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基本介紹,建築風格,布局,百字贊,歷史沿革,交通信息,
基本介紹
仙鶴寺又名清白流芳清真寺,位於江蘇揚州南門街。同廣州光塔寺、泉州麒麟寺、杭州鳳凰寺齊為中國伊斯蘭教東南沿海的四大名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聖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孫西域先賢普哈丁創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蘭教文化遺蹟。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普哈丁先賢雖身份特殊、地位顯赫,但他入鄉隨俗,尊重地方民情,在興建清真寺時,按照仙鶴的體形來布局:大門對面的照壁為鶴嘴,大門堂為鶴頭,向北的露天通道為鶴頸,禮拜殿為鶴身,南北兩廳房為鶴翅,南北兩古井為鶴眼,南北兩棵柏樹為鶴腿,大殿後的竹林為鶴尾。仙鶴寺因此而得名。該寺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建築多為清代乾隆年間修復重建,一鶴翅、一鶴眼和鶴嘴亟待恢復。現為中國模範清真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仙鶴寺的主體建築,是園北的一列長樓。樓廣七楹,橫貫東西,把兩座一具北方之雄,一具南方之秀的假山和諧地連為一體。一樓抱兩山,因名抱山樓。樓下有平台,有山石,珍卉叢生,隨候異色。樓上有長廊,徐步行廊上,環觀園中景物,參差錯落,高下相間,隔水有屋宇相峙,兩側有亭台峨立,似盡南昌未盡,餘味無窮。樓前懸一巨匾,題壺天自春四字,兩旁抱柱,懸揚州當代書畫名家李聖和女士撰書一聯:淮左古名都,記十里珠簾,二分明月;園林今勝地,看千竿寒翠,四在煙嵐。園內的其他建築物,有宜雨軒、桂花廳、佳秋閣、清漪亭、覓句廊、透風漏月等,堂以宴、亭以憩、閣以眺,布置有序,為園內假山助勝增趣,各具匠心。
布局
四大清真寺院之一仙鶴寺
大門對面原有照壁牆為“鶴嘴”(1958年拆毀);寺門是仿唐建築,翹角牌樓,猶如鶴首昂起;從寺門至大殿,是一條狹長彎曲的甬道,形似鶴頸;大殿相當於鶴身。
大殿南北兩側有飛檐起翹的半亭,如同鶴翼(南側半亭即望月亭,北側半亭已圮);大殿後左右兩側庭院,有古柏兩株,謂之鶴足。
殿後原臨河,遍植竹篁,形如鶴尾(填汶河築路後竹篁不存);大殿前,左右兩側各有水井一眼視為鶴目。
每逢伊斯蘭教節日,中外信仰者往往在這裡聚禮,今日仙鶴寺已成為揚州和阿拉伯友好交往的一座標誌。
百字贊
仙鶴寺前部的朱紅橫匾上刻著金色的阿拉伯文——太斯米(大慈大悲),後殿正中窯門的橫匾上刻著一百個圓圈,每個圓圈內都刻著描金的阿拉伯文,這就是有名的“百字贊”——稱讚真主的盛德。在下是窯門,傳說由窯門可直通西方極樂世界,窯門四周是四排文字,皆是描金的阿拉伯文,這是《古蘭經》中的精華,儘管內容都是“世上除了安拉再別無一主”,“天與地的寶座由真主掌握”,但書法味極濃。窯門和百字贊的橫匾布滿一壁,紅底上鐫刻金字,刀法嚴整有序,布局疏密和諧,極富書法意味。裝飾在大殿之中,頓使四壁生輝。當虔誠的穆斯林匍匐在宣諭台前口誦著:“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欽差”的經文,你定會感到這聲音是那樣的悅耳,那樣的和諧,那聲音在大殿中迴蕩,餘音繞樑不絕。
歷史沿革
《嘉靖維揚志》和《江都縣誌》都曾記述:“清真寺在南門大街,宋西域普哈丁建。”他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孫,宋朝時從本國(古稱大食國),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古老文化藝術,傳播伊斯蘭教。從當時首都洛陽出發,途徑武昌沿長江到宋時阿拉伯人聚集較多的城市揚州傳教。武昌停留期間,他對黃鶴樓的古老建築風格極感興趣,更對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讚嘆不已,不由激起他對仙鶴的遐想,認為如果百年之後,進入天堂,與真主同在固然不錯,假如死後,或到麥加聖地能乘黃鶴而走,不是更佳嗎?就這樣,他帶著這一想法來到揚州,在構寺時既符合伊斯蘭教寺院的要求,又突破阿拉伯圓形穹頂尖拱門等建築特點,大膽地採用中國大屋頂殿宇的建築形式,成為中阿人民友好的象徵。
交通信息
公交站點:仙鶴寺
途徑該站點的公交:
29路、32路、55路(晚)、307路、313路、315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