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河北省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滄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州市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
- 類別:地方法規
- 性質:地方法規
- 時間:2010年
一、“十二五”人口發展的基礎和環境
(一)“十一五”期間人口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人口平穩發展,初步形成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工作機制,人口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
低生育水平持續保持穩定。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創新,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以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計畫生育特別扶助制度為主體的利益導向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和生育關懷行動普遍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和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創建深入推進。在“十一五”期間,全市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繼續保持在1.8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7‰以內,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0.19萬人,“十一五”人口計畫順利完成。
人口素質穩步提高。科技、教育、人力資源、文化、衛生、人口計生事業不斷發展。各級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普通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7.3%。據“六普”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上升為72.71萬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上升為35.52萬人,國民文化程度顯著提高,人才資源總量不斷擴大。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繼續下降,孕產婦平均死亡率降為27.5/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11.3‰。人口預期壽命較“十一五”期初提高1歲左右。優生促進工程全面啟動,政府主導、民眾參與的出生缺陷預防工作機制初步形成。
人口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一五”期間,全市人口流動遷移進一步活躍,城鎮人口規模由2006年的259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298萬人,年均增加7.9萬人,人口城鎮化率從2006年的37.51%提高到2010年的42.01%,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隨著流動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級政府和計畫生育部門在流動人口管理中的職能和作用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得到較好維護。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新進展。以創業帶動就業發展勢頭良好,城鄉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社會保障覆蓋面從城市向農村擴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啟動並逐步擴大範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不斷提高;生育保險制度逐步完善,民眾生產生活進一步得到保障。
(二)“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的特點和突出矛盾
進入21世紀以來,在低生育水平持續得到穩定的同時,全市人口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由於人口自身發展規律的作用,解決人口問題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十二五”期間,全市人口發展將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並將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
1、人口總量繼續慣性增長
雖然我市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處於更替水平之下,但人口總量仍處於慣性增長階段。受生育旺盛期婦女結構性增加的影響,全市“十一五”時期出現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將持續到“十二五”期末,並在2013年前後達到峰值,峰值出生人口將超過11萬人。預計到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不含機械變動)將達到745萬人左右,比“十一五”期末增加近35萬人。在此之後,全市人口增長慣性將會逐漸減弱,人口發展態勢將出現新的趨勢。
2、人口素質亟待提高
近年來,全市出生缺陷發生率和女性婦科患病率偏高,出生人口缺陷發生率為3%,年出生缺陷人口近3000人。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市殘疾人口49.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3%。我市雖屬人力資源大市,但部分素質相對較低的勞動力人口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失業風險加大,就業形勢嚴峻。
3、人口結構性矛盾凸顯
一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我市是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市份之一,經多年治理,升高的勢頭雖得到初步遏制,但距正常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據“六普”資料顯示,滄州市0歲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0.91,0-4歲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7.6。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的治理任務仍然艱巨。
二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由於50年代第一次出生高峰人口陸續進入老年人口行列,全市老年人口規模和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十二五”時期將顯著加快。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從2010年的59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69萬人,老年人口係數將從2010年的8.27%增長到2015年的9.30%。
三是勞動年齡人口呈下降趨勢。“十二五”期間,全市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開始下降,由2010年73.81%下降到2015年的70.99%,平均每年下降0.56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將成為影響全市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因素。
4、人口流動遷移呈現新特點
一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口成為流動人口的主體,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受金融危機、京津等大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就業困難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市人口流動活躍,流入增加;三是隨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外來人口將大幅增長,對外來人口的管理服務亟待加強。
5、人口分布與城鄉經濟發展布局不相協調
我市西部、南部農業區人口大量聚集,東部沿海工業區地廣人稀,亟需引導人口合理分布。“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54%左右,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鄉人口分布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對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6、傳統家庭功能出現弱化趨勢
目前,我市家庭規模、結構和功能正在發生變化。“六普”數據顯示,全市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37人。呈現出家庭小型化、結構多樣化、居住離散化、關係鬆散化趨勢,單人、單親、空巢等家庭比例大幅度提高。
