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仲敦巴嘉瓦郡乃
- 出生日期:1005
- 逝世日期:1064
- 意譯:勝生
簡介,生平,艱苦求學,拜師賽尊,拜師阿底峽,建寺傳教,貢獻,著作,
簡介
生平
仲敦巴·嘉瓦郡乃(1005—1064),意為「勝生」,宋代西藏佛學家,噶當派創始人。出生於前藏堆隆普(今堆隆德慶縣)一個富豪人家。父親達松格顯,有的史籍稱達松須協;母親庫俄薩季瑪,有的史籍稱庫堆薩季瑪。
艱苦求學
仲敦巴少年喪母,父親續娶,常受繼母的嫌憎,與繼母不和而離家出走。到玉如舅父家住到13歲,這裡曾跟一位叫雍曲貢的學者學習藏文和念誦經文。17歲時,覺沃賽尊從康區前往印度學法,半道上不期而遇,對賽尊十分敬信,求學了觀音菩薩六字明咒的念誦法。賽尊去印度後,他從傑拉康寺的創建者尚那囊·多傑旺秀(976—1060年)受近事戒(居士戒),取名嘉瓦郡乃(意勝生)。
拜師賽尊
19歲同商人結伴到康區丹麻地方,聽說賽尊從印度已返回,他即刻前往拜見,賽尊就收他為徒,留在自己家中,讓他做放牧牛羊、推磨、種地等農牧業活計,一有空便學習經典。推磨時,將佛經放到磨台之上,邊推邊學。晚上還要騎馬巡視農田,對上師還殷勤服侍。總之他勞動學習兩不誤,頗得上師的歡心,賽尊給他講授了許多顯密經論,尤其傳授了印度論師龍樹師徒的《中觀論》和無著兄弟傳出的《慈氏五論》,經認真學習鑽研後,皆能通達其意,成為佛學方面的一位善知識者。學習後常在經院與其他學僧立宗辯經,從沒有一個人辯得過他,大家都心悅誠服,並向賽尊上師說:“讓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人去乾那些放牧牛羊的粗活,實在太可惜啊!”恰好這時庫敦·尊哲雍仲和俄·勒貝喜饒也在這個寺院學經,他們三位便成了志同道合的僧友。以後便有“庫俄仲”三學者的美名。
拜師阿底峽
木雞年(1045年)初,仲敦巴到達普蘭加香,遇到正準備經尼泊爾返回印度去的阿底峽.以獻黃金作為進見禮,阿底峽用手摩著仲敦巴的頭,用梵語頌吉祥詞並作了加持。晚上施主給了他一塊酥油,他用溶化的酥油作供燈,放在阿底峽的枕旁。自此,他直到阿底峽去世前,甚至圓寂後在靈塔前供獻酥油佛燈,從未間斷過。阿底峽對仲敦巴進行了很好的灌頂後,晚上將兩人的枕頭拼在一起,兩人推心置腹地交談。次日,阿底峽特意將《菩提道炬論》全部傳授給仲敦巴。以後凡講其他佛法,皆依“三士道次第”教授,仲敦巴熟記領會了《菩提道炬論》一書的全部內容和意義。9年後的一天尊者預感到自己到淨土去的時間將會不長,將他隨身攜帶的法衣、法器,如金剛鈴杵、五佛冠、手柄小鼓、骨飾(骨嚴)交付於仲敦巴。弟子們問上師道:“要是上師您圓寂後,由誰來繼承您的傳承,誰住持寺院?”尊者說:“今後一切皆由仲敦巴掌管!”說完圓寂。據說阿底峽尊者在聶塘寺先後駐錫9年,於木馬年(1054年)在聶塘寺歸天。噶瓦.釋迦旺秀把尊者的遺體、印度佛經、尊者上師賽林巴銀傘等貴重遺物全部交給仲敦巴。給其他大弟子也各賜一件作為留念。仲敦巴一生跟隨阿底峽12年,得到了尊者的全部教言。
建寺傳教
在阿底峽諸弟子中,以仲敦巴年齡最大,所學最多,處於大師兄的地位,木羊年(1055年),仲敦巴在聶塘主持了悼念阿底峽尊者的儀式,並在那裡建了一座寺院。這以後,仲敦巴回了一次家。不久,藏北當雄一帶的地方頭人們集會,派人請仲敦巴到熱振地方去傳教。火猴年(1056年)初,仲敦巴帶領阿底峽在藏的弟子,連同阿底峽的遺體一起搬到了熱振地方,是年修建了熱振寺,將阿底峽的遺骨供奉在熱振寺的銀塔中。他首先建成了60多人的僧團,講經學法,噶當派就是以熱振寺為根本道場,由仲敦巴傳承阿底峽的教旨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熱振寺,意譯為“翹角寺”,又名更培林寺,在今之拉薩市林周縣普多區唐古鄉“普央崗欽”山麓。這裡環境幽靜,古柏蒼翠,山徑曲折,泉水淙淙,鳥獸群棲,每聞寺僧搖鈴擊鼓,朗朗誦經聲傳出,百鳥飛臨,群獸奔集,前來領食施物。金虎年(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欽賜“凝喜寺”,後改宗為格魯派寺院。轉世活佛為熱振活佛系統,為西藏四大攝政呼圖克圖之一。
貢獻
仲敦巴·嘉瓦郡乃一生雖未受過比丘戒,而他持戒極嚴,佛法精深,傳教極廣,開創噶當派,勝過其他比丘僧,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弘揚佛教事業。他於藏曆第一繞迥之木龍年(1064年,宋治平元年)五月二十日在熱振寺圓寂,享年60歲,靈塔殿有其靈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