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建模與分析(第4版)

仿真建模與分析(第4版)

《仿真建模與分析(第4版)》是2012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Averill M. Law 。

基本介紹

  • 書名:仿真建模與分析(第4版)
  • 作者:Averill M. Law 
  • 譯者:肖田元、範文慧 等 
  • ISBN:9787302300434
  • 定價:69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11
  • 裝幀:平裝
  • 印次:1-1
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討論的是離散事件系統(Discrete Event Systems,DEVS)的建模與仿真技術,有些文獻也將這類系統稱為離散事件動態系統(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DEDS),甚至簡稱為離散系統(Discrete Systems)。典型的例子有:交通系統(空中、地面)、計算機系統、通信網路系統、製造系統、軍事上的C3I系統,以及在供應鏈、倉儲等領域中廣泛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系統。
正如作者在其序言中所言,第4版的目標和前三版保持一致:提供離散事件系統仿真研究的所有重要方面綜合的與最新的討論,包括建模、仿真軟體、模型校驗和確認、輸入建模、隨機數發生器、隨機變數和過程的產生、統計設計和仿真實驗的分析,以及像製造這樣的最重要的套用領域。該書力圖促進直觀理解仿真與建模,並以技術上正確但更清晰的方式來闡述它們。

圖書前言

清華大學出版社根據該書在國內外的影響,決定將第4版進行翻譯,並委託我們完成此書的翻譯工作。
該書的主要特點是:
(1) 通用性強:該書著眼於離散事件系統建模與仿真的原理、方法學的闡述,而不依賴於某一種商業化軟體,因此適於作為專業課程的教材使用。
(2) 內容豐富:從數學基礎、建模方法、實驗設計、仿真運行、輸出分析、最佳化技術以及實際套用等方面,全面而系統地進行了討論。
(3) 知識組織合理:該書從概念出發,由淺入深,結合實際例子加以闡述與討論,逐漸展開,符合認識規律。
(4) 內容詳略適宜:對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術的討論力求準確、完整與深入,對新的進展,則著眼於方向性說明。
(5) 適於教學與自學:對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來說,可以下載各種技術支持資料,包括習題答案的全集、講演的PowerPoint片子,以及仿真模型和隨機數發生器的計算機代碼。對自學者來說,本書提供了作者許多實踐和諮詢項目的實際例子的詳細討論,並提供了與各主題相關的研究文獻。
本書從原理到套用,從理論到方法,對離散事件系統建模與仿真進行了比較系統而深入的討論,無論作為仿真工具書,還是作為教材輔導書,都有其獨到之處。對致力於研究、實踐離散事件系統建模與仿真的讀者來說,相信此書的出版無疑是他們的一個期盼。
參與本書翻譯的人員是國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系統集成研究所仿真與虛擬製造研究室的部分教師與研究生,他們是肖田元、範文慧、徐煒達、郜震霄、馬成、李犁、孫宏波、劉雁兵等,全書由肖田元、範文慧校核,最後由肖田元審定。由於目前國內還缺乏有關仿真技術術語的權威詞典,儘管譯者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書中的某些術語的翻譯難免會與某些刊物不盡一致,限於譯者的水平,書中的文字表達可能有不盡完善和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2012年7月15日於北京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作者介紹
