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全球唯一國際性颱風專業研究機構。
2021年12月1日,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太颱風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21年12月1日
- 機構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
- 類型:國際性颱風專業研究機構
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全球唯一國際性颱風專業研究機構。
2021年12月1日,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
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全球唯一國際性颱風專業研究機構。2021年12月1日,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發展歷程2024年2月23日,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大陳)外場科學試驗基地在浙...
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大陳)外場科學試驗基地,是台州市提升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檯風監測預報水平的科學平台,也是進一步驅動台州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高效引擎。2024年2月23日,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大陳)外場科學試驗基地在浙江省台州市揭牌。發展歷程 2024年2月23日,亞太颱風研究中心(大陳)外場科學試驗基地在浙江省台州市揭牌...
《上海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三年行動計畫(2024—2026年)》是上海亞太颱風研究中心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計畫。發布背景 2023年11月,上海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三年行動計畫(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畫》),未來,研究中心將聚焦當前...
颱風業務試驗是亞太地區颱風委員會近些年來的一項重要業務活動,中國經國務院批准參加了這次試驗。經過1979~1981年三年準備和1982~1983年兩年正式試驗,已於1984年3月全部結束,並獲得成功。前後歷時6年。結合國內業務的多次颱風業務試驗活動,中國主要有以下的收穫:考驗了中國氣象業務系統,提高了業務的質量;為進一步完...
颱風委員會(Typhoon Committee;簡稱TC),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主持的一個政府間組織,其宗旨是改善和協調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防災規劃和措施,減輕自然災害(特別是颱風)造成的人員及財產損失。颱風委員會設有諮詢、氣象、水文、防災減災、培訓與研究、經費籌措等工作組,...
西北太平洋颱風是指發生在西北太平洋、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的熱帶氣旋。概念 在台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m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2010年西北太平洋颱風預報精度評定 2010...
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是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召開的年度會議。2019年2月26日,在中國廣州開幕。來自颱風委員會14個會員的代表將共商提升區域颱風監測預警服務能力。2019年2月26日,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在廣州開幕。來自颱風委員會14個會員的代表將共商提升區域...
超強颱風博羅依(英語:Super Typhoon Bualoi,國際編號:19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2W)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風暴。“博羅依”一名由泰國提供,意為泰式椰奶,是颱風威馬遜的替補名。颱風“博羅依”的前身是2019年10月15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擾動97W,19日9時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編號...
超強颱風凡亞比(英語:Super Typhoon Fanapi,中國台灣譯名:凡那比,國際編號:101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nday)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風暴。“凡亞比”一名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提供,意為楚克語中的楚克州環狀珊瑚島,本次為“凡亞比”名稱首次使用。颱風“...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其中,“尤特”(Utor)一名由美國提供,意為馬紹爾語的“颮線”,是指範圍小、生命史短、氣壓和風發生突變的狹窄強對流天氣帶,多發生在春夏過渡季節冷鋒前的暖區中,颱風前緣也常有颮線出現,以3~9月居多。本次為“尤特”一名第三次使用...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鳴蟬”一名由朝鮮提供,含義即蟬,是一種昆蟲,當夏季颱風襲來時會振翅發出鳴響聲,是朝鮮提供的首發的十個名稱之一。由於此次颱風“鳴蟬”在韓國等地造成重大破壞與人員傷亡,因而颱風委員會在風季結束後決定將“鳴蟬”這一名稱從熱帶氣旋命名表...
中央氣象台:7月16日08時至17日08時,南海大部、巴士海峽西部、廣東沿海、北部灣東部、西沙、中沙、南沙及黃岩島附近海面將有6-7級大風,南海北部部分海域、東沙附近海面風力有8-10級,颱風中心經過的海域和島嶼附近風力有11-12級,陣風13-14級;廣東南部和北部、海南島、福建東南部、江西中部和南部、台灣島南部...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蘇特”於2005年11月在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和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38屆會議上退役,今後都不會再在太平洋颱風命名時採用。用來取代的新名稱是“銀河”(Mirinae)。蘇特也由此成為第7個退役的太平洋颱風名稱。發展過程 2004年3月...
