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
- 作者:於金富
- 出版時間:2019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49376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亞細亞生產方式是歷史中一個特殊的生產方式。以亞細亞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是原始社會的最後階段。具體為:國家以農村公社為基本社會組織;國家在社會生活中管理農村公社;國家指揮農村公社來進行大型工程的建設。亞細亞生產方式的重要特點是土地公有,不允許自由轉讓。典型的國家有印度、西周前的中國等。在亞細亞生產方式下...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東方社會發展道路》是2017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塗成林。內容簡介 對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討論和爭論,不僅關係到對這一理論本身的評價和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選擇,也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話語闡釋和中國史觀的理論建構:馬克思的社會形態理論和晚年的東方社會思想,中國的...
《亞細亞生產方式下的東方社會》是2016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金富。內容簡介 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既是一個長期困惑人們的經濟學的“哥德巴赫猜想”,又是一顆高懸在政治經濟學皇冠上璀璨的明珠。古代東方社會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社會,近現代東方社會是一個頻繁爆發革命與不斷進行改革的變革...
”[5]雖然雷海宗於文中並沒有直接談及中國歷史有無奴隸社會問題,沒有明確否定中國奴隸社會存在論,但對“奴隸社會”一詞以及用“奴隸社會”名詞來代替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提出了置疑。同年10月,李鴻哲接著發表了《“奴隸社會”是否社會發展必經階段?》一文,公開置疑主流史學定為一尊的“有奴論”,最後...
該書是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中富有創見的著作,是作者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研究工作趨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同時本書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含有豐富的廣義政治經濟學思想,是我國較早討論東西方社會形態差異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著作。該書1947年10月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1955年曾由人民出版社修訂...
《中國古代社會》一書由[蘇] 柯金所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內容簡介 分上下兩編,討論夏、商、周三朝土地制度的發展,考察中國社會形成發展的階段。書中對井田制的意義及亞細亞生產方式多有涉及,對胡適、廖仲愷、胡漢民等人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進行評論。目錄 目錄 馬加爾序 上編 文獻考 下編 第一章 論...
社會發展史 社會性質 當中國社會性質的爭論全面展開的時候,論戰又從現實轉到歷史,引起了大規模的對中國社會史問題的論戰。這實際上是前一次論戰的繼續和深化。論戰主要圍繞 3個問題:①關於“亞細亞生產方式”,即中國歷史上是否存在過這一生產方式的時代;②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經過奴隸社會;③關於“商業資本主義社會...
他倡導組建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建立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培養人才。一批新的古代文獻被翻譯出版,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如世界古代史的體系、城邦與帝國、亞細亞生產方式、奴隸制的地位和作用等,獲得了更深入的探討。得益於上世紀的積累,新世紀的世界古代史研究進入繁榮時期。資料積累日益系統化,新的研究隊伍成長起來;...
”他們認為通過對日耳曼、南斯拉夫、西斯拉夫、東斯拉夫、阿拉伯、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一些民族和國家古代史的簡略論述,通過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詮釋,通過對希臘、羅馬古代社會與東方古代社會的比較研究。 通過對“眾”,“民”,“邑”,“方”,“夕”,“庶”,“鬲”,“苣”,“仆”,“臣”,“宰...
發展歷史 分別是:前資本社會、資本社會、後資本社會。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出發,對於人類社會形態的演進,作過這樣的概括:“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1]他還更明確地把這種演進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或“三大社會形態”。這些...
第二部分 關於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的研究 關於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的研究——為《馬克思與第三世界》中譯本所寫的前言 從廣義政治經濟學看歷史上的亞細亞生產方式 關於中國歷史上的亞細亞生產方式及其社會經濟結構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三部分關 於世界經濟的研究 關於“經濟長波”論 五十年來的美國經濟...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凡14章,2003年11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侯外廬。內容簡介 侯外廬所撰《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凡14章,重點研究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國古代的“城市國家”、中國古代社會階級結構、中國古代社會形態意識、中國古代秦國文明的源流、中國古代的變法運動等。作者簡介 侯帕(...
一?為什麼要重提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 二?馬克思通過農村公社的研究形成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概念 三?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辯證矛盾結構及其內在的三重矛盾 四?東方社會歷史發展模型的初步建構 五?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的發展 第四章?東方社會的發展道路與魏特夫對馬克思的曲解 一?東方社會結構決定了它不能走“西方化”...
有人也許還會有這樣的疑問:前資本主義時代的東方社會是“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土地歸國家所有,而農村公社共同占有和使用土地。也即是說,這樣的社會是不存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難道說這些東方國家都沒有剝削嗎?這就涉及到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問題了。如果這些國家的土地公有制真的意味著土地歸...
