量的全球流動性投機資本的長期存在,使世界或地區金融動盪加劇,金融運行的不穩定性增加,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增大。全球性、地區性經濟動盪、金融危機所帶來的風險,僅靠個別企業的力量是難於應付的。②風險企業與風險資本市場的高度發達,既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籌資渠道和方式,也使企業自身的危機處理機制與應變能力受到嚴重製約,必須藉助政府和社會的力量抵禦危機與風險。③危機與風險的發生具有突然性往往難於預料,特別是經濟運行節奏越來越快的發達經濟體系中更是如此。企業的風險評估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使得企業在風險面前,深有防不勝防之感。④經濟全球化發展並不能消除封鎖與壟斷,利益衝突始終存在。與此相聯繫,地區衝突、政治對抗、軍事對立、宗教與種族衝突、戰爭等仍然存在,在特殊情況下還會激化。由此形成的風險、危機和動盪,僅靠企業本身的力量是難於應付的。可見,企業處理危機的能力遇到了空前的考驗。
現代經濟的複雜性、多變性、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危機。企業危機處理機制必須進行革新,才能適應新時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