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從明代成化壬寅年(1482)修志始,其後460年,亳州舊志曾先後纂修十次,盡敘歷史沿革之要略,追憶先賢英傑之功績,反映經濟文化之盛衰。《亳州志》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泰、宗能征。
基本介紹
- 書名:亳州志
- 頁數:1048
- 出版社:黃山書社
- 出版時間:2014
據文獻記載,從明代成化壬寅年(1482)修志始,其後460年,亳州舊志曾先後纂修十次,盡敘歷史沿革之要略,追憶先賢英傑之功績,反映經濟文化之盛衰。《亳州志》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泰、宗能征。
據文獻記載,從明代成化壬寅年(1482)修志始,其後460年,亳州舊志曾先後纂修十次,盡敘歷史沿革之要略,追憶先賢英傑之功績,反映經濟文化之盛衰。《亳州志》是光緒二...
《亳州市志》是1996年2月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志華。該書採用章節體,記載了亳州自古至1986年間的歷史沿革和變化。...
王國維在《說亳》中將偃師“西亳”稱之為“風馬牛不相及”。 [9] 清光緒二十一年《亳州志》力證商朝亳都不在亳州及偃師,而在商丘。 [10] 中文...
奶奶廟,又稱觀音寺。坐落於譙城區古城鎮古城醫院(譙城區第三人民醫院)南大門對面,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亳州志》記載:廟內碑刻記載曹操正妻卞氏不孕,曹操到...
《亳州志》記載,明萬曆年間,家住與減店有百里之遙的當朝閣老沈理,把減酒上貢給皇帝,萬曆皇帝飲後連聲稱好,欽定此酒年年進貢。這口釀出減酒的古井就在古井...
唐武德四年(621年),譙郡更名為亳州,下轄譙縣(今譙城區)、山桑縣(今蒙城縣)、城父縣(今譙城區城父鎮)、臨渙縣(今安徽濉溪臨渙鎮)、酇縣(今河南永城酇城鎮...
湯王陵位於亳州市譙陵北路東側,渦河北岸,是明清時期當地所建的商湯王的紀念性衣冠冢。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木蘭墓位於安徽亳州城東,魏園村北,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漢墓,高5 米,直徑15米,往來憑弔者絡繹不絕。...
亳州市華佗紀念館 又名華祖庵、華佗廟,位於永安街西端,是敬奉華佗的廟宇,因原廟內主持歷代為尼,所以稱廟為庵。紀念館始建於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藥園...
亳州城始建於春秋時期,為楚平王築譙城。最後一次是在元朝蒙哥八年(1258年),汝南王張柔率山前八軍戍之,始為城基。...
古城鎮,隸屬於安徽亳州市譙城區管轄,是安徽省200個試點建設小城鎮之一,位於亳州市市區南部30公里,G344國道穿境而過,西與105國道相接,東與307省道相連,渦鄲公路...
亳州的泡桐歷史悠久,據改證,商代以前已開始種植。亳州泡桐又稱“毫桐”。泡桐,是優良的速生用材樹種,在適生的條件下生長極快,5一6年可成材。一株10年生...
木蘭祠位於亳州市城東南魏園村,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木蘭祠是20世紀90年代由原亳州市政府投資在原址上興建的,現為亳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蘭祠內有木蘭墓和“...
梁巘(yǎn)(1710年——1788年後),字聞山、文山,號松齋,又號斷硯齋主人。亳縣(今安徽亳州)人。清朝著名書法家。...
薛閣塔又名薛家塔、文峰塔,位於安徽省亳州市區薛閣路,觀音山漢墓旁。整座塔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34.15米,底層周長23.36米,塔座為八塊大青石奠基。 自清朝...
從清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八年(1773—1793年)間,陸續纂修或參修的志書有《和州志》、《永清縣誌》、《大名縣誌》、《亳州志》、《湖北通志》等。預修有《...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魏(《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河南通志》《歸德府志》《商丘縣誌》 [3] 《虞城縣誌》《亳州志》《完縣誌》等);有人說是複姓...
清 光緒《亳州志》卷一 輿地誌:“元候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記,將軍名木蘭,亳之譙人。睢陽境東南距八十里,曰營郭,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接 營郭今為營...
這年夏五月,楚靈王自縊身亡,申亥以其二女殉葬,清《亳州志》載:“楚靈王死後,大夫申亥二女從死,與靈王合葬,台東至今尚存二女孤堆。”《國語·吳語》:“王...
《光緒亳州志》載:木蘭祠在關外,相傳祠左右即木蘭之家。今祠已毀,遺址無存,無法佐證。 三,木蘭的姥姥為黃陂人氏,木蘭山下是其姥姥家。木蘭山在黃陂城北30...
三官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北臨趙橋鄉,南與古城鎮相連。據《亳州志》記載,三官在清初建有供奉道教的天官、地官、水官而得名;又因大多數人姓修也叫“修...
古城鎮歷史悠久,東漢初柴文進封思善侯,古城集為思善侯國國都,東漢為思善縣城。《亳州志》載:“王莽改城父置”。古城鎮距今有一千九百八十餘年。古往今來,...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地處亳州市中心地帶,有 “皖北門戶 ”之稱。被譽為" 老子故里 天下道源 "。渦陽縣地理坐標為北緯33°27′至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