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任法融現任
世界宗教和平會主席,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
國家民族宗教委副主任,
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陝西道教協會會長,
山西道教協會名譽會長,
中國道教學院院長,
陝西周至樓觀台道觀監院。
任法融會長是我國
著名道教學者,慈善家,著名書法家,傳統文化專家、著名易學專家,國際風水大師。
1943年任法融7歲時入
鄉塾讀書,1950年14歲時因家庭生計困難而廢學,在家習農事並從其慈母課讀儒家四書,身體漸成長,文化涵養亦漸增長。
1955年冬,年已19 歲的任法融到陝西隴縣道教宮觀“龍門洞”遊覽,見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幽美,又聽說元代的著名道士丘處機(長春子)曾在這裡修煉得道,心頗慕之,因而在山中盤桓數日。當時龍門洞常住有廿多位
道士,任法融見他們個個樸素善良,勤於道家修煉,便請得該觀監院同意留居,每日隨道眾乾農活,閒暇時便借閱道書。漸讀便漸對道教產生信念,與道教結下不解之緣。爾後,正式入道,拜全真龍門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長為師,隨師學道。
2013年3月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
道教研究
王嗣林道長擅長齋醮法事經韻,精通道教科儀,
任法融雖從師學經韻,但卻不願終生作經懺道士。他認為,經韻是誦經的表達儀式,只是闡道宣傳的外表形式,而道教的精神實質,一是修真體道延年益壽,二是窮宇宙造化之源,明萬類消長之理,既有哲理性,又有實用性,不但對己身有益,而且對人類幸福、社會穩定、天下太平都有積極作用。因此,他雖習經韻但不重經韻,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讀道書、研道意。從1955年至1958年(1958年曾參加全國民主青年代表會議,為陝西省青年代表)這3年中,他利用農作之暇,細讀《道德》、《南華》、《四品》、《陰符》、《素書》等道教經書,自感獲益不淺。1957年冬,任法融拜別師父,離開隴縣龍門洞,到陝西周至縣
樓觀台道院掛單。當時樓觀台總理為梁宗和道長,頗諳儒、道經籍,讚揚任法融讀了不少書,但還必須精讀儒家五經,以打好治學的基礎。於是任法融認梁宗和道長為師,在梁道長指導下,認真學習了《左傳》、《尚書》、《
易經》。在習儒學6年之後,任法融覺得儒學雖然淵博,但道教徒還是對博大宏深的《道德經》感到親切。從1964年至1966年,任法融認真閱讀《道藏精華錄》中所載60餘家高人對《道德經》的注釋,這使他大為開闊了知識的視野,深化了對《道德》的理解。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樓觀台道教徒受衝擊,大部分殿堂、園林被文管、園林部門占住,大部分道教徒被遣散。任法融時年31歲,仍堅持在樓觀台,與道眾墾荒種地謀生。在
十年浩劫中,他們的生活十分困難,處境十分危險,但任法融處險不驚,遇難不悲,心胸豁達,信仰虔誠,一直沒有放棄對《道德經》的研究;通過十年浩劫,他更領略了世事之艱苦,人生之困苦,從而更深地豁然徹悟《道德》的深玄妙理。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用道教義理重新注釋《道德經》。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撥亂反正,認真貫徹落實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陝西樓觀台又重歸道教自己管理。1980年,任法融擔負起了募籌資金,招工維修樓觀台的責任。在爾後的5年中,他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依然利用間暇之時,注釋《道德經》。相傳樓觀台為道教聖地,
老子曾在此講授《
道德經》。樓觀台古遺有石刻《
道德經》,稱之為“樓正本”,是此書的一種著名版本。任法融道長便是以此為底本,從事注釋。5年間,注寫三遍,約40萬字,1986年又刻意求精,重新改寫,1987年冬脫稿,篇幅10萬字,1988年由陝西
三秦出版社發行。據該書“內容提要”介紹說:“任法融道長用數千年來道家真傳的正統觀點注釋了‘樓正本’《
道德經》。”“筆者用無極圖和太極圖從縱橫兩個方面、微觀巨觀兩個領域對《道德經》的基本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對老子的自然觀、人生觀、社會觀(尤其是宇宙論、養生論和政治論)之玄理奧義作了深入淺出、與眾不同的解釋。”此書的特色,就在於作者是一位虔誠的全真派教徒,他用道教義理及虔誠信仰的情感來注釋《道德經》。欲知道教徒如何看待和理解《
