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寄

人生若寄

解釋: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同“人生如寄”。用法,作賓語、定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生若寄
  • 拼音:rén shēng ruò jì
  • 釋義:謂人生短促,猶如暫時寄寓世間
  • 出處:《昭明文選》
  • 近義詞人生如寄
詳細,典源,出處,釋義,運用示例,

詳細

典源

道家經典中,“旅歸”常指人的生命,這是個比喻,比喻生是暫時的,就像旅途反歸家鄉;而道是永恆的,就像自己家。道家認為天地萬物不過是一氣之轉變,氣聚而生,氣散而死。故《尸子》引《老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同歸也。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歲往之亦速矣。”;列子說:“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莊子》說:“生死修短,豈能強求?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有的學者認為這些是佛教的輪迴思想。實際上,這種說法旨在論證道家的生死齊一,屬於“齊物”思想,與《莊子·知北游篇》所說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相似,而與佛教的輪迴思想絕不相同。佛家輪迴說的基礎與生化說不同,他以因果為理論基礎。而道家生化說則屬於純粹的萬物生化論,不帶有任何宗教色彩。雖然從表面上看二者存在相似之處,但實際並不相同。

出處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古詩十九首〉~348~
〈古詩十九首〉其十三:「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唐·李善注引《尸子》:「老萊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樂府上·樂府二首·善哉行〉~285~
上山採薇,薄暮苦飢。溪谷多風,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猴猿相追。還望故鄉,郁何壘壘。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湯湯川流,中有行舟。隨波迴轉,有似客游。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釋義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亦作“ 人生若寄 ”。

運用示例

晉 陶潛《榮木》詩:“人生若寄,顦顇有時。”
《北史·韓鳳傳》:“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