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陳義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義漢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 批准號:30670872
- 申請代碼:H0204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7-01-01 至 2009-12-31
- 支持經費:30(萬元)
《人類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陳義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人類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陳義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然而其發生機制並不清楚,多種心房顫動起源假說一直處於巨大的爭議之中。通過分子遺傳學手段發現其分...
《新的家族性房顫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與功能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楊奕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顯著增加患者的病殘率和病死率,遺傳缺陷是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擬在已經初步建立並將繼續得到充實的家族性房顫遺傳資源庫的基礎上,藉助生物信息學、臨床...
《心房顫動致病基因KCNQ1 S1區功能研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陳義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中文摘要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疾病。我們自主發現了一個心房顫動致病基因,它是心臟鉀離子通道基因KCNQ1。我們擬在專利保護之下,啟動或加快後續研究工作- - (1)、運用基因敲入和顯微注射技術等建立小鼠心房顫動遺傳模型...
極有可能發現新的FAF致病基因;將該基因亞克隆到表達載體,轉染工具細胞,膜片鉗檢測電生理改變,在細胞水平證實該基因就是FAF疾病基因;通過構建該基因的心肌特異性表達載體,運用顯微注射等方法有可能獲得人類FAF的轉基因動物模型,進一步在整體水平證實該基因就是FAF疾病基因。
《房顫零距離》是2013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長生。圖書目錄 第一篇 房顫機制研究與治療進展 第一章 科學剖析,微觀話房顫 對生命的解讀——心房顫動的流行病學研究 漫漫研究路——房顫發生與維持機制的研究 追尋致病“元兇”——房顫致病基因的研究進展 潛在的危機——引起房顫的危險因素 防患於...
研究經歷 (1)對一個新的非編碼RNA基因(命名為hgrc-1)進行功能研究。 hgrc-1是由王擎教授克隆的一個位於8號染色體上的新基因。2005年起,在王擎教授指導下,發現hgrc-1可能是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非編碼RNA基因(non-coding RNA),通過RNA干擾,發現hgrc-1基因可能與乳腺癌細胞(MCF-7)細胞周期和凋亡相關,...
實驗室發現了第一個人類心房顫動致病基因,定義了心臟起搏細胞的谷氨酸能神經元樣細胞屬性,開創了心臟節律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揭示了新的心臟生物電控制系統,創立了遞質控制心電活動的理論,識別出了控制心肌細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若干分子閥門,發明了第一個單鹼基解析度的酶法檢測DNA中dU鹼基的技術,研發出一系列靶向...
陳義漢臨床特長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研究方向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和干預;他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學發現,是第一個人類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的發現者,還定義了心臟起搏細胞的谷氨酸能神經元樣細胞屬性,並發現了新的心臟生物電控制系統,識別出了控制心肌細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一個...
而編碼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的KCNJ2是心肌細胞特徵性基因之一,其正常表達是維繫成熟心肌細胞電活動的重要分子基礎。我們研究發現:GATA4的突變與心臟發育與功能異常關聯;而miR-26b在心臟結構異常伴有心房顫動的病人中呈現低表達,並可潛在地調節心房顫動致病基因KCNJ2。因此,我們推測:miR-26b可介導GATA4...
第四節 NO對心血管作用的分子機制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遺傳學概論 第一節 疾病的分子遺傳學原理 第二節 遺傳因素與心血管病 第三節 多基因疾病的分析策略和方法 第四節 遺傳分子標記 第七章 分子生物學實驗基礎 第一節 擴增DNA——細胞DNA克隆 第二節 擴增DNA——聚合酶鏈式反應 第三節 核酸雜交 第二...
這構成了個體化治療的基礎。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完成,大量疾病相關或致病基因的發現,促進了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著可預測、可預防、個體化和廣泛參與的全新4P醫學模式轉變,為未來解決長期困擾人類的諸如心律失常、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複雜性疾病,以及實現真正的個體化治療開闢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