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學是人格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默里1981年在《心理學的努力:默里人格學選輯》一書中提出。其研究內容與人格心理學基本相同,但在觀念上較偏重人格的整體性及個人在環境中的生活功能。以需要這一概念為中心,認為人格是個人需要與環境限制之間相互作用的產物,需要是一種腦區力量,能組織統覺、智力浮動、意動和行動,使某一現存的不合意的情境向一定方向改變。默里區分出20種外顯需要和8種潛在需要,認為人格的差異主要是需要結構的差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格學
- 屬性:人格理論
人格學是人格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默里1981年在《心理學的努力:默里人格學選輯》一書中提出。其研究內容與人格心理學基本相同,但在觀念上較偏重人格的整體性及個人在環境中的生活功能。以需要這一概念為中心,認為人格是個人需要與環境限制之間相互作用的產物,需要是一種腦區力量,能組織統覺、智力浮動、意動和行動,使某一現存的不合意的情境向一定方向改變。默里區分出20種外顯需要和8種潛在需要,認為人格的差異主要是需要結構的差異。
人格學是人格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默里1981年在《心理學的努力:默里人格學選輯》一書中提出。其研究內容與人格心理學基本相同,但在觀念上較偏重人格的整體性及個人在環境中的生活功能。以需要這一概念為中心,認為人格是個人需要與環...
人格(personality)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心身組織。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徵。簡介 ...
九型人格(英語: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態學、九種性格。它包括活躍程度;規律性;感興趣的範圍;反應的強度;心理的素質;分心程度;專注力範圍/持久性。基本概念 九型人格是一個近年來倍受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MBA學員推崇並成為現今最熱門的課程之一,近十幾年來已風行歐美學術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強企業的...
18型人格,又名人性人格學。是中國學者堯穀子(原名張鵬)的最新人格理論,他以人性為根本出發點,先分析出人性的十大層次,且在研究九型人格理論、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 、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人格大五理論等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十八種人格類型。其內容囊括人格的方方面面,在縱向上能把握人格的靜態結構,在橫向能...
大五人格理論,也被稱為五因子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考斯塔和羅伯特·馬克雷提出。該理論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經過多年的研究和驗證,大五人格理論逐漸成為描述個體性格特質的主流模型之一。它將人的性格特質歸納為五個維度,分別是神經質(Neuroticism)、外傾性(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 to...
人格(個性),個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個人的一些意識傾向與各種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性的總和。人格(個性)是在個體適應或改變環境的活動、實踐過程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人格(個性)是個體與現實特定關係的反映。人格(個性)是許多學科的研究對象,它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它。心理學研究人格(個性)的心理...
Raymond B.Cattell:卡特爾(1905-1998),美國心理學家,最早套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對心理測驗的研究,對個體差異的測量,以及對套用心理學的倡導,有力地推進了美國心理學的機能主義運動。他編制的“16種人格因素測驗”套用十分廣泛。1905年,雷蒙德.卡特爾出生於英格蘭斯塔福郡。1921年,進入倫敦大學,主修物理和...
社會人格學是一個心理學理論,人格類型在人際關係中扮演比教育更重要的角色。心理學包含有若干種各不相同的人際關係學理論。但很多心理學家忽略了人格類型在人際關係中的影響力他們認為所有現象都取決於人背後的文化背景,所處的社會階層,個人的成長過程和他們擁有的職業等等。社會人格學就是研究這個方面內容的相關科學...
關於心理學中人格的定義,比較流行的是: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了個體獨具的、有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各種特質或特點的總體。在心理學中,還經常運用“個性”一詞表達人格的概念。我國的《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就有人格即個性的提法...
《九型人格學》是2012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挹芬。內容簡介 踏上追尋心靈殿堂的旅程之前,你需要先看清楚自己的真相。“九型人格學”是一套融合古老智慧與現代心理學的自我探索工具。它讓我們找到性格中最深層的恐懼與欲望,再以小心的自我觀察與漸進的自我放鬆,學習放下性格造成的成見,讓我們的心靈回復...
(2)自我統一的機能自主。它包括個人的興趣、價值觀、目標、態度和情操等引起,但認為由機能自主的動機控制的行為,才是人類行為的特徵。因此機能自主的動機應該是人格心理學家研究的中心問題。統我的形成 奧爾波特還論述了統我的形成過程和健康的人格。他把人格定義為一種"動力組織",並把這種人格組織在其《生成:...
在現代人格心理學中,人格特質理論將特質定義為個體所具有的神經特性,具有支配個人行為的能力,使得個人在變化的環境中給予一致的反應。但是特質理論最早卻源於研究人格個別差異的類型理論。類型理論往往根據一個人的某一特徵或者特質來描述人格。例如,如果某人迷戀權位則說他是權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問題總是能夠考慮到...
是人格心理學中研究人格結構的學說。人格結構理論認為,人格不是各種各樣特性的單純結合,而是以基本特性為中心體系化的結構。較著名的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結構模型(精神分析流派)、卡爾·古斯塔夫·榮格的分析心理學、漢斯·艾森克的人格層級模型(特質流派或生物學流派)、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級理論(人本主義...
人格的異常妨礙了他們的情感和意志活動,破壞了其行為的目的性和統一性,給人以與眾不同的特異感覺,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人格障礙通常開始於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並一直持續到成年乃至終生。部分人格障礙患者在成年後有所緩和。病因 遺傳因素 義大利犯罪心理學家Rombroso曾對眾多罪犯的家庭進行大樣本的...
卡特爾人格理論(Cattell's personality theory),美國心理學家R.B.卡特爾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人格特質理論。認為人格是由許多彼此獨立的特質因素構成的複合結構,可以用因素分析技術把這些特質分離出來。特質即個人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徵和行為傾向,特質根據其起源不同可分為體質特質(指先天遺傳的行為傾向)和環境特質(...
1937年應美國著名心理生學家E·桑代克邀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 工作一年,之後分別在克拉克大學及哈佛大學講學,1944年以後長期供職於伊利諾斯大學。卡特爾最突出的貢獻在於將因素分析的統計方法套用於人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卡特爾一共找到了16種根源特質,並編制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在人格科學研究領域,傳統上有三種不同的研究取向:臨床的、相關的和實驗的。但無論研究者們採用什麼研究取向,他們的一個共同目標都是構建—個可能描述、解釋人格特點的人格模型,從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結構到雷蒙德·卡特爾(R.B.Cattell)的十六種人格因素,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個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都會...
霍蘭德人格理論(Holland's personality theory),美國心理學家霍蘭德(John Lewis Holland,1919—2008)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人格類型理論。霍蘭德在大量的職業興趣調查的基礎上,將人格分為:現實型,即以追求現實的物質生活為主要興趣;研究型,即以探索自然、追求科學真理為主要興趣;藝術型,即以藝術創作為主要興趣...
性格學(Characterology、Charakterologie)是基於心理學對於人的特徵或性格從事科學研究的學科。廣義來說指研究人類如何發展、分化、補充與回應其自然傾向的學科,是人格心理學的傳統名詞。性格學認為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會發展出獨特的行為方式與性格特徵,其表現方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變動。性格學發現傳統占星學認為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