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佛教研究(第1輯)》是2020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嘉木揚凱朝。
基本介紹
- 書名:亞洲佛教研究(第1輯)
- 作者:嘉木揚凱朝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定價:168 元
- ISBN:9787520164610
- 字數:274千字
《亞洲佛教研究(第1輯)》是2020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嘉木揚凱朝。
《亞洲佛教研究(第1輯)》是2020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嘉木揚凱朝。內容簡介2018年6月29至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與藝...
《亞洲文明史研究(2023年第1輯/總第1輯)》是由孫英剛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23年12月出版的 圖書 。內容簡介 集刊每一期收錄1520篇左右的文章和學術書評、綜述、考察報告。緊緊圍繞文明交流互鑒,設立若干交替出版的專欄,包括亞洲文明、東亞知識與信仰之路、域外漢籍研究、綜述與書評等。集刊刊發的論文,都...
藏傳佛教教義闡釋研究文集(第1輯)《藏傳佛教教義闡釋研究文集(第1輯)》是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堆
亞洲語言文化交流研究: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中心海外論叢內容簡介 編輯 語音 《亞洲語言文化交流研究: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中心海外論叢(第1輯)》作為《日本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中心海外論叢》系列的第一部,集結了日本關西大學亞洲文化交流中心十餘名學者的研究論文,從多種視角來探討中曰兩國的經濟文化交...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包括有建築——塔、寺等載體;表現內容的雕塑、繪畫和一些裝飾圖案,此外,還有法器、供養器等造型藝術品。如前所述,佛教及其藝術產生於印度,隨著佛教的向外傳播,佛教藝術也在亞洲各地蓬勃地發展了起來,他們結合本地區的自然條件,在本民族固有文化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印度及其在...
2 一種法味,風味殊異—佛法流傳於不同的國度 印度母國 東南亞:長老比丘的智慧 網路出現之前:絲綢之路與香料之路 中央之國:中國 東南亞其他園地的開花結果 世界屋脊:雪鄉西藏 今日亞洲佛道的延續 你不能不知道 3 殊途同歸—宗教聯合國 何謂普遍存在?多元化中的共性 根源:佛陀生而為印度教徒 中國I.O版:...
謝一峰,男,湖南長沙人,博士。現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主任。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06-2010年就讀於四川大學歷史學基地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10-2012年就讀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師從吳錚強副教授;2012-2017年,就讀於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專業方向為亞洲...
1.《貝勒士奈德醫生遺留給亞洲博物館的中文書目》,載《皇家科學院通報》,1902年11月,第4期。2.《古德堅柯向亞洲博物館贈送的漢文書目》,載《皇家科學院通報》,1902年11月,第4期。3.《中國1880年版百科全書索引》,載《皇家科學院通報》,1904年6月,第1期。4.《關於英、法、德國研究中國的簡況》...
馬小鶴,1949年5月生於上海。198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2月獲碩士學位,留校任助教、講師,1987年考取在職博士候選人。1989年8月至1991年7月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1993年至1996年在香港《亞洲周刊》任撰述員、編輯。1996年至1999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圖書館工作。1997年於...
5.《西方印度和中國印度民間文學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張玉安、陳崗龍等:《東方民間文學概論》 (第一卷),崑崙出版社,2006年。6. 《印度宗教極端勢力》,載《亞洲極端勢力》下篇第五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月 7.《論印度的民間文學傳統》,《東方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年。8.《佛教與中印...
朱慶之從自己在印度德里大學梵文系與佛教學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學系等國外做訪問的經歷說起,追溯漢語與佛教的淵源。他說:“中國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在於能夠吸引外來文化,並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印度與中國地緣最近,因此兩者的文化互相影響也較深,其影響的主要方式是佛經翻譯和商業活動...
講授課目:“亞洲藝術史”、“傳統與革新:四至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史”、“獨立學習與研究:中國佛教圖像與文獻”、“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性藝術”、“亞洲佛教藝術:信仰、形式與互動”。 2008 – 2010年:亞洲藝術策展人,The Ringling Museum of Art, Sarasota, Florida,USA 2006-2008年:亞洲藝術策展人,Ackland ...
24.當代台灣政黨政治的腐敗與政治轉型 2005年11期 《東南亞研究》25.新加坡社會發展中的政治穩定機制 1993年2期 《亞太研究》26.新加坡政府的經濟發展觀 1993年4期 《亞太研究》27.新加坡治理腐敗的文化分析 1995年3期 《當代亞太》28.試析新加坡政治的特色 1996年6期 《當代亞太》29.亞洲"四小龍"利益集團參政的...
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2003年-2022年),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1998年起)。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元史研究室主任(1990年起)、韓國研究所所長(2005年起)。劉迎勝繼承了我國乾嘉以來西北輿地之學與歐美東方學的傳統,通多種語言,是活躍於當代蒙元史、內陸亞洲史、中國伊斯蘭...
