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心律失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平裝: 433頁
遺傳性心律失常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117135108

內容簡介

《遺傳性心律失常》內容簡介:近20年來遺傳性心律失常一直是心血管病學的研究熱點,對其臨床病程、發病機制、治療手段等的研究對闡明心臟性猝死的原因及其防治有重要意義。《遺傳性心律失常》共分兩篇,第一篇總論,從心臟節律調節的分子機制、遺傳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方法、治療原則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角度,凝練出涉及遺傳性心律失常的一些基礎和共性的問題。第二篇各論,首先對11種經典的單基因遺傳性心律失常和5種與遺傳性心臟病相關的心律失常進行了論述;又對近來逐漸引起關注的與其他遺傳性疾病相關的嚴重心律失常如J波綜合徵、運動員猝死、線粒體心肌病等進行了介紹:最後還介紹了基因易感性(藥物、免疫異常和小RNA)與心律失常的關係。各章內容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相映。
《遺傳性心律失常》適於廣大醫生,尤其是心血管病醫生、心電學工作者、CCU和ICU醫護人員,以及醫學院校廣大師生使用。

作者簡介

浦介麟,德國醫學博士,教授,心內科、病理生理學雙博士生導師;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病理與生理實驗中心主任,心律失常診治中心病房主任。

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心臟節律調節的分子機制
第三章 遺傳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遺傳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第五章 遺傳性心律失常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第二篇各論
第一章 單基因遺傳性心律失常
第二章 遺傳性心臟病相關心律失常
第三章 其他遺傳性疾病相關心律失常
第四章 基因易感性與心律失常
附錄

序言

心律失常臨床常見,其中一些嚴重的類型可引起猝死,迄今仍是醫學正在攻克的難題。遺傳性心律失常研究是伴隨著近20年來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領域新技術的不斷拓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學術分支,以闡明長QT綜合徵的發病機制為其開端,隨後發現並確認了一批離子通道病如Brugada綜合徵、短QT綜合徵、兒茶酚胺敏感室性心動過速、特發性心房顫動等以及心肌病的發病機制。自這個分支出現就一直是心律失常領域的研究熱點,這方面的飛速進展對降低惡性心律失常和心臟性猝死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臨床意義。
浦介麟教授等主編的《遺傳性心律失常》,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這一新興領域近年來的成就,不僅詳細介紹了遺傳性心律失常領域各個病種的臨床病程、發病機制、治療手段,為臨床醫生對這些罕見疾病及時診治提供借鑑和可操作的指導思路;並且從心臟節律調節的分子機制、遺傳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方法、治療原則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角度,凝練出涉及遺傳性心律失常的一些基礎和共性的問題,為我國這一領域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著眼點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尤其是後者,不僅為研究心律失常提供了廣泛的基礎指導和前瞻性引領,同時對整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乜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鑑作用,這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本書是我國有關方面的頂級專家共同努力編寫而成,他們對各自編寫章節的內容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入的研究,對各個方向的國內外研究動態了解清晰。這部高水平著作的問世,將有力地提高我國遺傳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促進對遺傳性心律失常展開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為譜寫遺傳性心律失常研究的新篇章貢獻我國學者的智慧和才能。
根據不同的致病基因,對心律失常疾病進行分型治療已成為醫學領域第一個個體化基因診療經典範例。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結合,改變了以往檢測.治療一新藥發現的傳統診療模式,可以針對不同群體或個體的遺傳特徵、分子發病機制來確定更為細化的疾病預防策略和藥物治療方案,這構成了個體化治療的基礎。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完成,大量疾病相關或致病基因的發現,促進了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著可預測、可預防、個體化和廣泛參與的全新4P醫學模式轉變,為未來解決長期困擾人類的諸如心律失常、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複雜性疾病,以及實現真正的個體化治療開闢了新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