道德經》,就請看此注釋本。
主要作品
任法融喜讀道書,且勤於著述。先後著有《
道德經釋義》、《
周易參同契釋義》、《
黃帝陰符經·黃石公素書釋義》等著作,風行海內外,廣受推崇。2012年這三本書的修訂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增補了新的內容,並對原稿中的疏漏進行校訂。
在《
道德經釋義》一書中,任法融談天道、談世道、談人道,處處體現著他的超脫與睿智。他談天道,作為“眾妙之門”的“道”,是宇宙之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而然”便是“道”化生萬物的根本法則。這一法則又指導著“世道”與“人道”,成為宇宙人生之終極根據他談世道,天道樸素無為,“不言”、“不爭”、“不召”。依據天道,世人應“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從而做到“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常無為而無不為”。他之談人道,天道和世道最終要指向人道,即作為個人存在的人如何遵循道而獲得生命之永恆。《道德經》為我們指出了陽光大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周易參同契>釋義》,也是任法融的一部重要著作。東漢時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被譽為“萬古丹經王”,是一部探索人體內在奧秘,破譯生命密碼,使人延年益壽的曠世奇書。《周易參同契》體系所依託的是中國古老的宇宙全息理論,涉及到的學科頗廣,內容包羅宏富,思想博大精深。任道長結合自己多年修煉的切身體驗和對道教養生理論的長期研究,對《周易參同契》學術體系作了全新的破譯和通俗易懂的闡釋,寫成《<周易參同契>釋義》,為人們操作生命程式,以達健康長壽,提供了一把有用的鑰匙。
《<
黃帝陰符經>·<黃石公素書>釋義》是任法融對道教重要經典的全
面闡釋之作。《黃帝陰符經》和《黃石公素書》是道家重要典籍。書中滲透著古代聖賢“天人同源”、“天人一貫”、“天人合一”的哲學智慧,貫串著古人對整個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整體思考。《陰符經》指出,人類應“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完全按自然之道辦事,而不可胡作妄為,背離天道。《黃石公素書》把道、德、仁、義、禮綜為一體,完全貫通了起來,使宇宙和人類融為一體。指出“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百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黃石公素書》告誡人們,應按“道”的原理行事,否則必遭凶禍和失敗。書中蘊涵著極大的智慧,是人生哲理、處世之道、生活策略的集大成。
道教學者
任法融不僅是一位道教界的學者,而且是一位幹練的道觀監院,自從1984年被
樓觀台道眾推選為監院後,每天忙於管理宮觀事務、進行正常宗教活動、依法與占住宮觀殿堂房舍的部門交涉落實政策,培養新入道的年輕道教徒,帶領道眾從事農業生產以謀自養,接待港澳台及國際著名人士來訪等等,諸事紛繁,心力均勞。任法融道長任勞任怨,全力以赴,辦事胸有成竹,井井有條,不幾年便使古樓觀恢復了原來的
風貌,成為道教宮觀中道風蔚然的楷模。
愛國從政
由於他一貫愛國愛教,信仰虔誠,作風樸素,辦事幹練,而且是當今道教界中少有的學者之一,故而他在周至縣、陝西省乃至全國道教界中享有良好聲譽,受到道教界人士的擁戴,1985年被選拔為周至縣政協常委員;1986年被推選為第四屆中國道協常務理事,任法融在風水研究上也有–定深度,他還和中國風水協會主席
陳帥佛是多年朋友,同年陝西省道教協會成立被推選為會長;1988年任陝西省政協常委,1990年被選為周至縣政協副主席;1992年3月,中國道協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被推選為中國道協常務理事,並任
中國道教學院副院長。2005年當選為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第8-10屆全國政協委員;10屆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第11屆、12 屆全國
政協常委。
主要成就
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專家、易學專家,講學於世界各地,為宏揚祖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書法藝術
《書中融道 道法自然 》 ——任法融道長書法作品之淺悟
