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述人
- 外文名:Assyrian people
- 希伯來語:אשורים
- 阿拉伯語:الآشوريون
歷史記載,人種特點,亞述都城,人文藝術,武力民族,亞述後裔,民族運動,當代生活,
歷史記載
“我用敵人的屍體堆滿了山谷,直達頂峰;我砍去他們的頭顱,用來妝飾城牆。我把他們的房屋付之一炬,我把他們的皮剝下來,包住城門映牆;我把人活活砌在牆裡,我把人用木樁釘在牆上,並且斬首”。
在歷史記載中,仗著鐵器的套用和推廣窮兵黷武的亞述士兵,被描述為兇猛殘暴、殺人如麻的魔鬼。他們的劣行甚至紀錄在《聖經》里。他們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哀鳴。亞述將士功勞的大小,以所斬敵人的首級的多少為標準。因此,所擄戰俘,大多斬首。對戰敗一方的貴族,處置更為殘忍:有割耳割鼻的,有斷手斷腳的,有五馬分屍的,還有剝皮剮肉的。令人觸目驚心。而且,這些酷刑的記載並不是來自敵方駭人聽聞的傳說,而是亞述人自己史官的記載。這說明在亞述人看來,這不是殘暴,而是體現了亞述士兵的英勇,是一種榮耀。
後來由於軍中流行瘟疫,亞述軍隊在聖城耶路撒冷遭到慘敗。當新巴比倫王國的締造者那波帕拉薩爾王與米底王國結盟,向亞述都城尼尼微進發後,在熊熊的宮廷烈火中,亞述都城陷落。持續了300年的亞述功業,與末代王薩拉克一起消失在無情的大火中。
在中世紀阿拉伯人侵占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以後,亞述人由於沒有全民改信伊斯蘭教而成為受壓迫的對象。在近代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末期,居住在其疆域內的亞述人由於信奉基督教,同亞美尼亞人一樣,也遭到了土耳其奧斯曼當局的大規模屠殺,許多亞述人被迫離開故土開始流亡,其中小亞細亞地區(現在的土耳其)的亞述人數量銳減。亞述人由於迫害和戰亂,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開始了世界範圍的大離散。
人種特點
在人種上有著許多閃族的特點:長臉鉤鼻、黑頭髮、多鬍鬚、皮膚黝黑。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比其他遊牧民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窮兵黷武。
亞述都城
尼尼微城,是古亞述帝國都城。其址位於伊拉克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東岸,隔河與今天的摩蘇爾城相望。1846年起開始發掘,20世紀50年代後修復了部分城牆、城門和王宮。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獻是公元前18世紀的亞述泥板文書。漢穆拉比時期,巴比倫王國統治尼尼微。公元前14世紀,該城被米坦尼人占領,不久又重新落入亞述人之手。一個世紀以後,尼尼微成為亞述夏都。亞述王西拿基立(前704~前681在位)時,正式成為帝國的新都城。 公元前612年, 該城被米底和巴比倫聯軍毀滅。就是《聖經》中提到的尼尼微城。尼尼微城形狀不規則,占地約7.5平方千米。城牆長12千米,有內外兩重,外牆帶雉堞,間有城塔,內牆為土坯高牆。有城門15座,5座已經發掘。已發現的城內主要建築包括三組宮殿和兩組神廟。城南是西拿基立宮,城北是阿蘇爾巴尼帕宮。兩宮之間有阿蘇爾納西爾帕二世宮、文字神納布廟及愛與戰爭女神伊絲塔爾廟。城中還有動、植物園,武器庫及排水設施。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浮雕石板,銘文泥板和藝術品,其中以阿卡德王薩爾貢一世青銅像和國王獵獅圖浮雕石板最為有名。
人文藝術
亞述由於武力至上,所以在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以模仿巴比倫為主。如醫學、天文學等。不過,亞述人曾將他們所見的植物一一記錄下來了,這對以後植物學的發展大有好處。亞述對人類文化重要貢獻是他的圖書館,單是阿述巴尼帕的圖書館就有3萬塊泥簡,這些泥簡都分門別類,並附有標籤和王印。泥簡大部分為年代不祥的代抄本,其原本大都來自巴比侖。所有圖書中,文學作品極少,歷史著作多為年代大事記,也可稱戰爭大事記,所記大都千篇一律,記勝不記敗,記好不記壞。但他們對自己的野蠻血腥行為則不以為恥的記下來了,恐怖的亞述人認為這是值得炫耀的“好事”。圖書館的其它圖書有檔案、天文、星相、醫學、藥方、聖詞、帝王世系及神的譜系等。
圖書中還有一篇阿述巴尼帕的自述。大體內容是:“我,阿述巴尼帕,覺得有博覽群書的必要。讀書樂趣無窮,讀書可擴充知識及技藝,可養成一種高貴的器度。”看來,這位殺人魔王的性格還比較複雜,一邊對反叛者變著花樣施酷刑,一邊還要當文明君主。英國著名浪漫詩人拜侖曾為他寫過一個戲劇化的故事。
戰爭給亞述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也給亞述的王公貴族帶來了享受的機會。亞述的首飾設計精巧,家具雕琢精緻,並嵌有金銀珠寶。不過,亞述的音樂繪畫大都沿襲巴比倫舊調。浮雕中的人像也粗劣呆板,大多是絡腮鬍子、大肚皮、短脖子的千人一面形象。也有一些浮雕刻有亞述人正對俘虜進行剝皮拔舌、開腸破肚、剜目斬首等景象。動物雕刻則惟妙惟肖,可謂刻獅像獅,刻馬像馬,栩栩如生。二者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有人認為雕刻人顧忌多,不敢刻得真,刻得像。不過,也可能是藝術家審美觀不同,認為大肚皮,短脖子就是美男子。
