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內容
通俗意義上講的企業成長是指規模擴大、營業收入增加。企業成長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以亞當·私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家們認為分工和專業化實現的規模經濟利益是企業成長的主要誘因,企業在循環往復的分工、專業化過程中實現成長。企業成長理論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研究的重要內容。除了規模經濟效益的企業成長理論,還有制度經濟學的交易費用學學派、產業競爭學派,內生性成長理論的資源學派、基礎知識學派以及企業技術學派。
研究歷程
最早提出企業成長理論的學者是一位女經濟學家伊迪絲·彭羅斯,其代表作就是《
企業成長理論》。
有別於經濟學家關注企業成長的經濟型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管理學家們則更偏向於從企業內部管理的角度來研究企業的成長性,如戰略理論、經營成長理論、管理與技術成長理論等。
中國的企業成長性研究時間不到二十年,早期的研究者關注企業成長與資源、工業發展的關係,近期研究者主要關注點在上市公司企業成長性評價上。實踐派主要研究通過哪些方式和途徑提升企業的成長性。
代表人物
伊迪絲·彭羅斯
國外的研究:企業資源成長理論
彭羅斯認為,企業內在因素決定企業成長,企業是在特定管理結構之內的資源組合,企業只有有效地協調資源和管理職能才能促進企業的成長。企業的成長並非由市場的均衡力量所決定,而是由每個企業獨特的力量(使用資源產生的服務或能力)決定。彭羅斯所指的服務包括“企業家”和“管理”兩個方面,前者發現和利用機會,後者完善和實施擴張計畫,它們都是企業成長不可或缺的,企業家對企業的成長動機和方向影響更為深遠,企業家精神和服務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彭羅斯的進一步分析認為,限制企業成長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競爭力、產品或要素市場以及風險與外部條件。真正限制企業成長的因素來自企業內部,受制於企業的管理服務。也就是說,真正限制企業發展最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家精神和企業的管理機制。
安索夫的戰略成長理論
安索夫在《企業戰略》一書中論述了企業產品-市場戰略決策過程,探索了企業發展範圍和方向問題。他認為,企業成長要向良性的特長領域發展,儘可能向有關聯的經營項目發展,以取得較為有利的競爭地位。他以產品和市場需求作為二維參數,確定了四類具體的企業成長戰略。這四類成長戰略分別是:擴大現有經營項目和市場占有率戰略、開發新產品戰略、開發市場戰略、多樣化經營戰略。
德魯克的經營成長理論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對成長機會的把握取決於內容的成長準備,一家企業多能成長的程度完全由其員工所能成長的程度決定,經營成長的控制性因素是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要不斷地保持和加強企業的創新精神,實行有效的創業管理是在不斷變化環境中生產發展的先決條件。中高層管理者的能力水平非常重要,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成長方向和速度。
錢德勒的管理與技術成長理論
美國著名企業史學家錢德勒通過史料分析發現:支撐企業不斷成長的是由經理階層和相應組織結構組成的企業管理協調機制,企業形成管理層級,一方面減弱了企業受個人變故造成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職業經理人處於自身考慮,將自覺抵制損害公司持續發展的行為(當然也會存在道德風險)。他還認為:現代工商企業的成長是適應技術革新和市場擴大形勢的結果,現有的需求和技術將創造出管理協調的需要和機會。
綜上,企業家的成長(遠見、影響力、企業家精神)、管理提升(管理機制、員工成長等、核心管理層、其他管理層和技術等因素是促進企業成長的內部因素。
曾任偉
企業成長性研究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企業成長研修中心負責人、博商管理科學研究院創始人曾任偉老師,以其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和企業成長研究,結合中國民營企業成長實際情況,將中國民營企業成長階段和獲得成功的關鍵要素和變革方向匹配起來,形成了一個以企業成長階段與組管理六維度構建的企業成長模式。該模式認為影響企業發展的最關鍵六要素是公司治理、管理架構、運營驅動、有效激勵、團隊構建和企業文化。根據中國企業的特點,按照其銷售收入劃分,民營企業的成長階段可分為七階段,如圖。
隨著企業的成長,每個階段對關鍵要素的要求都會提升,由六要素構成的組織運營的轉型,將促進企業內部成長和營業收入的增加。關於如何提升企業成長性,曾任偉老師有其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要實現企業的成長,不僅局限於組織運營的轉型,還有相應的戰略和商業模式的改變、企業家個人影響力提升。他還專門研究了組織運營轉型和總裁影響力轉型和提升,對促進企業成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