朱灝筆者原以治文為業,對三教九流,諸子百家之思想學說大都有所涉獵,亦時有感觸,唯獨道家之經典,因其博大精深,若有卻無,似實而虛,甚或飄忽迷離,本人胸墨淺淡,難以參透。近幾年賦閒家居,因我與樓觀台任法融道長的俗家弟子
張永亮(終南山興華居士)私交頗深,有幸與任法融道長會悟,留影,接受饋贈《道德經釋義》,觀賞其書法真跡,目睹其行筆運墨之態勢,深深地為任道長仙風道骨之氣度,深邃廣袤的思想,暢酣淋漓,融道於中的書法作品所折服。
本人尚可塗鴨,為學之道是諸體皆習,博採眾家,不唯一家,以企自成一體,主張書作應本之於質,取之於心,發之於氣。酙酌任道長之書品,了解其求學為道之路,斗膽以為,與鄙人之學路,薄論似乎有某種契合,淺見拙識油然而生,已到了不吐不快之地步。
任法融治學與其人一樣,踏實、勤苦,不走捷徑,自幼師從外祖父學文習書,從顏體入手,兼學諸家,其路端正,基礎厚實。其後利用出家學道之機緣優勢,潛心臨習前賢之碑貼,數十年如一日,手不釋經,筆不洗墨,終於修練成道學門中之領袖哲人;其學說,出於老莊,承繼先賢,見解獨到,氣韻空前,其書法作品,因其融道於中,也赫然光耀於書林,令名家瞠目,使後輩學者如追仙覓道,可望而不可及。究其原因,鄙人以為,書法,形可摹仿,而胸懷,心跡,氣質因人而異,學書者須觀其形,悟其神入於心,內化而融入我胸,以我氣發出,才會在繼承之基礎上進而有所創造。時至今日,任道長一幅幅墨寶展之於案,誰能說出屬於何體哪家?。不佞妄論,可否看作濃凝道學神韻自成一家之任派書法吧。
本之於質,取之於心,發之於氣。
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人的本質意識決定其言語行為。同樣,書家的道德修養支使其運筆之軌跡,構字之骨架,結體之布局,墨跡之濃淡。任道長之書作,可透視出他寬闊的胸懷,施善於眾,普濟蒼生的道德理念,對天地萬物的深知卓識,對人世是非善惡的體察關照。聊舉幾例,發點猜想,以饗讀者。 一個“道”字,猶如一學道者架一葉扁舟雲遊四海,或訪名山大川,或拜哲人聖賢,探究民間善惡禍福之本源,天南海北四季物候之繁衍變化,終歸明理悟道,修成正果。而“德”字則如修行之人盤膝打坐,參禪悟道,靜養其德,廣施其福。
細觀“三寶”二字,可否這樣理悟:俗人以“玉”為貴,以“貝”(錢)為求,以“爾”(華麗)為飾,而任道長卻認為,修道、養德、蓄氣才是人生至寶,正所謂人之三寶精氣神。
從“鶴翔”二字中,似可見一童顏鶴髮之仙家為善男信女講經釋道:人鳥同為一理,欲求展翅高飛,得先斂首蓄尾,修身向善,處下不強,居後不爭,須知清靜無為方可大有為,以待
羽翼豐滿,能力兼備,方可隨心所欲,馳騁於天地之間。
道經云:水處下不爭。任道長書“下”字乍一看,似一簾瀑布,使人驀然想起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所蘊含的飄逸灑脫之氣勢,進而敢問李太白屬儒家,還是道家?又聯想起唐朝香閒嚴大師與宣宗
李忱的瀑布聯句:“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其中之哲理不言而喻;經書讀得愈深透,便可清心明理,豁然開朗;跨越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登峰居高臨下,便能參透世間萬事萬物生息變化之理。
欣賞任道長書法作品之深邃含義,漸漸地便可藉以理悟任道長關於“道”的特徵要義。
“虛無”。一張白紙謂之“無”,胸中之氣為之“虛”,其靈虛之氣,一旦醞釀成形,發之於筆端,落之於紙上,便成為真真切切的帶著精氣神的書作。此所謂虛中蘊實,實源於虛,虛實相生是也。
“自然”、“純粹”、“素樸”、“平易”。無論詩文書畫皆為作者感情之自然流露,它應是獨一篤厚,純一不雜的,不可動輒便想成名成家,獲獎得利。鄙人多有體驗,為文作書時若心存雜念刻意而求,其作品大都存有瑕疵,污垢,何談精美。而任道長心底潔淨,其詩文書作正如其名一樣,將道的玄理奧義,融匯於書法作品之中,以其純粹之心,創作出一幅幅表現素樸、平易人格的書作。
“清靜”、“恬淡”。翠竹環繞,碧樹掩映,仙氣籠罩的樓觀台,真乃修道養德著書立說之佳境。聆聽道長宏論,靠近書案觀其揮毫潑墨,方知曉道長內心之清靜,處世之恬淡,這種氣度,付之於筆端,其墨寶當然皆為極品。
“無為”。道家有論:“無為而大有為”。作為道學大師的任法融其做書乃無為而又有為,無為而作,有為而用。其品多為饋贈之禮,而遇見刻意有為之求者,往往要收取不菲之潤筆費,以之用於道家事業的發展,彌補濟生施捨經費之不足,此所謂以“無為”之心成大為之事。
“柔弱”、“不爭”。說到德,《書· 洪範》云:“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柔克”。品賞任道長的書作,可清楚地參悟出其正直的品質,平易近人,為人循循善誘柔弱而暗含剛強的性格,以此貫之於筆墨,其態勢,大氣磅礴;其用筆,虛實相生;其墨色,濃淡相宜;其節奏,疏密相間;其結構,相讓不爭;其韻律,剛柔相濟。這些不正是道德經精神內涵的外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