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學術思想史》是1996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蔚華 趙宗正。
基本介紹
- 作者:劉蔚華 趙宗正
- ISBN:9787532821853
- 頁數:1673
- 定價:59.00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6-12
- 裝幀:精裝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前 言
導 論 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亞細亞思想
方式
第一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亞細亞思想方式的典型表現
第三節 中國儒家學術思想發展的基本階段
第四節 儒家學術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第一編 儒學的興起
第一章 中國儒學的起源
第一節 儒學起源的幾種理論
第二節“三代”社會的發展與禮樂制度的形成
第三節 儒學的先驅:周公姬旦
第四節 學術下移與私學興起對儒學的催生作用
第二章 孔子:中國儒學的奠基人
第一節 孔子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第二節 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演變過程
第三節 孔子的儒學體系
第四節 儒家基本典籍的形成
第五節 孔子的歷史地位與思想影響
第三章 孔門弟子的思想建樹
第一節 孔門弟子的群體分析
第二節“儒分為八”及其思想特點
第三節 孔門弟子在儒學興起中的作用
第四章 孟子對儒家學術的發展
第一節 孟子的生平與時代
第二節 孟子的儒學體系
第三節 孟子在儒學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五章 儒墨顯學的對立與百家爭鳴
第一節 墨、道、法各家對儒學的批評
第二節 儒學在百家爭鳴中傳播
第三節 戰國後期學術思想發展的趨勢
第六章 荀子對儒學的發展與改造
第一節 荀子的生平與遊學
第二節 荀子的儒學體系及其新特點
第三節 荀孟思想的對立與統一
第四節 荀子在儒學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七章《易傳》中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易傳》的形成
第二節《易傳》中儒學思想的特點
第二編 儒學的獨尊
第八章 秦統一後儒學的厄運
第一節 從“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到“焚書坑儒
第二節 禁儒運動的社會後果
第九章 漢初儒學的復起
第一節 漢初社會與黃老之治
第二節 陸賈的儒學思想
第三節 賈誼的儒學思想
第四節 叔孫通、公孫弘的儒術
第五節 漢初儒學遺經的傳授
第十章 董仲舒與儒學的神學化
第一節 封建大一統與獨尊儒術
第二節 董仲舒的思想體系
第三節 董仲舒對儒學的神學化
第十一章 劉向、劉歆、揚雄對儒學的貢獻
第一節 中國儒家文化的功臣――劉向
第二節 漢代古文經學的創建者劉歆
第三節 揚雄及其儒學思想
第十二章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概述
第一節 今文經的來源與傳承
第二節 古文經的來源與傳承
第三節 漢代經學內部的鬥爭
第十三章 幾部儒家經典的思想內容
第一節《周禮》
第二節《儀禮》
第三節 《禮記》與《大戴札記》
第四節《大學》《中庸》《孝經》
第五節《春秋》三傳
第十四章 東漢儒家神學危機
第一節 讖緯迷信的流行
第二節《白虎通》的神學思想
第三節 桓譚對神學的抨擊
第四節 王充對神學的批判
第十五章 東漢儒學信仰危機
第一節 東漢末年的社會危機與黨錮之禍
第二節 社會批判思潮的興起
第三節 信仰危機預示著儒學的變異
