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介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介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介之推之後,以祖名為氏。

姓氏源流,遷徙分布,歷史名人,郡望堂號,

姓氏源流

介(Jiè)姓源出有二:
1、出自夏朝末年大夫介之窺之後,以祖名為氏。夏朝末年夏桀在位君主(約公元前1818-公元前1766年)時,有大夫介之窺,其後代以祖名介字為姓,稱為介氏
2、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介之推之後,以祖名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介之推,其後代以祖名介字為姓,稱為介氏。
得姓始祖:介之窺(見上“1”)。

遷徙分布

(缺)介姓望居太原郡(秦置郡。漢為太原國,後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即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歷史名人

介 象:字元則,三國時吳國會稽人,從小慕仙好道,經用心揣摩掌握了禁氣之術,只因苦於不遇名師,於是遍歷山水。當他得知綿山乃群佛眾仙聚集之地時,於太和六年(壬子)上山尋訪名師不獲,加之連日奔波勞累之至,倒地而睡。朦朧中覺額上有陣濕熱,睜眼一看,原來是一隻斑斕猛虎在舔自己。那老虎似有靈性,見他醒來便揚長而去。介象預感此山定有神仙,於是繼續前行,突然眼前現出一妙齡少女,楚楚動人。介象納悶,深山老林竟有如此美女,定是神仙,於是恭敬而拜。那女子隨手拈來丹經一卷,遞於介像,言道:“你雖然悟性較好,但是血食之氣未盡,須斷谷三年;賜你一書,望用心研讀。”說完飄然而去。介象於是在綿山苦心修行,終於修成隱身術,後常下山施展法力,忽現忽沒,忽有忽無,變化雞、石、草、木,還不時給附近百姓剷除盜賊。當地年輕人跟之來到此洞,拜他為師,隱身術遂廣泛傳開。
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時代晉國的貴族,晉文公的臣子。春秋時是晉國人,傳說晉公子重耳因家事內爭,在出亡途中飢餓難行,無處覓食,從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湯奉君解飢。在外流亡19年後,重耳於公元636年返回晉國,即侯位晉文公。文公在賞賜從王者時,竟忘了賞賜有大功的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與那些奸詐從臣,遂攜母親離開國都,輾轉上了綿山隱居。後有同情介子推者,懸書宮門為他不平,其文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怒,終不所見處所!”晉文公看了說:這是指介子推呀。由於我為王市安定大計而思慮,沒有考慮到他的功勞!遂派人四處尋找。後知介子推已死於綿山晉文公為表自己的過失,旌表功臣,將環綿山封為介推田,號為介山。後又有傳說:介子推隱居後,晉文公曾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母子相抱被燒死。後人為紀念介子推,每年清明節前二日不舉火,進冷餐。寒食節風俗流傳至今。

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2、堂號(缺)
網路用語:同“這”比如這個=介個 這樣子=醬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