二、“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按照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總體要求,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政策統籌、工作協調和任務落實,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線,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與分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處理好人口與發展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解決人口問題的過程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家庭發展能力。
堅持統籌協調。強化人口的基礎地位,注意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間、人口與經濟社會及資源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構建有利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政策體系。
堅持科學指導。把握好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逐步完善人口發展政策,指導各地積極探索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堅持創新發展。推進人口工作的理論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科技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著力解決人口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三)主要目標
人口總量目標。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十二五”期間,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全市常住人口(不含機械變動)控制在745萬人以內。
人口素質目標。加強育齡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務,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民眾普遍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持續下降,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歲左右。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0%,國小和國中入學率保持100%,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力爭“十二五”末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強對在職人員培訓,勞動力素質明顯提高,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人口結構目標。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得到有效改善,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至115以下。
人口分布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2015年全市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54%。人口更多地向縣城和中心城鎮聚集,開發區、渤海新區等重點開發區域人口比重明顯提高,人口空間分布更加合理。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初步實現。
民生保障目標。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家庭發展能力得到增強。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養老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加強對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口的救助,努力減少貧困人口數量。
政策保障目標。進一步完善人口計生、人力資源開發、男女平等、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遷移流動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促進家庭發展、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方面的人口配套政策,加快形成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政策體系。
三、“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
全面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健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機制。保持生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更加注重利益引導,更加注重服務關懷,更加注重宣傳倡導,突出做好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人口計生工作。繼續實行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著力創新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工作機制和方法,解決影響和制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堅持依法行政,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基層人口計生組織網路、宣傳網路和技術服務網路建設,深化基層人口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孕前型管理機制,千方百計夯實基層網底,提高基層隊伍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人口計生網路全覆蓋和反應迅速的優勢,穩定健全縣、鄉兩級計生組織機構,煥發基層民眾自治機構活力。
完善穩定低生育水平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將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導向政策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政府的惠民政策體系。建立完善公共決策人口計生初審制度和領導幹部人口計生離任審計制度。促進經濟社會普惠性政策與人口計生政策的有機銜接。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以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別扶助制度為主的優先優惠政策體系。
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人口計生服務體系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十二五”期間力爭全市70%縣(市)建成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全面開展生殖保健服務,建立並完善農村婦女生殖健康檢查公共服務制度。規範以長效措施為主的避孕節育知情選擇,指導民眾及時落實避孕節育措施,育齡夫婦享有免費避孕節育基本技術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深化藥具體制改革,落實計畫生育免費基本藥具和基本技術制度,加強計畫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監測。實施人口和計畫生育職業體系建設工程,建立職業標準、教育培訓、評估認證和職業拓展體系。
(二)著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快人口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轉變。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按照職責分工,加強部門協作,積極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加大出生缺陷干預力度。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婚前、孕前諮詢指導。組織實施優生促進工程,做好優生諮詢、高危人群指導、孕期篩查等服務工作。逐步擴大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範圍,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制度全覆蓋,每年80%以上符合生育政策農村待孕夫婦免費接受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建設全市產前診斷網路,推進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和治療工作。加強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建設,提高助產服務能力。建設出生缺陷兒康復訓練中心,提高出生缺陷兒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提高人口健康素質。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醫療保障和服務體系,完善基本醫療制度。充分利用基層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網路,形成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心理衛生和精神健康工作。
提升國民教育水平。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嬰幼兒早期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多樣化的繼續教育,重視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