符號表
第1章仿真建模入門
1.1仿真的本質
1.2系統、模型及仿真
1.3離散事件仿真
1.3.1時間推進機制
1.3.2離散事件仿真模型的成分與組織
1.4單服務台排隊系統的仿真
1.4.1問題描述
1.4.2直觀解釋
1.4.3程式組織與邏輯
1.4.4C程式
1.4.5仿真輸出與討論
1.4.6其他終止規則
1.4.7事件和變數的確定
1.5庫存系統的仿真
1.5.1問題描述
1.5.2程式組織和邏輯
1.5.3C程式
1.5.4仿真輸出和討論
1.6並行/分散式仿真和高層體系結構
1.6.1並行仿真
1.6.2分散式仿真和高層體系結構
1.7一個有效的仿真研究的步驟
1.8其他類型的仿真
1.8.1連續仿真
1.8.2離散?連續組合仿真
1.8.3蒙特卡羅仿真
1.8.4電子表格仿真
1.9仿真的優點、缺點和缺陷
附錄 1A固定增量時間推進
附錄 1B排隊系統初步
1B.1排隊系統的組成
1B.2排隊系統的表示符號
1B.3對排隊系統性能的評價
習題
第2章複雜系統建模
2.1引言
2.2仿真中的表處理
2.2.1計算機中存儲表的方法
2.2.2鏈式存儲分配
2.3簡單仿真語言: simlib
2.4單服務台排隊系統的simlib仿真
2.4.1問題描述
2.4.2simlib程式
2.4.3仿真輸出與討論
2.5分時計算機模型
2.5.1問題描述
2.5.2simlib程式
2.5.3仿真輸出與討論
2.6可換隊的多出納台銀行
2.6.1問題描述
2.6.2simlib程式
2.6.3仿真輸出與討論
2.7加工車間模型
2.7.1問題描述
2.7.2simlib程式
2.7.3仿真輸出與討論
2.8高效的事件表處理
附錄2ASimlib的C代碼
習題
第3章仿真軟體
3.1引言
3.2仿真軟體包與程式語言
3.3仿真軟體分類
3.3.1通用與面向套用的仿真軟體包的比較
3.3.2建模方法
3.3.3通用建模元素
3.4期望的仿真軟體特點
3.4.1通用能力
3.4.2軟硬體需求
3.4.3動畫和動態圖形
3.4.4統計能力
3.4.5客戶支持和文檔
3.4.6輸出報告和圖表
3.5通用仿真軟體包
3.5.1Arena
3.5.2Extend
3.5.3其他通用仿真軟體包
3.6面向對象的仿真
3.7面向套用的仿真軟體包舉例
第4章基礎機率與統計回顧
4.1引言
4.2隨機變數和它們的性能
4.3仿真輸出數據和隨機過程
4.4均值、方差和相關係數的估計
4.5均值的置信區間和假設檢驗
4.6強大數定律
4.7用均值來替代機率分布的危險性
附錄4A協方差平穩過程的說明
習題
第5章建立有效、可信、適度詳細的仿真模型
5.1引言及定義
5.2確定模型詳細程度的準則
5.3仿真電腦程式校驗
5.4提高模型有效性和可信性的技術
5.4.1收集系統高質量的信息和數據
5.4.2與管理者定期溝通
5.4.3維持一份書面的假設文檔,並執行一次結構化走查
5.4.4採用定量技術確認模型組件
5.4.5確認整個仿真模型的輸出
5.4.6動畫
5.5管理者在仿真過程中的作用
5.6比較實際觀測值和仿真輸出數據的統計程式
5.6.1檢測法
5.6.2基於獨立數據的置信區間法
5.6.3時間序列方法
5.6.4其他方法
習題
第6章輸入機率分布選擇
6.1引言
6.2常用的機率分布
6.2.1連續分布的參數化
6.2.2連續分布
6.2.3離散分布
6.2.4實驗分布
6.3評估樣本獨立性的方法
6.4活動Ⅰ: 假設分布類別
6.4.1求和統計
6.4.2直方圖
6.4.3分位數求和與盒形圖
6.5活動Ⅱ: 參數估計
6.6活動Ⅲ: 判斷擬合分布的代表性
6.6.1啟發式方法
6.6.2擬合優良度檢驗
6.7ExpertFit軟體與擴展的例子
6.8分布平移與截斷
6.9貝塞爾分布
6.10確定多元分布、相關性及隨機過程
6.10.1確定多元分布
6.10.2確定任意邊際分布與相關性
6.10.3確定隨機過程
6.11缺少數據時分布的選擇
6.12到達過程模型
6.12.1泊松過程
6.12.2非平穩泊松過程
6.12.3批到達
6.13不同數據集的同質性評測
附錄6A伽瑪和貝塔分布的MLE表
習題
第7章隨機數發生器
7.1引言
