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父遺址
- 地理位置:譙城區城父鎮
- 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
- 歷史:公元前637年
章華台
公元前540年,楚靈王自立為楚國國君,楚靈王是春秋戰國時代聲名昭著的國君,他個性張揚,獨立特行,所作所為常令世人驚詫,用今天話語描述,即不甘寂寞,頗能折騰。可以說,他以自身的故事,豐富了中國的文學形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宴子使楚”,“上下其手”,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他以身創造的。鄭國子產、晉國叔向等著名人物就評介他“汰侈”、“無厭”,他毫不理會,我行我素。
楚靈王即位後,為了在氣勢上壓倒晉國,成為霸主,連續三次採取大的軍事行動,企圖征占吳國,均因吳國強大,無功而返。
公元前536年(楚靈王五年),楚、吳爆發大戰,這年秋天,楚靈王派令尹子盪領兵伐吳,駐軍豫章(今河南永城),他親自率軍進抵乾溪谷(城父)。渦河兩岸四季分明,平厚遼闊,這一帶的風光吸引了他,讓他流連忘返,這位“汰侈已甚”講究排場的國君,於楚靈王六年,大興土木築章華台,“舉國營之,數年乃成”,章華台是一項浩大工程,所費時間甚長,耗資極大。它的遺址如今位於城父鎮南,乾溪溝畔。清光緒《亳州志》云:“章華台,州東南七十里乾溪側。”《國語·楚語》記伍舉語:“今君為此台也,國民罷(疲)焉,財用盡焉,年穀敗焉,百官煩焉,舉國留(治)之,數年乃成。”《水經·沔水注》:“台高十丈,廣十五丈。”曲欄逶迤,拾級而上,中途休息三次才能登頂,故稱三休台,被譽為當時天下第一台。章華台建成後,楚靈王遍邀各諸侯王,請他們前來參加落成典禮,卻遭到各國拒絕,據《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台,願與諸侯落之。”唯有魯昭公前來參加,可見此項工程,不僅為楚國臣民所厭惡,也為他國所不取。“章華台”又名“細腰宮”,由於楚靈王審美趣味奇特,不分男女,一律細腰,所以朝中大臣,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制自己的腰圍,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的臉色都餓成黑黃色了,《墨子》“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肋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此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有學者甚至從中推測楚靈王是同性戀者。
公元前530年(楚靈王十一年),靈王又揮師東進,派兵攻打徐國,楚靈王駐軍乾溪(城父),這次出兵時值寒冬,雨雪連綿,楚靈王“皮冠”、 “翠被”、“豹舄”(以豹皮為衣履),穿著華麗,威風凜凜,儼然以霸主自居,這種與部下反差極大的裝扮,儼然行為藝術,顯得愚玩可笑。連年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給楚國經濟帶來極大傷害。這次又遠離都城對吳用兵,天寒地冰,客觀上造成士兵心中的怨憤,帶來軍心不穩,靈王卻渾然不知。
前方的將士認為徐國早晚可以攻下,靈王便住在乾溪章華台,每天吃喝玩樂,忘了國家大事,靈王的弟弟(楚平王)趁機在國都發動政變,前線的部隊聞訊後,作鳥獸散,只剩下靈王在乾溪。楚靈王眾叛親離,隻身流浪,他逃至棘國的都城(今河南永城),來到國王的宮殿前,但棘國國王不予收留,不讓他進門。《國語·吳語》記載:“三軍叛於乾溪,王親獨行……乃匍匐將入棘圍,棘圍不納……”居住在城父的申亥感念楚靈王不殺己父之恩,就到處尋找靈王,“遇王飢於棘圍”,“奉於以歸”。把飢腸轆轆的靈王接回家中。這年夏五月,楚靈王自縊身亡,申亥以其二女殉葬,清《亳州志》載:“楚靈王死後,大夫申亥二女從死,與靈王合葬,台東至今尚存二女孤堆。”《國語·吳語》:“王縊,申亥負王以歸而土埋之室中。”他到底是餓死、還是自縊?是否與二女合葬?已無從考證。
司馬遷評價:“楚靈王方會諸侯於申,誅齊慶封,作章華台,求周鼎之時,志小天下,反餓死於申亥之家,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勢之於人,可不慎與?”
唐代詩人胡曾寫下《詠史·細腰宮》,應是對這段歷史的詠嘆!