該年,和日野義淵等創辦“歐美佛教通訊社”,向海外介紹佛教的知識。發行《 亞洲寶珠》雜誌。對日本佛教的近代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是年,入贅神戶的實業家高楠高楠孫三郎家,孫三郎為日本名家高楠正成的後裔。有獨生女霜子,傾倒於基督教。高楠家通過當時龍谷的校主利井明明和日野義淵,和澤井洵交涉。最後以...
遲帥,評《宗教社會學的邀請》(菲爾·朱克曼):怎樣進行宗教社會學的研究,《人文宗教研究》第四輯·2013年卷,宗教文化出版社 遲帥,知識青年佛教信仰的確立——對北京地區部分信眾的訪談,《宗教社會學》,2014年總第二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遲帥,亞洲佛教的美國弘法與本土化——評《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
20.《1960年代初期の中國の核兵器開發に對するアメリカの政策》,(日本)二十世紀研究編集委員會:《二十世紀研究》第9號,京都大學出版會2008年12月。21.《中美關係進程中一次錯失的機遇》,柯偉林、牛大勇主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國際化、內化與外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22. China and East Asia ...
9.2012年2月,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發表專題演講,題目是“White-robed Guanyin and Bestowing Guanyin”。10.2011年5月—2012年5月,獲新加坡“Kwan Im Thong Hood Cho Temple Fellow”的獎助,應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邀請,在其下屬的亞洲文明博物館合作研究觀音信仰和東南亞佛教藝術。11.2010年10月,參加“國學前沿...
周一良(1913年1月19日—2001年10月23日),字太初,安徽東至人,生於山東青島。中國歷史學家、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學者。民族資產階級家庭出身。8歲入塾,習經、史、子書,後加日文、英文。周一良對日本史和亞洲史造詣尤深,1949年以前曾講授日本史。建國後,他創設亞洲各國史課程,培養了一批亞洲史及日本史的教學和...
孫中山聯俄與黃埔建軍,《孫中山研究論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8月;《亞洲研究》第41期,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1年12月 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的俄國觀,《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國父紀念館,2001年12月 孫中山的聯俄政策與外蒙古問題,《第四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
16.“Canonical and Local Buddhist Rituals: A Reading of Lantern Prayers in Dunhuang Manuscripts,” February 16-18, 2009. Conference on Buddhism across Asia: Networks of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stitute for South 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國際佛教學術討論會...
在《民族研究》、《宗教學研究》、《廣西民族研究》、《農業考古》、《早稻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報》和《東洋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年報》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核心刊物30多篇),出版專譯著10餘種。獲廣西師範大學優秀教師、廣西師範大學中青年拔尖人才、廣西 “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等...
1997年和1998年參加了“藏傳佛教現狀研究課題”,完成了分工寫作任務。期間對薩迦寺進行典型調查,其成果“探索藏傳佛教寺院管理的新模式――從薩迦‘模式’看寺院管理向民主化的過渡”。1999年參加“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課題”。1999年11月至2000年11月間,在奧地利完成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奧地利科學院亞洲研究所的...
自1990年起,他還被聘為德意志研究會漢學專業的鑑定專家,1976年至1993年間擔任了德意志研究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1985年還被選為巴伐利亞州科學院院士,1992年成為萊茵-威斯伐倫科學院(Rheinisch—Westfalische Akacemie der Wissenschaften)通訊院士。鮑吾剛治中國學頗有家學淵源。他出生的家庭對廣義的亞洲懷有濃厚...
(05)《解析菲律賓在南沙群島主權主張“安全原則”》,(雲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亞洲論壇》2002年第3期)(06)《論美國殖民地時期菲律賓在南沙群島問題上的介入》(北京大學亞太研究中心 東南亞學研究中心:《北大亞太研究(第8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07)《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民間探險”與“政府介入”...
《佛國記:法顯論佛教諸國往來關係》這部書畢竟表明了,在這時的中國學研究已經考慮得十分周到,它著意於把中國放在亞洲世界當中來考慮,而並不去抽象地分析它。然而,對於這件事情也有一種不同的看法,就是認為雷慕沙從事中國與西方(西域)關係的研究,形成了19世紀中國學的主要方向,這樣一來,反而損害了對中國...
(72)《突出生態視角 解讀民眾歷史——讀王爾敏著》,韓國《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24輯。(73)《作為基督徒的教育家張伯苓》,韓國《東亞人文學》,2003年12月第4輯。(74)《山東黃海沿岸地區民間信仰研究》,韓國《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23輯。(75)《中國民眾的多神信仰》,《亞洲研究》2003年10月第47期...
1959年b:《唐代的中國在亞洲的影響》,載戴密微主編的《中國的面貌》第1卷,巴黎,法國大學出版社1959年版,第85—89頁(吉美博物館叢刊,可供出售類圖書第63卷)。1959年c*:《中國的文字記載與歷史》,載《心理學學報》第1卷,1959年1—3月,第31—40頁。1960年a*:《中國5—10世紀的佛教徒中的火焚...
7.關於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世界史研究》第2期,北京大學歷史系,1984年。8.戰後初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勃興,《外國史知識》1984年第3期。9.略論越南佛教的源流和李陳時期越南佛教的發展,《東南亞史論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10.10--14世紀越南封建土地制度初探,《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