7.2線性同餘發生器
7.2.1混合發生器
7.2.2乘法發生器
7.3其他類型的發生器
7.3.1更一般的同餘
7.3.2組合發生器
7.3.3反饋移位暫存器發生器
7.4隨機數發生器的檢驗
7.4.1實驗檢驗
7.4.2理論檢驗
7.4.3關於檢驗的某些一般看法
附錄7APMMLCG的可移植C源碼
附錄7B組合MRG的可移植C源碼
習題
第8章隨機變數的產生
8.1引言
8.2產生隨機變數的通用方法
8.2.1反變換法
8.2.2組合法
8.2.3卷積法
8.2.4舍選法
8.2.5均勻比法
8.2.6特性法
8.3連續隨機變數的產生
8.3.1均勻分布
8.3.2指數分布
8.3.3m?階厄蘭分布
8.3.4伽瑪分布
8.3.5韋伯分布
8.3.6常態分配
8.3.7對數常態分配
8.3.8β分布
8.3.9皮爾森Ⅴ型分布
8.3.10皮爾森Ⅵ型分布
8.3.11對數邏輯斯諦克分布
8.3.12有界江森分布
8.3.13無界江森分布
8.3.14貝賽爾(Bezier)分布
8.3.15三角分布
8.3.16實驗分布
8.4離散隨機變數的產生
8.4.1伯努利分布
8.4.2離散均勻分布
8.4.3任意離散分布
8.4.4二項分布
8.4.5幾何分布
8.4.6負二項分布
8.4.7泊松分布
8.5隨機矢量、相關隨機變數與隨機過程的產生
8.5.1利用條件分布
8.5.2多變數常態分配與多變數對數常態分配
8.5.3相關伽瑪隨機變數
8.5.4由多變數族中產生
8.5.5具有任意規定的邊際分布和相關性的隨機矢量的產生
8.5.6隨機過程的產生
8.6到達過程的產生
8.6.1泊松過程
8.6.2非平穩泊松分布
8.6.3批到達
附錄8A舍選法的正確性
附錄8B別名法的準備
習題
第9章單系統輸出數據分析
9.1引言
9.2隨機過程的瞬態和穩態行為特性
9.3關於輸出分析的仿真類型
9.4終止型仿真的輸出分析
9.4.1均值估計
9.4.2其他性能度量的估計
9.4.3初始條件選擇
9.5穩態參數的統計分析
9.5.1初始瞬態問題
9.5.2均值的重複運行/刪除法
9.5.3均值的其他方法
9.5.4估計性能的其他度量
9.6穩態周期參數的統計分析
9.7性能的多種度量
9.8重要變數的時距圖
附錄9A期望比與對摺估計
習題
第10章比較不同的系統配置
10.1緒論
10.2兩個系統的期望回響差的置信區間
10.2.1雙?t置信區間
10.2.2改進的雙樣?t置信區間
10.2.3兩種方法的對比
10.2.4基於穩態性能度量的比較
10.3兩個以上系統比較的置信區間
10.3.1與標準比較
10.3.2兩兩比較
10.3.3與最好的進行多重比較
10.4排序與選擇
10.4.1在k個系統中選擇最好的
10.4.2包含k個系統中最好系統的大小為m的子集的選擇
10.4.3補充的問題和方法
附錄10A選擇方法的有效性
附錄10B選擇方法中的常量
習題
第11章方差縮減技術
11.1引言
11.2公共隨機數
11.2.1基本原理
11.2.2適用性
11.2.3同步性
11.2.4實例
11.3對偶變數法
11.4控制變數法
11.5間接估計法
11.6調節法
習題
第12章實驗設計與最佳化
12.1引言
12.22k析因設計
12.32k-p部分析因設計
12.4回響面與元模型
12.5基於仿真的最佳化
12.5.1優選法
12.5.2與仿真軟體有接口的優選法軟體包
習題
第13章製造系統仿真
13.1引言
13.2製造系統仿真的目標
13.3製造系統仿真軟體
13.3.1Flexsim
13.3.2ProModel
13.3.3其他面向製造的仿真包
13.4系統隨機性建模
13.4.1隨機源
13.4.2機器停工時間
13.5一個擴展的例子
13.5.1問題描述和仿真結果
13.5.2統計計算
13.6金屬零件製造工廠的仿真案例研究
13.6.1系統描述
13.6.2總體目標和研究的問題
13.6.3模型開發
13.6.4模型校核與驗證
13.6.5仿真實驗結果
13.6.6結論和效益
習題
附錄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詞對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