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寺

仙洞寺

仙洞寺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城西郊。一座傲視群山、兀地而起的仙岩山,紫色山體橫聳東西,遠看宛如長虹臥坡,近觀好似蛟龍騰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洞寺
  •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城西郊
  • :6米
  • 外高:3米
  • 內高:20多米
名稱由來,仙洞,讀書堂,仙洞概況,地理位置,仙洞規模,仙洞內況,遊覽價值,

名稱由來

仙洞

相傳,八仙之首的鐵拐李曾在此與呂洞賓對弈打賭。正在棋局難分勝負之際,鐵拐李一不小心彈指打出了一個大窟洞,頓時涼風徐徐灌入,消解酷暑悶熱之苦。而岩山碎石將桌上的棋子打得雜亂無章,解決了鐵拐李敗局之圍,達到一箭雙鵰之效,故千百年來當地百姓習慣把此處稱為“仙洞”。仙洞寺歷來佛香繚繞,曾有海鹽腔弋陽腔宜黃腔戲班在此義演……
仙洞寺

讀書堂

據清同治《宜黃縣誌》載:北宋年間(1034年前後),王安石才13歲,自臨川肩挑竹製書箱,慕名來到仙洞寺向宜黃飽學隱儒杜子野(又稱夢周先生)拜學。在仙岩山東端北側的石窟中,王安石接受了先生“自立、自治”的教育主張,常與先生“賞奇析疑”。有一次,他讀書通宵達旦,直到旭日臨窗,桌上依然一燈如豆。這天,王安石竟把值日煮飯之事忘得一乾二淨。當先生前來查問時,王安石才從書中醒悟過來,急忙跑到山下村里去借火。當他取火回洞後,先生又氣又笑地說:“你怎么會去捨近求遠,難道桌上讀書燈不能點火?”並罰他以“誤炊”為題,賦五絕詩一首。王安石應聲吟喔:“苦讀天已曉,日高竟忘飢。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這個動人的故事流傳了近千年,而王安石當年面壁苦讀的這個石窟,從北宋至今一直被人們稱為王安石“讀書堂”。在石窟內壁上,還可看到“讀書堂”三個顏體大字,為南宋右諫議大夫李郗石刻遺蹟。讀書堂旁邊還有當年留下的洗墨池。如今,當地百姓為紀念這對師生,又新建介甫亭、子野亭。

仙洞概況

地理位置

在美麗的仙岩山西端,有一個由丹霞地貌所形成的神奇山洞。

仙洞規模

洞口寬約6米,外高3米,內高20多米,洞深40多米。洞內有一個冬暖夏涼的百米大廳,能容納上千人。

仙洞內況

在仙岩山北壁左向,有一個小山坡,登上60多米長的石階,有一個六角彩色涼亭,名為紅龍亭。據《宜黃縣誌》記載:1932年間,在工農紅軍攻克宜黃縣城的前夜,一代偉人毛澤東等在仙洞寺召開過軍事會議。如今山上還有紅軍一、三、五軍團挖掘戰壕的遺址,並流傳著“毛澤東賠禾”的生動故事。1932年8月19日中午,毛澤東發現輜重部隊有一匹戰馬在農田裡吃禾苗,於是嚴肅地對養馬戰士說:“我們紅軍是工農子弟兵,要處處從民眾利益著想。稻子是老百姓用汗水澆灌的,我們可不能糟蹋啊!”並要求養馬戰士尋訪莊稼的主人,進行照價賠償。當養馬戰士硬將兩塊大洋塞給莊稼主人作為賠償時,莊稼主人不禁熱淚盈眶,逢人就說:“我活了70多歲,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部隊!”
登上亭閣,空氣分外新鮮,可觀縣城全貌。近年來,時有教師、家長帶著學童前來瞻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風景區還有“倒掛蝙蝠”、“金龜復笈”、“神仙床”等天然景觀,有介紹古今名人事跡的壁文、碑文,共開發景點10多個。難怪明崇楨九年(1673年),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慕名遊覽仙洞寺,他興致勃勃地讚頌仙洞寺:“……入山,得仙岩,高峙錦屏,上穹下通,其兩垂忽透壁為門。穿石而入,則眾山內悶,若一另一世界。是岩甚薄,南面壁立,北面穹覆,其穿透多隙,正如度之通天岩,岩之最奇者。”並載入他的《徐霞客遊記》之中。近年來,這裡建有84尊栩栩如生的菩薩、約100米長的“佛像長廊”;又有占地500平方米的大雄寶殿落成……

遊覽價值

遊覽神奇秀麗的仙洞古寺,既可飽覽大自然造化的奇異風光,也可增進學理念和文化涵養,還可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 (2004 -4 -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