第十六章 東漢經學的衰落
第一節 東漢初期經學的主要鬥爭
第二節 鄭學出而漢學衰
第三節 王學出而鄭學衰
第三編 儒學的變異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動盪和學術思想的變異
第一節 政治上的動盪與分裂
第二節 文化的變異與發展
第十八章 玄學的興起與衰落
第一節 何晏、王弼及其對玄學的理論貢獻
第二節 阮籍、嵇康及其“儒道一體”的思想
第三節 向秀、郭象及其儒道統一論
第四節 以儒學見稱的傅玄、裴�
第五節 王坦之、范寧及其對玄學的批判
第十九章 儒學的排佛鬥爭
第一節 佛教的傳入與興起
第二節 儒者排佛論(一)
第三節 儒者排佛論(二)
第二十章 經學從紛爭、分立到統
第一節 魏晉經學的紛爭
第二節 南北朝經學的分立
第三節 隋唐經學的統一
第二十一章 隋唐佛學的盛行與儒學變革的探索
第一節 隋唐社會的發展和思想文化的新趨向
第二節 佛學的中國化歷程
第三節 儒學在排佛融佛中探索改革
第二十二章 王通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 王通其人其書
第二節 王通的思想體系
第三節 王通在儒學變革中的歷史作用
第二十三章 韓愈、李翱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 韓愈、李翱的生平
第二節 韓愈的反佛學與道統論
第三節 李翱的取佛與儒學復性論
第四節 韓愈、李翱在儒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四章 柳宗元、劉禹錫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 柳宗元、劉禹錫的生平
第二節 柳宗元、劉禹錫的唯物主義與無神論思想
第三節 柳宗元、劉禹錫的融佛觀念
第四節 柳宗元、劉禹錫在儒學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五章 林慎思、張弧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續孟子》和《伸蒙子》的儒學思想
第二節《素履子》的儒學特色
第二十六章 皮日休、柳開的儒學思想
第一節 皮日休及其儒學思想
第二節 柳開及其儒學主張
第三節 皮、柳的道統新說
第四編 儒學的復興
第二十七章 宋元明理學概說
第一節 理學產生的社會條件與思想源淵
第二節 理學的主要特點
第三節 理學發展的基本階段與主要派別
第四節 理學在儒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二十八章 理學的發端與開創
第一節“上承洙泗,下啟閩洛”的孫復、石介、胡瑗
第二節 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張載
第三節 濂學、關學在理學形成中的過渡性質
第二十九章 理學的形成與確立
第一節 程顥、程頤的生平
第二節 二程的理學體系
第三節 二程哲學的不同風格和志趣
第三十章 二程後學的思想及對洛學的傳播
第一節 楊時、羅從彥的學術思想
第二節 謝良佐、胡安國對洛學的繼承和傳播
第三節 以“嚴守師說,篤於踐行”著稱的尹�
第四節 游酢、馬伸對洛學的傳承
第三十一章 理學的象數系統
第一節 理學與易學、象數學的關係
第二節 邵雍的象數學
第三節 司馬光的《潛虛》
第四節 朱震的《漢上易傳》
第五節 蔡沈的《洪範皇極》
第六節 張行成的《易通變》
第三十二章 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
第一節 朱熹的生平與著作
第二節 朱熹理學思想的發展經過
第三節 朱熹理學思想體系的最終完成
第四節 朱熹在理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十三章 閩學的反對派與批判者
第一節 慶元偽學之禁
第二節 實學派的抨擊
第三節 楊萬里對朱熹易學的批判
第四節 陸九淵的非議
第三十四章 心學的創立與初期發展
第一節 陸九淵的生平與思想源淵
第二節 陸九淵的心學要旨
第三節 陸門後學的初期發展
