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克里斯多夫

亨利·克里斯多夫

亨利·克里斯多夫(Henri Christophe,1767年10月6日 - 1820年10月8日),又譯亨利·克里斯托夫。海地革命將領,海地共和國總統,“海地國”國王。克里斯多夫生於英屬格瑞那達一個自由黑人家庭。12歲時逃往法屬海地﹐加入法國組織的自由黑人和混血種人軍隊﹐參加北美獨立戰爭。1791年海地獨立戰爭中為杜桑·盧維杜爾的副手。1801年法國企圖重新占領海地,他堅持抵抗。1802年在對方答應給予寬恕並保留其法國軍銜的情況下投降。後與讓-雅克·德薩林一起驅逐法國人,並任軍隊司令。德薩林遭暗殺後,他被軍事委員會任命為臨時國家元首。1806年12月18日召開制憲會議。他的競爭對手亞歷山大·佩蒂翁被任命為憲法起草委員會主席,憲法制訂後,克里斯多夫幾乎成為傀儡。為了進行報復,克里斯托夫率兵反對亞歷山大·佩蒂翁,但在1807年1月6日被擊敗,撤到北部後建立自己的王國,稱“海地國”。1811年起自稱亨利一世國王。他在位期間將種植園分給軍隊頭領,讓農民士兵重操舊業,並保持了國家的普遍繁榮。他在首都以南的海地角建造了著名的拉費里耶爾城堡。1820年8月患癱瘓症。訊息傳出後,國內接連發生叛亂。他因絕望而開槍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利·克里斯多夫
  • 外文名:Henri Christophe
  • 別名:亨利一世
  • 國籍:海地
  • 民族:黑人
  • 出生地:格瑞那達
  • 出生日期:1767年10月6日
  • 逝世日期:1820年10月8日
  • 職業:總統、革命家、皇帝
  • 主要成就:擔任“海地國”國王
    參與海地革命
早年經歷,國王生涯,海地分裂,稱王,統治海地,去世,對後世影響,

早年經歷

克里斯多夫出生於格瑞那達,母親是奴隸、父親是自由人。克里斯多夫是聖多明各北部的奴隸。在1779年,他隨法國組織的軍隊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隨混血人種軍隊一同作戰,他參加了薩凡納戰役
他成年後,克里斯多夫曾做過石匠、水手、馬夫、服務員,他在海地角的餐廳做經理,法國的餐廳老闆說他有熟練處理事務的能力。他在年輕時已經獲得了自由,海地革命之後,他在海地定居,他帶著他的妹妹瑪麗前往;瑪麗結婚並有了孩子。他作為一個酒店經理,學到的管理技巧為他日後成為領導人奠定了基礎。
海地革命時期,他依靠自己的能力晉升為了軍官。他跟隨杜桑·盧維杜爾征戰多年,先後擊退了西班牙英國法國殖民者,1802年,杜桑封克里斯多夫為將軍。1802年法國入侵後,率兵抵抗法國。
海地獨立之後,因為讓-雅克·德薩林的獨裁統治遭到了各個階層的不滿和反對,克里斯多夫便有了推翻德薩林,自己擔任領導人的欲望。1805年,德薩林命令克里斯多夫出兵海地東部(現在的多米尼加)。克里斯多夫出兵東部之後,對東部地區進行了大清洗,大量的東部人民遭到了屠殺,但最終出兵以失敗告終。1806年,德薩林遭暗殺之後,克里斯多夫當選為海地國家元首。
亨利·克里斯多夫雕像亨利·克里斯多夫雕像

國王生涯

海地分裂

德薩林遭到暗殺之後,亞歷山大·佩蒂翁在南方建立海地共和國,與克里斯多夫進行鬥爭,克里斯多夫因為兵敗險些被殺。於是,克里斯多夫前往北方,建立了新的政權“海地國”。
亨利·克里斯多夫亨利·克里斯多夫

稱王

1811年6月2日,克里斯多夫將海地國改為海地王國,自己成為海地國王,號稱“亨利一世”,並進行了加冕。
克里斯多夫加冕成國王克里斯多夫加冕成國王

統治海地

克里斯多夫成立海地王國後,他支持大地產,實行大莊園制度。並將大量的土地收歸國有,與地主簽訂租用協定。克里斯多夫沒有設立國家行政管理機構,全憑個人意志隨心所欲地進行統治。他的政權是一種雖無奴隸制度之名,卻以強迫勞動為基礎的軍事封建制度。海地國的統治階層由貴族團體組成。平民的生活雖較之德薩林時期有所改善,但仍然條件艱苦。勞役們則被禁錮在種植園內,但工作時間不再固定,所得的報酬也有所增加。總體而言,由於農業產量和出口量的提高,北方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海地革命時期和革命勝利初期有所改善,比南方生活水平要高,但很多人對克里斯多夫的統治不滿。
克里斯多夫克里斯多夫

去世

1820年,克里斯多夫因患病和國內叛亂,開槍自盡,享年53歲。他的屍體被埋在拉費里耶爾城堡(現拉米帕斯歷史公園)。
克里斯多夫的城堡(海地角)克里斯多夫的城堡(海地角)

對後世影響

海地總統皮埃爾·諾爾·阿列克西(1902~1908年任總統)是亨利·克里斯多夫的孫子。海地獨裁者讓-克洛德·杜瓦利埃的妻子米歇爾·貝內特是克里斯多夫的玄孫女。
海地貨幣上的亨利·克里斯多夫海地貨幣上的亨利·克里斯多夫
克里斯多夫對非裔美國人影響較為深遠,尤金·奧尼爾的作品《瓊斯皇帝》中的皇帝便是以克里斯多夫為原型設計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