楚王辛苦戰無功,
國破城荒霸業空。
唯有青春花上露,
至今猶泣細腰宮。
如今的城父,偏居一隅,和它歷史上的顯赫極不協調,一條窄窄的乾溪溝在吳楚相交之地靜靜流淌了兩千多年,空曠的平原上,遺下伍員莊堌、廟台子、二女孤堆、章華台等舊跡,在悠遠的風裡,訴說著遠古的刀光劍影、文採風流。
二、曾經的國都
春秋時,城父稱夷,屬於宋,後歸陳,楚滅陳後,夷又隸屬於楚,《左傳》魯昭公9年(公元前533年)2月,“楚公子棄疾遷許於夷,實城父”,從此,許國人就在城父居住下來。
許國是西周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都在現今的河南許昌。商朝滅亡後,周成王大封諸侯,在商的舊地,分封了一些諸侯國,許國是其中之一,始祖為“許文叔”。
許國地處中原要衝,四周豪強林立,虎視眈眈,許國小心周旋強國之間,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可以說“朝秦暮楚”,尤其是北邊的鄭國,始終懷著吞併許國的野心。
許國的鄰居中,鄭國、楚國比較強大,許國經常受到兩國的侵略,因力量懸殊,只好委曲求全。
公元前712年7月,鄭莊公以許國不聽周天子號令為由,約齊國、魯國聯合攻打許國,約定攻陷都城者可優先分割許國土地,許莊公見大勢已去,避往衛國。公元前654年,楚國攻打許國,許侯大敗,只得拋棄顏面“肉袒謝罪”,楚國才心滿意足,退兵而去。
飽受列國侵伐的許國喪失了大片土地,無奈之下,公元前576年,許靈公把都城從許遷至葉(今河南葉縣),成為楚國的附庸。
公元前533年,可能出於戰略考量,楚國令許國遷徙,把許國都城遷到夷(城父),“楚遷許於夷”,直到前529年,重新遷回葉。其間,城父成為許國的都城。
春秋時,城父有兩大家族,伍家和申家,同為楚國大夫。伍家的代表人物伍舉因耿直諫諍而顯貴,在楚國很有名氣,他的兒子伍奢也做了大官,伍奢的兒子一是伍尚,一是伍子胥,在中國,伍子胥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不僅是蘇州城的創建者,還輔佐吳王,進行吳越之戰及吳楚之戰,風生水起,成就吳國霸業。吳越之戰中,伍子胥組建的“艦隊”,當是中國的海軍鼻祖,這是後話。
《國語·楚語》載:靈王為章華之台,與伍舉共登,靈王曰:“台美夫?”伍舉對曰:“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聽德以為聰,致遠以為明,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雕鏤為美……不聞其以觀大視侈淫色以為明……”伍舉的諍言直諫可窺一斑。
楚平王時候,楚平王之子名建,周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命太子建居城父,守北方邊陲,派奮揚為城父司馬,命伍奢輸佐太子,城父成了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次中心。
少師費無極為討好平王,建議為太子成親,於是平王派人入秦國求婚,秦哀公從搞好大國關係出發,決定將堂妹嫁給楚太子為妻。費無極向平王巧言秦女貌美,天下無雙,不如平王自己娶過來,平王心動,待秦女入楚後納之,然後以侍女充秦女嫁給太子建,這就是今天流傳在城父、立德、標里一帶的《金轎換銀轎》的民間故事。
伍奢深知內情,向平王直言諫諍,全家幾乎被殺光,其子伍子胥狼狽逃亡吳國,過韶關時,一夜白髮如霜。
費無極唯恐太子建發覺此事,對己不利,向平王進讒言,說太子建已知此事,準備在城父起兵謀反,平王命司馬奮揚誅殺太子建,關鍵時刻,奮揚卻放跑了太子建,然後自縛請罪。可惜太子建在流亡鄭國途中被殺。
時間推移到西漢時期,漢高祖6年(公元201年),封尹恢為城父侯,侯國地址現今城父鎮,尹恢,西漢大將,侯國傳二世後被廢除。
東漢時期,公元154年,漢桓帝封梁桃為城父侯,城父侯國也在今天的城父鎮,《後漢書梁統傳》載:“永興二年(公元154年),封梁胤子梁桃為城父侯”。時間與之不同的記載《水經注卷三十淮水》載:“漢桓帝永興元年,封大將軍梁冀孫桃為侯國也”,儘量時間略有不同,但將城父作為侯國分封給梁桃,當是不爭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