(三)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人口合理分布。
最佳化人口布局。深入開展人口空間分布研究,做好人口發展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銜接協調,按照“提升老城、拓展新城、構築港城”的思路,積極引導人口向主城區、向渤海新區、向中小城鎮集聚。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進程。科學編制中長期人口城鎮化發展規劃,改革完善戶籍管理制度,放寬縣城以上城市的落戶條件,積極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各級人口計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範圍,形成相關部門各履其職、綜合治理的局面。建立促進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保障機制,基本實現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採取綜合措施,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清理涉及社會性別歧視的政策法規。指導村(居)民自治組織修訂完善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在村集體收益分配方面保障計畫生育女兒戶的合法權益。紮實推進關愛女孩行動,鼓勵男到女家落戶,深入開展“幸福工程”、“關愛女孩助學行動”和救助貧困母親等社會公益活動。
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全面發展。貫徹《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1〕24號)要求,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促進婦女就業創業,提高婦女參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能力。嚴厲打擊暴力侵害婦女、拐賣婦女兒童、棄嬰等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綜合治理。把綜合治理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列入各級人口計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責範圍,強化責任追究。強化“治理靠縣、責在政府”機制,堅持治理機構實體運行,嚴格考核獎懲,省重點治理縣出生人口性別比高出正常值部分平均每年下降12%以上,三年內沒有明顯下降的,縣主要領導不得提拔重用。下大力開展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法律責任。
(五)積極應對老齡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積極探索應對人口老齡化新路子。深化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從實際出發,制定與其他經濟社會政策互相銜接、相互支撐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推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制化進程。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將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民生工程,納入全市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
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新格局。探索建立計畫生育家庭老年公寓,深化敬老院、光榮院“兩院”建設,優先安排計生家庭老人入住。
(六)提高家庭發展能力,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政策。穩定家庭功能,在優生優育、子女成才、家庭致富以及養老保障等方面,建立完善提高家庭發展能力的政策體系。加大對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留守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難家庭的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有利於促進計畫生育家庭成員就業、創業、勤勞致富的扶持政策。
著力提高家庭服務能力。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逐步建立比較健全的惠及城鄉居民的家庭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人口計生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婚育指導、家庭初級保健、兒童早期發展、親職教育指導,以及對計畫生育家庭、空巢家庭、流動家庭、留守家庭的關懷服務等。
注重兒童早期發展和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大力普及嬰幼兒撫養和親職教育的科學知識,開展嬰幼兒早期科學撫育指導,強化獨生子女社會行為教育和培養。啟動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依託社區文化陣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人口計生宣傳服務機構、計生協會網路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諮詢服務,建立統一協調的專家諮詢服務網路。
大力推進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開展幸福家庭創建活動,加強以婚育文明、性別平等、優生優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為核心內容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以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幸福工程等為載體,廣泛宣傳人口計生政策,倡導積極健康、負責任的婚育行為和低碳生活方式,弘揚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人口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列入各級政府重大決策議事日程,把人口計生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改善民生的總體部署。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人口計生工作格局,健全領導機制、協調機制、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堅持人口計生工作由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度。
(二)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和宣傳倡導。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長效機制,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性、基礎性影響,準確把握人口變動趨勢,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人口政策取向及主要任務,組織開展人口發展與社會管理、公共資源配置、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布局等重大課題研究。深入開展人口形勢、人口政策和人口發展規劃的宣傳,正確引導輿論,營造有利於人口計生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
(三)健全人口監測體系。建設全市人口基礎信息庫,實施“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工程,建立人口信息動態採集和更新機制,科學監測和評估全市人口發展狀況。建立完善部門間人口信息定期通報制度和人口統計信息溝通機制,及時發布人口預測、預警信息,為科學決策和人口綜合服務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四)完善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完善人口計生服務管理體系,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以全員人口信息為基礎,構建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網路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區人口和家庭服務中心。加強人口計生隊伍建設,完善職業體系,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人口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
(五)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全面落實河北省財政廳 河北省人口計生委《關於完善河北省人口和計畫生育投入保障機制的意見》(冀財教[2011]238號)要求,以“財政為主、穩定增長、分級負擔、分類保障、城鄉統籌”為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人口和計畫生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各級人口和計畫生育人均財政投入逐年遞增,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進一步健全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確保各項獎扶優惠政策的落實。