第三十五章 閩學的傳播者與捍衛者
第一節 慶元學禁解除後理學地位的恢復
第二節 蔡元定、黃�的生平與思想
第三節 輔廣、陳埴及其思想要旨
第四節 陳淳及其對理學的貢獻
第五節 真德秀、魏了翁對朱學的捍衛和發展
第六節 何基、王柏對朱學的傳播
第三十六章 理學爭論中的兼綜者
第一節 南宋時期的理學大家張�及其思想
第二節 呂祖謙及其具有鮮明折衷調和色彩的理學思想
第三節 王應麟及其思想主張
第四節 不墨守陳規的儒者――黃震
第三十七章 宋儒的新經學與義理之學
第一節 新經學的興起及其原因
第二節 新經學的代表人物及其經說
第三節 新經學與義理之學
第三十八章 元代理學
第一節 元初理學在北方的傳播及理學列為官學
第二節 元代程朱學派
第三節 元代心學派
第四節 元代朱陸折衷派
第五節 元代理學的特點及其影響
第三十九章 明代理學的獨尊
第一節 明代學術與理學獨尊
第二節 明代開國時期的理學家――宋濂、劉基
第三節 明初理學之冠――方孝孺、曹端
第四節 解縉、胡廣及其對理學的貢獻
第五節 明初朱學大宗―――薛�、吳與弼
第六節 章懋、蔡清及其儒學思想
第七節 胡居仁、呂�及其對程朱理學的篤守
第四十章 王守仁心學的興起
第一節 陳獻章、湛若水及心學的復起
第二節 王守仁生平與思想淵源
第三節 王守仁的心學體系
第四節 王守仁學說在儒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十一章 王學的傳播與演變
第一節 王學傳承綜述
第二節 王門正傳鄒守益、歐陽德
第三節 恪守王門正統的錢德洪、王畿
第四節 以“歸寂”之說而著稱的羅洪先、唐順之
第五節 南中王學傳人――黃省曾、周沖
第六節 楚中王門學派的傑出代表――耿定向、蔣信
第七節 穆孔暉、孟秋及其對王學的傳播
第八節 薛侃、方獻夫及其對王學思想的傳播
第九節 劉宗周及其對王學的梳理、總結
第十節 王學演變的特點
第四十二章 理學的修正及對心學的批判
第一節 明代中後期理學與心學的對立
第二節 黃綰、張元忭及其對王學的修正
第三節 顧憲成、高攀龍及其倡導的務實之學
第四節 陳建、黃道周及其對王學流弊的批判
第四十三章 早期啟蒙思想的孕育
第一節 改良與批判思潮的興起
第二節 羅欽順及其以理氣為中心的自然觀
第三節 市民派思想家王艮及其對理學、心學的批判
第四節 不為名教羈勒的何心隱、羅汝芳
第五節 以“異端”自居的李勢
第六節 明末一代哲學宗師―――王廷相
第七節 呂坤及其反理學思想
第八節 方以智及其批判思想
第九節 早期啟蒙思想孕育的歷史作用
第五編 傳統儒學的總結與趨於終結
第四十四章 清代儒學的興起和發展
第一節 清代儒學的發生和形成
第二節 清代儒學的學術特點
第四十五章 早期啟蒙思想的興起(一)
第一節 清代學術的開山祖師――顧炎武
第二節 清代“浙東學派”的開創者、史學宗師――黃宗羲
第三節 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王夫之
第四十六章 早期啟蒙思想的興起(二)
第一節 朱之瑜與其倡導的“實用”“實理”“實功”“實行”思想
第二節 清代開啟子學研究之風氣者――傅山
第三節 窮治亂之源、正世道學術的啟蒙思想家――呂留良
第四節 陳確及“絕無依傍,堅能自信”的啟蒙思想
第四十七章 早期啟蒙思想的興起(三)
第一節 唐甄及其抑君富民、盡性事功思想
第二節“倡實學、重踐履”的社會啟蒙思想家―――顏元
第三節 重考據、明義理的啟蒙思想家――戴震
第四節 一生追求“更法”的龔自珍
第四十八章 折衷於理學與心學之間的儒者
第一節 兼采朱王之旨,力倡明體達用的孫奇逢
第二節 李�及其明體適用的學術思想
第三節 敦守禮法、施行實政的陸世儀
第四節 清初尊朱黜王思想的重要代表陸隴其
第五節 折衷會通朱陸之學的李光地
第四十九章 清代經學的盛行
第一節 清代經學興盛的原因
第二節 清代古文經學的發展
第三節 清代今文經學的再起
第四節 漢學與宋學之爭的實質及影響
第五十章 儒學在近代中國的嬗變及其歷史歸宿
第一節 經世致用學風的新轉向
第二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儒學正統地位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