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傳播研究》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毅,張雁冰。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際傳播研究
- 作者:宋毅、張雁冰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01日
- 頁數:144 頁
- 定價:2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5706721
《人際傳播研究》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毅,張雁冰。
《人際傳播研究》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毅,張雁冰。內容簡介《人際傳播研究》運用中國文化價值觀,家庭關係,人際矛盾解決策略和共同群體認同模型等理論,分別從婆婆和媳婦的視角對比分析中國男性(兒子...
《人際傳播學理論研究》是一本2023年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瑞瑤。內容簡介 本書為人際傳播學理論研究,第一章為人際傳播,主要闡述以下三部分內容,分別為人際傳播概述、人際傳播的功能與特點以及人際傳播的構成要素;...
構建中的人物傳播學研究的內容廣泛,涵蓋了人物傳播活動的全過程和套用,如人物的人際傳播研究、典型人物報導研究、人物傳記研究、人物紀錄片研究、人物類媒介研究等。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人物傳播學主要指中國的人物傳播學。人物傳播...
《社會轉型中的演變——當代人際傳播理論研究》是2014年殷曉蓉編寫的圖書,作者是殷曉蓉 、劉蒙之、 趙高輝。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在社會變革和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對當代重要的人際傳播理論進行梳理、分析和運用的著作。全書共包括七個部分,從...
《人際傳播學概論(第四版)》是復旦大學出版社於2021年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薛可、餘明陽。內容提要 人際傳播是人類傳播中最基礎、最普遍、最悠久的傳播現象。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人際傳播的方式隨之改變,作用不斷放大,影響持續升級,人...
人際傳播網路指的是在一個群體網路中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網路模型。根據個體在網路中的位置與交流路徑,可以分為五種:鏈型或直線型、輪型或星型、Y型、所有渠道型、環型。這四種模型最先是由社會學研究者巴維拉斯(Bavelas)和萊維特(...
人際擴散論又稱創新擴散論。美國傳播學者研究物質文明傳播效果所提出的一種理論,即人際傳播是大眾傳播不可缺少的補助手段。在推廣新事物的過程中,必須運用人際傳播來協助、補充大眾傳播,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1943年,芮恩和葛樂恩發表了對...
《現代人際傳播視野中的手機傳播研究》是2010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瑞玲,肖堯。內容簡介 手機媒體所擔當的傳播實踐,有益於人際關係現代化的建構。在不久的將來,手機一旦全面對接於網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聯結方式也就...
第一章 傳播與人際傳播 第一節 傳播概述 第二節 人際傳播的含義 第三節 人際傳播的類型 第四節 人際傳播的特點 第二章 人際傳播學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人際傳播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 第二節 人際傳播學的發展軌跡 第三章 人際...
通過對鄉村日常生活、關係深化、糾紛處理、鄉村治理、群體事件中的人際傳播研究,試圖深入了解鄉村人際互動與傳播的內部結構、作用機制和社會功能,總結鄉村社會各主體的傳播特徵和鄉村治理活動中人際傳播模式。通過對鄉村人際傳播內部機制與功能...
全書由三篇構成,呼應了人際傳播研究的三大領域:基礎理論、媒介化的人際傳播,以及特定情境中的人際傳播。每一篇文章以具體問題切入,細緻地呈現了人際傳播理論和實踐的複雜勾連。加上作者充滿激情的生動描述,本書值得閱讀收藏。作者簡介 ...
《人與人的相遇:人際傳播論》是由2003年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怡紅 內容簡介 《人與人的相遇:人際傳播論》運用傳播研究基本理論及其原理,談論了人與人從相遇、相交到相知的整個傳播過程,從日常使用的語言、沉默、傾聽...
《人際傳播關鍵主題:文化、身份與表演》是2016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人際傳播關鍵主題:文化、身份與表演》旨在提供給讀者關於人際傳播研究的介紹,與讀者分享有關文化與傳播關係的知識。分別對“傳播模式”、“身份本質...
萊斯莉·A·巴克斯特(Leslie A.Baxter),俄勒岡大學博士,現為衣阿華大學傳播研究教授。唐·O·布雷思韋特(Dawn O.Braithwaite),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現為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教授。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人際傳播研究的元理論和...
而關係傳播理論是研究人際傳播和人際關係時需要重點關注的理論基礎,該理論是以建立人際關係為基礎的交往模式或理論環境,認為個體之間通過傳播行為而產生或建立關係。研究採取量化和質化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鄉村居民的人際互動、人際關係和社會...
作者們結合典型案例,闡述了人際傳播研究的主要議題。這些議題也是每一個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甚至難題。作者們還介紹了提高人際溝通能力的相關實用技巧。 《溝通之橋:人際傳播學經典讀本》自1973年問世以來不修改和完...
但通過網路人際傳播進行的交往帶給人們的是與線下交往完全不同的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的途徑和方式更是與線下迥然不同。本書通過對不同網路傳播平台使用者進行線上訪談的質性研究和基於網路聊天模擬的控制實驗研究對網路人際傳播中印象...
《人際傳播能力》這門課起源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由胡春陽教授在復旦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首次開啟《人際傳播學》教學,多年來廣泛吸引了來自社會學、中文、外語、哲學等學科學生,並成為復旦大學面向全國大學生、研究生的百門國際合作暑期FIST...
考察傳播與人的關係:效果研究 考察傳播與社會的關係:巨觀效果研究 ⒉從傳播行為和傳播範圍的角度一般分為以下幾個研究層次:自我傳播。這是指每個人的自我信息溝通。獨自思考、內心衝突、自言自語、自我發泄等都屬於此類。人際傳播,即...
西方認為“5W”模式概括性強,對大眾傳播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它忽略“反饋”傳播因素,有局限性。香農-韋弗模式 又稱傳播的數學模式。1948年由美國數學家C.E.香農和W.韋弗提出。特點是將人際傳播過程看作單向的機械系統。西方...
根據國際傳播協會(ICA)的分類,傳播學研究主要有18個學術分支:信息系統、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跨文化傳播、政治傳播、教育/發展傳播、健康傳播、傳播哲學、傳播與技術、流行傳播、公共關係、女性與傳播、傳播法律與政策、語言與...
(3)大眾傳播媒介所能滿足的需求,只是人類需求的一部分,媒介在滿足這些需求上,必須與其他來源,比如人際傳播或其他傳統的需求滿足方式相競爭。(4)研究資料來源於客群的自我報告。也就是說,這個理論假設客群是理性的,能了解自己的...
社會交換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是主張從經濟學的投入與產出關係的視角研究社會行為的理論。將人際傳播重新概念化為一種社會交換現象(a social exchange phenomenon)。它認為人際傳播的推動力量是“自我利益”(self-interest),趨利...
媒體只能告知和說服一些關鍵個人,也就是後來被稱為“輿論領袖”的那些個人,它們轉而通過與其追隨者的人際傳播聯繫,即以一種兩級傳播流通的模式將這種效果加以擴大。 此外,將面對面的訪談和分組試驗、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傳播學研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