(六)加強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共同做好人口發展規劃的實施工作,以本規劃為依據,結合“六普”數據,制定本地區、本部門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對主要任務進行分解,落實相關責任。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與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十一五”期間人口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人口平穩發展,初步形成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工作機制,人口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
低生育水平持續保持穩定。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創新,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以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計畫生育特別扶助制度為主體的利益導向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和生育關懷行動普遍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和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創建深入推進。在“十一五”期間,全市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繼續保持在1.8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7‰以內,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0.19萬人,“十一五”人口計畫順利完成。
人口素質穩步提高。科技、教育、人力資源、文化、衛生、人口計生事業不斷發展。各級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普通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7.3%。據“六普”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上升為72.71萬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上升為35.52萬人,國民文化程度顯著提高,人才資源總量不斷擴大。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繼續下降,孕產婦平均死亡率降為27.5/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11.3‰。人口預期壽命較“十一五”期初提高1歲左右。優生促進工程全面啟動,政府主導、民眾參與的出生缺陷預防工作機制初步形成。
人口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一五”期間,全市人口流動遷移進一步活躍,城鎮人口規模由2006年的259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298萬人,年均增加7.9萬人,人口城鎮化率從2006年的37.51%提高到2010年的42.01%,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隨著流動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各級政府和計畫生育部門在流動人口管理中的職能和作用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得到較好維護。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取得新進展。以創業帶動就業發展勢頭良好,城鄉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社會保障覆蓋面從城市向農村擴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啟動並逐步擴大範圍,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不斷提高;生育保險制度逐步完善,民眾生產生活進一步得到保障。
(二)“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的特點和突出矛盾
進入21世紀以來,在低生育水平持續得到穩定的同時,全市人口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由於人口自身發展規律的作用,解決人口問題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十二五”期間,全市人口發展將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並將發生一些重大的變化。
1、人口總量繼續慣性增長
雖然我市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處於更替水平之下,但人口總量仍處於慣性增長階段。受生育旺盛期婦女結構性增加的影響,全市“十一五”時期出現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將持續到“十二五”期末,並在2013年前後達到峰值,峰值出生人口將超過11萬人。預計到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不含機械變動)將達到745萬人左右,比“十一五”期末增加近35萬人。在此之後,全市人口增長慣性將會逐漸減弱,人口發展態勢將出現新的趨勢。
2、人口素質亟待提高
近年來,全市出生缺陷發生率和女性婦科患病率偏高,出生人口缺陷發生率為3%,年出生缺陷人口近3000人。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市殘疾人口49.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23%。我市雖屬人力資源大市,但部分素質相對較低的勞動力人口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失業風險加大,就業形勢嚴峻。
3、人口結構性矛盾凸顯
一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我市是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市份之一,經多年治理,升高的勢頭雖得到初步遏制,但距正常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據“六普”資料顯示,滄州市0歲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0.91,0-4歲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7.6。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的治理任務仍然艱巨。
二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由於50年代第一次出生高峰人口陸續進入老年人口行列,全市老年人口規模和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十二五”時期將顯著加快。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從2010年的59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69萬人,老年人口係數將從2010年的8.27%增長到2015年的9.30%。
三是勞動年齡人口呈下降趨勢。“十二五”期間,全市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開始下降,由2010年73.81%下降到2015年的70.99%,平均每年下降0.56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將成為影響全市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因素。
4、人口流動遷移呈現新特點
一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口成為流動人口的主體,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受金融危機、京津等大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就業困難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市人口流動活躍,流入增加;三是隨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外來人口將大幅增長,對外來人口的管理服務亟待加強。
5、人口分布與城鄉經濟發展布局不相協調
我市西部、南部農業區人口大量聚集,東部沿海工業區地廣人稀,亟需引導人口合理分布。“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54%左右,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鄉人口分布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對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6、傳統家庭功能出現弱化趨勢
目前,我市家庭規模、結構和功能正在發生變化。“六普”數據顯示,全市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37人。呈現出家庭小型化、結構多樣化、居住離散化、關係鬆散化趨勢,單人、單親、空巢等家庭比例大幅度提高。
二、“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按照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總體要求,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政策統籌、工作協調和任務落實,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線,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結構與分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處理好人口與發展關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解決人口問題的過程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家庭發展能力。
