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語言》是以習久蘭的一生為原型改編的電影。
《人民的語言》是以習久蘭的一生為原型改編的電影。
《人民的語言》是以習久蘭的一生為原型改編的電影。劇情簡介 以全國有影響力的優秀農民詩人習久蘭的一生為原型改編的電影。習久蘭(1929.9─1979.9),土家族,出生於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津洋口鎮合子坳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
狹義的漢語是指中文標準普通語言,也稱國語。中文標準普通語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且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廣義的漢語是指漢語族,屬漢藏語系。準確的說是以漢文字為唯一文字的一切語支的統稱。歷史沿革 上古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朝鮮語是一種通行於中國朝鮮族聚居區、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的語言。朝鮮語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中國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等地區的部分朝鮮族居民以朝鮮語為母語,並通用漢語及漢字。朝鮮語的文字,由朝鮮...
蒙古國以蒙古語為官方語言。蒙古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蒙古自治區和俄羅斯境內布里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作為國家官方語言外的第二個官方語言。蒙古國的標準音為烏蘭巴托方言為主的喀爾喀蒙古語,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內蒙古...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
1、《苗語簡志》——《國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王輔世主編,民族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第一版,140千字,1.30元/本。這是一本研究苗語與苗族文字的專業書籍,是苗族人民必讀的書籍之一。2、《苗...
漢藏語系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東北七邦,包括偽“阿魯納恰爾邦”(中華人民共和國藏南地區)、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和特里普拉邦,他們是這些地區的主體民族。東北七邦在人種、語言、文化等方面都與印度本土...
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的基礎都是印度斯坦語(Hindustani),它是一種口語,曾經在印度許多地方作為交際語言使用,長達四個世紀以上。印地語專業 我國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主要是50年代,政府組織語言學專家、少數民族知識分子經過調查研究,先後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10個民族制訂了14種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其中,分別為苗語的不同方言制訂了4種...
1 中國語言文字概況.中國政府網 [引用日期2020-06-16] 2 嶺南文化的寶典:粵語.中國新聞網 [引用日期2019-09-22] 3 李新魁.廣東的方言.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4 壯族的前身:百越.大眾網 [引用日期2019-10-18] 5 宋都珠璣...
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現以前,繞口令就已經萌動於勞動人民的口頭語言之中了。由於繞口令的逐步完善,在人民民眾中日漸流傳,一些接近下層人民的文人也開始注意這一通俗的文藝形式。稍後於屈原的楚國作家宋玉,就曾經把雙聲疊韻的辭彙引進了...
在中世紀的數百年期間,阿拉伯語曾是整箇中東和西方文明世界學術文化所使用的語言之一。基本信息 語言介紹 阿拉伯語(لغة عربية)主要通行於西亞和北非地區,為下列22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拉伯...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泰語廣播創辦於1950年4月10日,宗旨是向泰國聽眾介紹中國,宣傳中國的睦鄰友好與和平外交政策,促進中泰兩國的交往,發展中泰人民之間的友誼。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泰語廣播節目每天播出2次,每次1小時,內容豐富多彩。具體播出...
具體而言是一個國家通用的正式語言或認定的正式語言。它是為適應管理國家事務的需要,在國家機關、正式檔案、法律裁決及國際交往等官方場合中規定一種或幾種語言為有效語言的現象。官方語言也是一個國家的公民與其政府機關通訊時使用的語言。
“韓國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語言學方面的學術名稱為“朝鮮語”。但在中國和日本民間中,也經常稱韓國語(かんこくご)或韓語。韓語標記 一般認為是在公元6-9世紀左右高麗語開始大量使用漢字標記(之前無法記錄語言),由於長期...
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中原人)入閩始於秦漢,盛於六朝。閩南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古代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因避戰亂、平叛亂或逃災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遷徙進入閩南地區後逐漸形成的,雖不能排除當時閩地本土語言(古越語)對閩南語形成和發展...
俗語,是漢語語彙里為民眾所創造,並在民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
這些起義雖終告失敗,但充分顯示了撒拉族人民反抗封建壓迫的英勇鬥爭精神。在此後的諸如太平天國、西北回族人民的反清起義,以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撒拉族人民都積極回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政治 撒拉族歷史上存在的社會基層組織,即“...
語言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它是與彝語、傈僳語、納西語、哈尼語並列的一種獨立語言,分為拉祜西、拉祜納兩種方言。拉祜語中有關動物的辭彙與傈僳語、彝語全同或基本相同,說明拉祜、傈僳、彝等族人民在歷史上有著悠久密切...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歷史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
最具代表性的梵文字母有三種,悉曇體、蘭札體以及最為流行最為世人所知的天城體,天城體字母因為有悠久拼寫梵文的歷史且在當今印度其使用範圍有持續擴張之勢,所以被當代世界人民稱為梵文字母。天城體字母是得到印度佛教界及國際公認書寫...
新中國成立以前,侗族人民有語言無文字。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發展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積極幫助尚無文字的民族解決文字問題。1956年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一工作隊對14個縣22個點的語言進行調查,正式著手侗文的設計工作。
1925年和1935年,法國兩次出兵侵擾紅河、綠春、金平、江城等地,受到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英勇反擊。中華民國建立後,國民政府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逐步改土歸流,推行區、鄉、鎮制度。但土司區仍為“流官不入之地”,土司制度仍然完好無損。
1965年10月12日,根據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並徵得壯族人民的同意,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為強壯的“壯”字。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中國境內壯族的人口數為19568546人。族稱 壯、布壯,原是壯族自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