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畿都漕運使司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元代
- 品級:正三品
京畿都漕運使司 性質 古代官名 朝代 元代 品級 正三品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8)改原行省漕運司而置,隸戶部。二十四年,分立內外兩運司,領在京諸...
都漕運使司,秩正三品,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務、李二寺、通州等處亻贊運糧斛。...... 至元二十四年,自京畿運司分立都漕運司,於河西務置總司,分司臨清。運...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十月,由大都(今北京)至中灤(今河南開封北)、中灤至瓜州 (今江蘇揚州南) 分設南、北都漕運使司。北司稱京畿都漕運司; 南...
漕運的組織與管理:在中央,初置京畿都漕運司,以漕運使主之。後廢漕運使,置漕運府總兵官。景泰二年(1451)始設漕運總督,與總兵官同理漕政。漕府領衛軍十二總共...
二十四年,內外分立兩運司:內司即京畿都漕運司,立於大都,管領在京諸倉出納糧斛及運輸等項事宜,下設新運糧提舉司(置於至元十六年)和通惠河運糧千戶所(置於...
漕運的管理機構,幾經調整,至元十九年改立京畿都漕運使司。二十四年,內外分立兩運司:內司即京畿都漕運司,立於大都,管領在京諸倉出納糧斛及運輸等項事宜,下...
“臨清萬戶府”權力之大,可以不受漕司的制約,以至於在至正四年,都漕運使魯行以漕事二十事言之,朝廷取其八事:一曰京畿和糴,二曰優恤漕司舊領漕戶,三曰接...
以方用兵,供億艱,授京畿都漕運使,分司淮安。浚河築堤,自揚達濟數百里,徭役均平,民無怨言。有勞者立奏,授以官。元都下,官民南遷,道經淮安,祥多方存恤。...
元代皇慶二年(1313)鑄造的一對雌雄鐵獅,放在戶部京畿都漕運使分司署門前,後來雄獅丟失,僅剩雌獅。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鑄雄獅,放在了通永道署門前。光緒二十...
至元二十年八月,濟州新開河通航後,設定濟州漕運司,管理運河河道以及漕運事務。到至元二十四年十月,元朝進行整體規劃,在淮河以北設定京畿、濟寧兩都漕運司,撤銷濟州...
部擬:「京畿漕運司司吏轉補察院書吏,不盡,四十五以上,九十月依例於都目內任用。」二十四年,部議:「各道巡行勸農官書吏,於各路總管府上名司吏內選取,...
50年代,雍和宮西側出土了元代“京畿都漕運使王德常去思碑”。碑記:至正十五年(1355年)京師有54倉,儲糧達百萬石。元代糧倉大部分靠近城東部,以其地臨東護城河,...
隋有司農寺卿,唐因之,又有太倉令,諸倉監、監倉御史,五季有三司使,宋以他官分領之。倉遼有司農寺,元有京畿都漕運使,官名沿革,時代先後,略可考。明永樂...
元虞集《京畿都漕運使善政記》:“收支之數,有所勘會,止從本司揭帖圖帳申報,無煩文也。”《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節級緝捕領了 西門慶 鈞語,當日即查...
泰定三年,從國子生升登為進士,授予林州判官的職位,後來歷任翰林編修、廣東帥府經歷、京畿漕運副使、監察御史、廣寧路總管(治所在今遼寧省北鎮縣)。當時遼東地區...
京畿縣丞、諸州縣令/丞、赤縣尉、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台郎/保章...各都漕運使司/各都轉運鹽使司知事、鹽場司丞、都總制庸田使司照磨、軍民...
部擬:「京畿漕運司司吏轉補察院書吏,不盡,四十五以上,九十月依例於都目內任用。」二十四年,部議:「各道巡行勸農官書吏,於各路總管府上名司吏內選取,...
50年代,雍和宮西側出土了元代“京畿都漕運使王德常去思碑”。碑記:至正十五年(1355年)京師有五十四倉,儲糧達百萬石。糧倉大部靠近城東部,以其地臨東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