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最初為蘇美爾人所採用,後來擴展到伊朗高原以西的廣大地區。內容包括各種經濟檔案、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和宗教典籍等。為研究古代兩河流域及西亞地區的重要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泥板文書
- 流傳歷史: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
- 文物研究:用楔形文字記載天文學的泥板文書
- 價值:v 迄今為止保存大約幾十萬餘塊
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最初為蘇美爾人所採用,後來擴展到伊朗高原以西的廣大地區。內容包括各種經濟檔案、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和宗教典籍等。為研究古代兩河流域及西亞地區的重要史料。
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最初為蘇美爾人所採用,後來擴展到伊朗高原以西的廣大地區。內容包括各種經濟檔案、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和宗教典籍等...
蘇美爾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這種方形泥板上才保存下來的。距今,人們在兩河流域已經挖掘出了幾十萬塊這樣的泥板文書。由於蘇美爾人用的是蘆稈或木棒做成的...
考古學的最新發現,特別是烏加列泥板文書的出土(1929年以來)似可證明許多詩篇是巴勒斯坦早期歷史的產物(見羅利《舊約和現代研究》)。巴滕威澤(1938年)認為《詩篇》...
阿瑪爾納書簡,Amarna letters,又稱阿瑪爾納信件,是指在埃及的阿瑪爾納發現的大量以阿卡德語寫成的泥板文獻,這些泥板文獻是公元前1385--前1355年間(即阿瑪爾納時期...
文字產生後,在泥板文書上印上滾印的圖案的情況十分常見。“蓋”了印的泥板通常被人用火燒過,所以這類泥板中至今很多都保存完整。...
這些文字記錄有的刻在岩石上,稱為石刻檔案或銘文檔案(見彩圖);有的寫在泥板上,稱為泥板文書或泥板檔案。保存泥板檔案的地方稱為泥板檔案庫, 亦即歷史上最...
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獻是公元前18世紀的亞述泥板文書。在公元前6000 多年,尼尼微就有居民。約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以亞述城為中心,形成了亞述國家。先後征服了...
這些泥板文書是研究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重要原始材料。城市西部發掘不多。由於考古工作較少,除前述塔廟和在幾處發現的城牆殘跡外,整個尼普爾城的情況目前還知道得...
將寫好字的泥板曬乾或燒乾後即成為今天所說的泥板文書。常用的蘇美爾文字約600多個,主要分為表義符和表音符兩種,另外還有定義符和尾音符。所記的蘇美爾語被...
亞述法典又稱中亞述法典。是公元前20世紀中期西亞地區奴隸制國家亞述王國的法典。其內容主要據在古亞述城發現(1903-1914年間)的一批泥板文書而知(泥板文書屬...
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沒有因此而徹底湮滅。因為無數的“貝希斯敦銘文”以及其他書寫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書留傳下來了,因為人類存在著智慧。[1] ...
刻有筆畫的泥板經曬乾或烘乾後,就成了可以長久保存的泥板文書,目前已發現這樣的泥板文書有25萬多塊。蘇美爾人的孩子們往往在河邊上寫字課,第一課就是學習用...
泥板文書上刻寫的是象形文字,已發現的主要是關於經濟活動的記載和辭彙表。雕刻技術臻於成熟,發現不少優秀的作品,如貴婦人頭像、刻有男子與獅子搏鬥場面的石碑等。...
城西南角為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和薛西斯一世的王宮,東南角是寶庫和營房。城中出土文物有浮雕、圓雕、石碑、金飾物、印章和泥板文書等。...
但是,直到19世紀後半葉,西臺人的歷史雖然在各地的考古發現中得到浮雕、象形文字、契形泥板文書和其他雕刻品的佐證,卻任然難以得到突破,始終不知道它的確切位置。...
在距今五六千年的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兩河流域的確發生過大洪水,在古亞述王國都城尼尼微的拔尼巴國王圖書館遺址里,還發掘出“泥板文書”,泥板上也有關於洪水泛濫...
城中出土遺物有泥板文書、圓筒印章、珠寶、武器、陶器、金屬碗及雕刻品等。詞條標籤: 地點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最重要的收穫當推大約兩萬塊泥板文書,統稱“馬里文獻”,它們用巴比倫文字寫成,內容駁雜,包括馬里君王和各城邦通信的記錄。馬里文獻對研究希伯來族長時代的歷史頗有價值...
根據解讀後的泥板文書記載:城邦的統治者包括國王、將軍、王室僕從以及土地所有者(特勒斯太)、各級官吏、祭司;機構有民眾大會和貴族議事會;基層的社會組織是由長老...
陵墓、石棺、調色板、雕像等石質材料上,有時也寫在泥板、木料、獸皮和紙草...在埃及發現的遺蹟有卡呼恩神廟檔案館,它保留下來的材料不多,有公務文書、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