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目標規劃

人口目標規劃是為達到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根據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及其他影響人口變化的條件,確定人口數量、結構、質量和分布,計算和制訂逐年人口控制的方案。人口目標規劃是一種綜合性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目標規劃
  • 外文名:population target planning
  • 簡介:一種綜合性的規劃
  • 目的:確定人口數量、結構、質量和分布
簡介,歷史,中國最早提出,

簡介

renkou mubiao guihua
population target planning

歷史

在人口研究的歷史上,古羅馬哲學家曾提出以5000人作為一個城市最適當的居民數。19世紀古典經濟學家也討論過人口數量及其增長對勞動力的影響和人口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後的報酬遞減律。這些原始的思想是後來最優人口動態理論的先聲。19世紀後期,隨著當時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形成了靜態最優人口理論,即確定人口的數量以使某種指標達到最大值。這種指標可以是人均收入或其他經濟指數,如福利、生活水平實際收入、就業等。也可採用健康、自然資源保護、能源利用、國防等非經濟指標,以及其他屬於精神、文化、美學等的指標。靜態最優人口的概念沒有考慮技術進步、社會經濟等條件變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20世紀20~30年代,最優人口的概念轉向實用,並引入了技術進步、結構改變等動態因素。儘管如此,最優人口(又稱適度人口)的理論仍然引起許多爭論,它的內容也在不斷修正。

中國最早提出

中國在清朝已有人提出過從自然資源有限的條件出發限制人口增長的觀點。自20世紀50年代起,馬寅初等不少學者提出過節制生育的主張,但當時尚未有嚴密的數量計算。70年代末,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與自然科學工作者開始對中國人口發展和長期控制目標進行計算,獲得許多有益的結果。在中國一些地區正在進行的區域規劃中還包括了中期和近期的人口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最優方案設計,確定計畫生育政策,綜合考慮了各種社會、經濟、資源、人口等因素。在規劃的方法上,使用了模糊決策、最小風險決策、線性規劃等技術手段,以適應社會經濟問題變數多、關係複雜、多種因素不易嚴格定量化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