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鼬䲁
- 外文名:Golden cusk
Sirembo imberbi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loach brotula - 別名:無須鼬魚、帶紋仙鼬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鼬䲁目
- 亞目:鼬䲁亞目
- 科:鼬䲁科
- 屬:仙鼬䲁屬
- 種:仙鼬䲁
- 分布區域:大陸棚砂泥底質環境
- 英文:loach brotula
形態特徵,棲身環境,
形態特徵
背鰭87~90;臀鰭67~72;胸鰭23~24;腹鰭1;尾鰭9~10。體側鱗約87~91橫行,鰓耙外行約5+(11~13),內行2+10。體長83.5~177毫米。體長形,側扁,向後漸尖且漸甚側扁;體長為體高4.2~6.7倍,體寬9.3~11.8倍,頭長4.5~5倍。無尾柄,頭稍短小,亦側扁;頭長為吻長4.0~5.7倍,眼徑3.8~4.6倍。吻很鈍短,小魚略短於眼徑,大魚漸略長於眼徑。眼稍小,位頭側的上半部,後緣距吻端較距鰓孔的後端近,眼周緣固著。眼間隔平坦,中央微凸,其寬約等於眼徑。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較小,約位吻端與眼的正中間;後鼻孔大,位眼前緣的附近。口稍大,前位而甚低,口角約達眼後緣的下方。前頜骨能伸縮。上頜骨僅後端附近外露,為截形,中央微凹,略伸過眼的後緣。下頜較上頜稍短,腹側常有一骨棱。上下頜、犁骨及齶骨,均有短絨狀牙齒;左右犁骨牙群連成人字形。舌厚,前端細尖且游離。下唇較上唇發達。前鰓蓋骨無棘。 主鰓蓋骨有一尖棘。鰓孔大,側位,下端向前達瞳孔的下方。鰓蓋膜分離,與頰部亦不連。鰓蓋條7。鰓4個,第四鰓後有一小裂孔。假鰓發達。鰓耙僅下肢外行上方4個較長大,約等於鰓絲長及瞳孔,其它均為小突起狀。肛門距尾鰭基略不及距吻端的1.5倍。鱗中等大,為圓鱗;頭體各處均有鱗。側線一條,為直線形,側位而較高,後端附近不顯明。
背鰭一個,始於鰓孔後端的稍後方,後端與尾鰭相連,頭長約為最長背鰭條的2.3~2.6倍。臀鰭始於肛門後緣的附近,亦與尾鰭相連,其鰭條稍短於背鰭條。胸鰭側位而略低,稍尖形,約第九至十鰭條最長,頭長為其長的1.4~1.8倍。腹鰭喉位,始於眼後緣的下方;左右腹鰭相距很近,各只有-個鰭條,鰭條不分叉,約伸達鰓孔後端的附近。尾鰭很窄,頭長為其長的1.7~2.4倍。
體黃褐色,腹側色較淡。背鰭的邊緣為黑褐色縱帶狀,而且常有5~7處較暗呈黑斑狀。臀鰭亦有一類似的黑褐色縱紋,但無斑而且下緣為白色。胸鰭及腹鰭為淡白色。口腔與腹膜無色,而鰓腔為灰褐色。
棲身環境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環境,大約在100-200米左右深度的水層中,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主食。
分布於我國舟山到北部灣及朝鮮西及南;國外達日本新瀉以南,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