堅持統籌協調。強化人口的基礎地位,注意把握人口各要素之間、人口與經濟社會及資源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構建有利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政策體系。
堅持科學指導。把握好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逐步完善人口發展政策,指導各地積極探索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堅持創新發展。推進人口工作的理論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科技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著力解決人口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三)主要目標
人口總量目標。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十二五”期間,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全市常住人口(不含機械變動)控制在745萬人以內。
人口素質目標。加強育齡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務,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民眾普遍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持續下降,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歲左右。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90%,國小和國中入學率保持100%,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力爭“十二五”末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強對在職人員培訓,勞動力素質明顯提高,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
人口結構目標。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得到有效改善,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至115以下。
人口分布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2015年全市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54%。人口更多地向縣城和中心城鎮聚集,開發區、渤海新區等重點開發區域人口比重明顯提高,人口空間分布更加合理。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初步實現。
民生保障目標。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家庭發展能力得到增強。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養老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加強對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口的救助,努力減少貧困人口數量。
政策保障目標。進一步完善人口計生、人力資源開發、男女平等、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遷移流動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促進家庭發展、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方面的人口配套政策,加快形成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政策體系。
三、“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
全面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健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長效機制。保持生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更加注重利益引導,更加注重服務關懷,更加注重宣傳倡導,突出做好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人口計生工作。繼續實行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著力創新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工作機制和方法,解決影響和制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堅持依法行政,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基層人口計生組織網路、宣傳網路和技術服務網路建設,深化基層人口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孕前型管理機制,千方百計夯實基層網底,提高基層隊伍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人口計生網路全覆蓋和反應迅速的優勢,穩定健全縣、鄉兩級計生組織機構,煥發基層民眾自治機構活力。
完善穩定低生育水平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將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導向政策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政府的惠民政策體系。建立完善公共決策人口計生初審制度和領導幹部人口計生離任審計制度。促進經濟社會普惠性政策與人口計生政策的有機銜接。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以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別扶助制度為主的優先優惠政策體系。
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人口計生服務體系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十二五”期間力爭全市70%縣(市)建成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全面開展生殖保健服務,建立並完善農村婦女生殖健康檢查公共服務制度。規範以長效措施為主的避孕節育知情選擇,指導民眾及時落實避孕節育措施,育齡夫婦享有免費避孕節育基本技術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深化藥具體制改革,落實計畫生育免費基本藥具和基本技術制度,加強計畫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監測。實施人口和計畫生育職業體系建設工程,建立職業標準、教育培訓、評估認證和職業拓展體系。
(二)著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快人口大市向人力資源強市轉變。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按照職責分工,加強部門協作,積極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加大出生缺陷干預力度。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婚前、孕前諮詢指導。組織實施優生促進工程,做好優生諮詢、高危人群指導、孕期篩查等服務工作。逐步擴大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範圍,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制度全覆蓋,每年80%以上符合生育政策農村待孕夫婦免費接受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建設全市產前診斷網路,推進新生兒疾病篩查、診斷和治療工作。加強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建設,提高助產服務能力。建設出生缺陷兒康復訓練中心,提高出生缺陷兒生活質量,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提高人口健康素質。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醫療保障和服務體系,完善基本醫療制度。充分利用基層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服務網路,形成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心理衛生和精神健康工作。
提升國民教育水平。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嬰幼兒早期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多樣化的繼續教育,重視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
(三)引導人口有序流動,促進人口合理分布。
