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邊草

井邊草

井邊草,中藥名。為鳳尾蕨科植物粗糙鳳尾蕨Pteris cretica L.var.laeta (Wall.)C.Chr.et Tard.-Blot[P. laete Wall.]的根莖或全草。粗糙鳳尾蕨分布於西南及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痢疾,腹瀉,水腫,肝炎,膽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癰腫瘡毒,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井邊草
  • 別稱:黑枸杞、鳳尾草、井口邊草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薄囊蕨綱
  • :水龍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 :粗糙鳳尾蕨
  • 分布區域:西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
  • 採收時間:7-9月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或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肝、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消腫。

主治

用於痢疾,腹瀉,水腫,肝炎,膽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癰腫瘡毒,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

相關配伍

1.治慢性肝炎:井邊草9g,垂盆草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尿路感染:井邊草15g,海金沙9g,石韋12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3.治腰背痛:(井邊草)根莖9g。煎服。(《雲南中草藥》)
4.骨折:(井邊草)搗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7-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粗糙鳳尾蕨:又名闊葉鳳尾蕨(《台灣植物志》)。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30-60cm。根莖短,橫生,密生深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近革質,叢生,二型;葉柄多為紅棕色,粗糙,有小瘤;葉一至二回羽狀分裂,長30-60cm,基部羽片下側分叉;營養葉裂片長線形,寬可達1.2cm,邊緣有鋸齒;孢子葉裂片長線形,寬4.5-6cm;葉脈羽狀,側脈有時分叉。孢子囊群線形,沿羽片下面兩側邊緣著生;囊群蓋膜質,線形。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2600m的河谷、石縫和山林濕地。分布於西南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淡、微苦,涼。”“消炎止痢,舒筋接骨。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辛、微苦,涼。”“治咽喉炎,腸炎,尿路感染,瘡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