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李曼創作論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是由李曼著寫,鄭丕諤指導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al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 關鍵字:區域經濟一體化 經濟發展 發展戰略
  • 論文作者:李曼
  • 指導教師:鄭丕諤
  •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 學位授予時間:2006
  • 館藏號:F127
  • 館藏目錄:2009\F127\11 
中文摘要
論文套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一些理論,藉助實證分析方法,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灰色預測方法、回歸分析方法和C—D生產函式方法)模擬區域經濟現象變動的軌跡,指出京津冀一體化是外部和內部的共同需求;此外,從要素稟賦論出發,指出京津冀存在著生產要素聯合的優勢、三地正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等。目的在於促進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實現三地間資源的相互流動,起到有效配置資源的效果等等。 全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章是緒論部分。闡述了研究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是界定有關的基本概念,明確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基本框架以及各部分之間的內部聯繫等。 第二章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理論及其評析。論述了增長極理論、平衡與非平衡增長理論、城市群理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等,為實現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按著理論與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為京津冀區域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模式提供理論支撐。 第三章是對京津冀區域經濟條件與環境進行分析。分析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實性、必然性、可行性及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貿易開放、資源和 環境等要素分析。 第四章對京津冀區域經濟未來的發展進行預測。包括人口規模、人口結構、勞動力轉移、城市化進程、主導產業的選擇與調整、資本投資與技術進步,以及區域內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分析和預期。 最後,提出加快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對策和建議。 總之,論文的主要創新點包括: (1)提出了京津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觀點,並從勞動力、資本、技術、土地、產業結構、資源、環境等方面對區域的經濟條件和資源環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論述了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可能性、現實性和重要性。 (2)從五個方面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進行綜合系統預測,包括京津冀人口規模與結構、京津冀區域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化、京津冀區域主導產業選擇與產業結構調整、京津冀區域資本投資與技術進步、京津冀區域協調持續發展趨勢預測。 (3)界定了京津冀各區域的功能定位,提出全面系統的大城市發展政策體系和環境建設與城市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4)提出三極並舉、四條產業帶並重,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對策。運用聚類分析,把京津冀一體化的增長極定為三類:第一增長極是北京,第二是天津,第三是河北的石家莊和唐山,這三點的經濟擴散效應基本能輻射到京津冀整個地區。同時重點謀劃京津唐、京津廊、京保廊和京張承四條產業帶,以產業帶的發展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於最佳化三地產業結構,整合各種資源具有重要作用。 (5)採用丁伯根C—D生產函式測算京津冀區域的技術進步,發現資本的產出彈性為正值,而勞動力的產出彈性為負值。二者之和接近於1,表明正處於近似規模報酬不變階段。從技術進步測度結果看,技術進步的速度並不平穩,相差較大,而資本的貢獻率也呈現下降的趨勢,從而確定了整個社會正處於由資本密集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階段,解決了京津冀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的定位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