最佳化人口布局。深入開展人口空間分布研究,做好人口發展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銜接協調,按照“提升老城、拓展新城、構築港城”的思路,積極引導人口向主城區、向渤海新區、向中小城鎮集聚。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進程。科學編制中長期人口城鎮化發展規劃,改革完善戶籍管理制度,放寬縣城以上城市的落戶條件,積極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各級人口計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範圍,形成相關部門各履其職、綜合治理的局面。建立促進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保障機制,基本實現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採取綜合措施,解決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
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促進社會性別平等,清理涉及社會性別歧視的政策法規。指導村(居)民自治組織修訂完善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在村集體收益分配方面保障計畫生育女兒戶的合法權益。紮實推進關愛女孩行動,鼓勵男到女家落戶,深入開展“幸福工程”、“關愛女孩助學行動”和救助貧困母親等社會公益活動。
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全面發展。貫徹《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1〕24號)要求,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促進婦女就業創業,提高婦女參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能力。嚴厲打擊暴力侵害婦女、拐賣婦女兒童、棄嬰等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綜合治理。把綜合治理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列入各級人口計生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責範圍,強化責任追究。強化“治理靠縣、責在政府”機制,堅持治理機構實體運行,嚴格考核獎懲,省重點治理縣出生人口性別比高出正常值部分平均每年下降12%以上,三年內沒有明顯下降的,縣主要領導不得提拔重用。下大力開展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法律責任。
(五)積極應對老齡化,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積極探索應對人口老齡化新路子。深化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從實際出發,制定與其他經濟社會政策互相銜接、相互支撐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體系,推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制化進程。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將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民生工程,納入全市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
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注重發揮家庭和社區功能,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新格局。探索建立計畫生育家庭老年公寓,深化敬老院、光榮院“兩院”建設,優先安排計生家庭老人入住。
(六)提高家庭發展能力,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政策。穩定家庭功能,在優生優育、子女成才、家庭致富以及養老保障等方面,建立完善提高家庭發展能力的政策體系。加大對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留守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難家庭的扶持力度。研究出台有利於促進計畫生育家庭成員就業、創業、勤勞致富的扶持政策。
著力提高家庭服務能力。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逐步建立比較健全的惠及城鄉居民的家庭服務體系。探索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人口計生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婚育指導、家庭初級保健、兒童早期發展、親職教育指導,以及對計畫生育家庭、空巢家庭、流動家庭、留守家庭的關懷服務等。
注重兒童早期發展和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大力普及嬰幼兒撫養和親職教育的科學知識,開展嬰幼兒早期科學撫育指導,強化獨生子女社會行為教育和培養。啟動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依託社區文化陣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人口計生宣傳服務機構、計生協會網路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諮詢服務,建立統一協調的專家諮詢服務網路。
大力推進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開展幸福家庭創建活動,加強以婚育文明、性別平等、優生優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為核心內容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設。以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關愛女孩行動、幸福工程等為載體,廣泛宣傳人口計生政策,倡導積極健康、負責任的婚育行為和低碳生活方式,弘揚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社會風尚。加強農村人口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列入各級政府重大決策議事日程,把人口計生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改善民生的總體部署。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人口計生工作格局,健全領導機制、協調機制、監督機制和問責機制,堅持人口計生工作由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度。
(二)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和宣傳倡導。完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長效機制,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性、基礎性影響,準確把握人口變動趨勢,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人口政策取向及主要任務,組織開展人口發展與社會管理、公共資源配置、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布局等重大課題研究。深入開展人口形勢、人口政策和人口發展規劃的宣傳,正確引導輿論,營造有利於人口計生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
(三)健全人口監測體系。建設全市人口基礎信息庫,實施“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工程,建立人口信息動態採集和更新機制,科學監測和評估全市人口發展狀況。建立完善部門間人口信息定期通報制度和人口統計信息溝通機制,及時發布人口預測、預警信息,為科學決策和人口綜合服務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四)完善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完善人口計生服務管理體系,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以全員人口信息為基礎,構建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網路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區人口和家庭服務中心。加強人口計生隊伍建設,完善職業體系,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人口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
(五)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全面落實河北省財政廳 河北省人口計生委《關於完善河北省人口和計畫生育投入保障機制的意見》(冀財教[2011]238號)要求,以“財政為主、穩定增長、分級負擔、分類保障、城鄉統籌”為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人口和計畫生育經費保障機制。確保各級人口和計畫生育人均財政投入逐年遞增,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進一步健全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確保各項獎扶優惠政策的落實。
(六)加強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共同做好人口發展規劃的實施工作,以本規劃為依據,結合“六普”數據,制定本地區、本部門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對主要任務進行分解,落實相關責任。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與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