反對“據古代神話傳說以為正史”。1930年寫《夏禹的問題》,以為“禹當是夏族傳說中的神人”。到1952年寫《奴隸制時代》,改定“夏、殷、周三代的生產方式只能是奴隸制度”,而夏以前原始社會為傳說時代。呂振羽則直接迎擊30年代社會史論戰中托派、新生命派謬說,於1933年撰《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闡明了人類社會...
導 論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亞細亞思想方式 第一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亞細亞思想方式的典型表現 第三節 中國儒家學術思想發展的基本階段 第四節 儒家學術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第一編 儒學的興起 第一章 中國儒學的起源 第一節 儒學起源的幾種理論 第二節“三代”社會的發展與禮樂制度的形成 第三節 ...
社會類型,指的是夫妻關係、父子、母子等關係,屬於社會學領域術語。馬克思分類 卡爾·馬克思以物質生產方式為依據提出:“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並預見到共產主義社會的出現。後來人們將社會基本形態概括為5種:原始...
《文史哲》相繼開展過中國古代史分期、亞細亞生產方式、資本主義萌芽、土地制度、農民戰爭、社會主義經濟法則、傳統文化研究、《紅樓夢》研究、古文論研究、文藝理論和現代文學研究、儒學是否宗教、疑古與釋古等等的學術討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關於《紅樓夢》研究和古史分期等重大學術問題的討論,更是名重一時。2...
蘇聯《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說法,是根據馬克思所提出的“五種社會經濟形態演進論”粗略改編的——在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指人類較原始時代里原始土地公有制下的一種生產方式)、古典古代生產方式(有時候特指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之初的上古希臘羅馬生產方式,...
此看法被稱為“歷史發展單線論”。蘇聯《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歷史發展單線論”說法,是根據馬克思所提出的“五種社會經濟形態演進論”粗略改編的——在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明確指出,亞細亞的生產方式(是指人類較原始時代里原始土地公有制下的一種生產方式)、古典古代的生產方式(...
主編或合著的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郭沫若與中國史學》、《中國歷史大辭典·秦漢史》、《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秦漢史》等。先後發表《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20世紀的中國歷史學》等數十篇論文。論文《中國古代土地...
胡鐘達回歸了老本行世界上古史研究,並重新把研究重點轉向了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就關心的社會經濟形態問題上。20世紀50年代史壇“五朵金花”盛極一時,其中的“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他先後發表了《試論“亞細亞生產方式”兼評“五種生產方式”說》(《內蒙古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再...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本義(《社會科學輯刊》1985年01期)戰國時期“貴”的沒落和“賢”的升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5期)研究中國歷史要重視方法,要突破、創新(《文史哲》1987年01期)周秦史二、三事(《史學史研究》1989年01期)先秦史筆談(二)——西周春秋的國家(《寶雞文理學院學報...
但是趙儷生出名的並不在於對“魏晉封建”的具體論證,而在於他對此說的理論基礎,即馬克思關於“古代東方”和“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思想所做的闡釋和發揮。關於“亞細亞生產方式”無私有、卻有‘專制’和奴隸狀態”的“亞細亞國家”理論在中國,民國年間的社會史論戰中“亞細亞方式”說就被判定為“托派理論”,1949年後...
從《春秋》“稱人”之例再論亞洲古代民主政治 《毛詩·魏風》所見中國古代社會 中西古典民主政治 張騫鑿空前的絲綢之路 ——論中西古典文明的早期關係 釋共和 ——共伯[和]可以休矣 “封建主義”問題 ——論FEuDAusM百年來的誤譯 “東方專制主義”問題 ——政治學、歷史學二千多年來的誤解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國家 ...
在20世紀三十年代的社會史大論戰中,李達於1935年出版的自著《經濟學大綱》中從經濟結構的特徵等方面,又論證了殷代為奴隸制社會。他認為:“奴隸制是社會發達過程中所必須經過的階段。世界任何民族的歷史,都曾通過各種各色的奴隸制的階段。”最初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亞細亞生產方式”、“中國奴隸制度”以及“...
特別對勞動創造人類,原始群落和原始公社,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農業發展與人工灌溉之發展以及文明之起源,奴隸社會前期的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從公有制到私有制的中間階段,大土地所有制與小土地所有制的鬥爭,奴隸制城邦與奴隸制帝國,國家起源的三種主要形式,歐洲文明之起源、亞細亞生產方式和古代西亞公社等世界上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