武力民族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在兩河流域的北部,亞述人的部落興起。到了公元前8世紀後期,亞述國已經成為兩河流域最強大的國家。
有人說,亞述人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戰爭的藝術。的確如此,亞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亞述時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幾乎全是與軍事有關。亞述人的軍隊是整個西亞最強大的。亞述軍事力量之所以強大,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由於亞述人的軍事理念和軍事素質。在亞述人的觀念中,國家和軍事幾乎是同一個詞,或者說,國家就是一架巨型的戰爭機器,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和進行對外擴張是國家的首要任務。
(二)是他們的作戰技術。在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746—前727年)時代,亞述人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裝備最精良的常備軍,分為戰車兵、騎兵、重裝步兵、輕裝步兵、攻城兵、工兵等。作戰時,將這些兵種作適當編組,發揮各自的威力。亞述人還用急行軍來爭時間、搶速度,懂得使用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比如他們善於使用充氣的皮囊渡河。這種皮囊可以聯結起來,安置在河面上,從這岸排到那岸,上面再鋪上樹枝,就成了一條軍用的浮橋。這種戰術,就是拿破倫後來克敵制勝的法寶。
亞述人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尚武的民族,具有黷武的習性呢?是由於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其他民族不同,還是因為種族的特性?關於這一點,美國文化史教授伯恩斯提出了他的看法:
亞述人是一支出色的武士民族,這不是因為他們在種族上不同於所有其他的閃族人,而是由於他們自己的環境有特殊條件。他們的國土資源有限,又經常受到周圍敵對民族的威脅,這就養成了他們好戰的習性和侵略的野心。因此,無怪乎他們對土地貪得無厭。他們征服越多,就越感到征服之必須,才能保住其已經獲得的一切。每一次成功都刺激著野心,使黷武主義的鏈條拴得更牢。
這一民族之所以迅速稱霸美索不達米亞,另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就是鐵器的套用和鐵器的推廣。鐵器的套用不僅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的發展,也使好戰的亞述人得以製造出更加鋒利堅固的武器。東征西討,橫掃整個美索不達米亞。一躍而起,以軍事帝國身份,登上兩河流域色彩斑斕的歷史舞台。
亞述後裔
由於亞述人的黷武主義特徵,亞述人稱霸的時期比美索不達米亞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有特殊性。他們的血腥也使亞述人成為西亞人民痛恨的一支民族。他們留下了一些後裔,是現在伊拉克的亞述人。約瑟夫·凱勒的著名小說《第22條軍規》中的約塞連就是亞述人。
民族運動
亞述人是古代閃族人的後裔之一,主要生活在西亞尼尼微平原地區(今伊拉克摩蘇爾)。上古時代的亞述人曾建立過龐大的地跨亞非的亞述帝國,後在外族入侵下逐漸失去獨立。目前,全世界約有300多萬亞述人,主要分布於伊拉克、敘利亞、伊朗、黎巴嫩、約旦以及土耳其。其中最多的是伊拉克北部亞述人的祖居地(今伊拉克庫爾德地區)。今天的亞述人信仰包括東方亞述教會、迦勒底天主教(東儀天主教)和敘利亞正教等各教派在內的基督教。亞述人教會使用由古阿拉米語演變而來的現代阿拉米語(新亞述語)。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敘利亞內戰及2014年伊斯蘭國IS入侵伊拉克西北部的過程中,信仰基督教的亞述人深受戰亂的影響,大批亞述人被迫逃離家園成為難民。為了自衛,伊拉克亞述人成立了“亞述人民主運動”的政治組織,建立了獨立的武裝力量,在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北部毗鄰土耳其的杜胡克省設立了規模不等的若干軍事訓練基地。亞述人武裝力量受伊拉克政府和庫爾德地方自治政府的承認,是目前在敘利亞、伊拉克、乃至整箇中東地區唯一與IS直接進行地面戰鬥的軍事力量。
當代生活
現狀
目前,全世界約有300多萬亞述人。亞述人在西亞地區的伊拉克北部、敘利亞、伊朗西部和黎巴嫩以及約旦仍有大量人口。而在土耳其東南部仍有少量亞述人。伊拉克是亞述人的祖居地,也一直是全世界亞述人最多最集中的區域。但是由於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隨之而來的動盪,許多亞述人被迫離開伊拉克,遷到鄰國或西方國家,伊拉克的亞述人數量已減少了一半,而敘利亞、約旦、美國和瑞典等國的亞述人數量近幾年來明顯增多。美國的底特律和瑞典的南泰利耶等地有來自中東的亞述人的大型聚居區,他們在那裡建有自己的教堂、商店、俱樂部等。
2011年3月敘利亞內亂爆發前,敘利亞大約3萬名亞述人,多數居住在敘利亞哈塞克省。
亞述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