民防行動中心表示,截至2020年10月13日15時,共錄得9宗事故報告,沒有人員傷亡。另外,截至10月13日16時,4間避險中心共23人使用。科研探測 2020年10月12日至14日,一些中國科學家攜帶無人機等設備,追隨颱風“浪卡”,進行了多次無人機觀測試驗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是此次觀測的發起者。研究所副所長湯傑...
2020年10月21日,一個熱帶擾動在法斯島南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10月23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下午1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24小時內熱帶氣旋形成機率評級提升為“中”。下午14時,台灣省“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晚上20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
2023年10月5日,一個熱帶擾動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西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10月6日下午13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晚上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10月7日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給予...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由於2016年第21號超強颱風“莎莉嘉”重創菲律賓與中國華南等地,因此颱風委員會在2017年2月於日本橫濱舉行的第49次屆會中決定將“莎莉嘉”除名。“莎莉嘉”被除名後,由高棉於2018年提供新名稱“翠絲”(Trases)以取代之,意思為啄木鳥,本次...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班朗”(Bang-lang)一名由越南提供,意思是大花紫薇,是一種開花喬木,是2020年颱風環高的替補名。由於2020年颱風“環高”對周邊國家造成重大經濟和人員損失,“環高”此名於2021年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3次屆會的視頻...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洛克”是美國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思是一個查摩洛男人的名字。發展過程 2017年7月21日,一個低壓區在菲律賓呂宋島東方海面上生成。1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未來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
研究人員推測,莫蘭蒂眼區非對稱的成因主要是先前受台灣中央山脈的影響,之後,地形和颱風中心之間的“狹管效應”及東北-西南向穿過颱風眼的氣流利於該非對稱結構的維持,而“狹管效應”和地形下坡風利於颱風強度的維持。預報預警 大風預報 2016年9月13日至15日,台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台灣海峽、南海北部海面及台灣...
2022年9月20日,一個熱帶擾動在硫磺島西南方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4W。9月21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晚上20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9月22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給予熱帶氣旋正式編號17W;同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GW)。9月23日...
2017年08月22日20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2017年08月24日13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未來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評為“HIGH”(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2017年08月24日14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2017年08月24日15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對其發出...
2022年6月27日,一個熱帶擾動在帛琉南偏東方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6月30日上午11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24小時熱帶氣旋形成機率評級提升為“中”。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晚間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同時,...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凱薩娜”一名由寮國提供,含義是生長於寮國的一種沉香木,在颱風命名表中排第90位,本次為“凱薩娜”名稱第二次使用。但由於本次“凱薩娜”由於在菲律賓、越南等地大舉破壞,造成千人以上重大傷亡,成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傷亡最重的風暴,對...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黑格比”是菲律賓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鞭撻”。發展過程 2008年9月15日,位於太平洋西部的一個低壓區在關島以北海域產生熱帶擾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9月17日升格為熱帶低氣壓,於9月20日升格為熱帶風暴,該時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 14....
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科羅旺”是高棉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一種樹。發展過程 2015年9月13日15時許,日本氣象廳將關島以東的系統認定為低壓區。當日19時30分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6W。9月14日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
2020年10月16日,一個熱帶擾動在伊法利克環礁西南方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6W。10月18日下午1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96W發展為熱帶氣旋的評級提升為“中”。10月19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給予...
2018年6月26日3時30分,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臨時編號91W。2018年6月28日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24小時內發展成為熱帶氣旋的幾率評級為“LOW”。2018年7月2日7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發展幾率升級為“MEDIUM”,11時升級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2018年7月3日5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
機構簡介 澳門因位於全球颱風吹襲頻密的地區,氣象部門對澳門居民極為重要。除了與天氣分析及預報有關的工作以外,氣象局更肩負起本地氣候和氣候演變之各項研究。此外,氣象局亦專責地震和空氣品質之監察,設有地震監察站和空氣品質監察網路。澳門雖為彈丸之地,各界對氣象服務之需求正與日俱增;如:航空、捕魚、...
1968年,菲律賓加入了由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ECAFE,現為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或亞太經社會,ESCAP)和氣象組織組成的颱風委員會。1969年,氣象局中央辦公室從馬爾斯曼大樓轉移到奎松市奎松大道1424號,同年還迎來了為期5年的“世界氣象組織馬尼拉培訓和研究項目”。該項目由菲律賓氣象局氣象研究所和菲律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