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草

鳳尾草

鳳尾草主要以其葉形和生態環境來命名,別名很多,如金雞尾、雞腳草、井欄邊草等,是一種蕨類植物,屬於鳳尾蕨科鳳尾蕨屬。學名Pteris multifda poir。喜生長在蔭蔽、濕潤、溫暖處。也耐旱,在南方冬季,石縫中生長的植株經—二月乾旱,仍不致完全枯死。主產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北方的陝西、河北、山東等省也有分布。以全草入藥,性涼,味微苦,歸肝、腎、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等功效,用於治療痢疾、腸炎、黃疸型肝炎、吐血、便血、尿血等病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鳳尾草
  • 拉丁學名:Pteris multifida Poir
  • 別稱:雞腳草、金雞尾、井口邊草、井邊鳳尾、井欄草、鳳尾蕨、五指草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化學成分,黃酮類,倍半萜類,二萜類,苯丙素類,揮髮油類,其他類,主要價值,藥理活性,功效用法,生藥材鑑定,

形態特徵

鳳尾草無地上莖,葉從根莖叢生地上,高三、五十厘米,葉分成5—7片小葉,寬1—2厘米,呈短、長帶形,邊緣有小鋸齒,葉片兩側波狀皺曲。能育葉較窄,邊緣下側著生孢子囊群,產生孢子。全叢顏色嫩綠,葉片披拂,極有風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應選背陰濕潤處,可供成片、成行綠化。
葉可配插花。在自然界,鳳尾草主要以能育葉產生的孢子繁殖。家種可於早春從野外移栽,應儘量保存根系。長成大叢後,可分株繁殖。喜鈣質土,園土也能旺盛生長,栽培容易。不強的散射光即可滿足光照需要,忌日光直射,全年可置室內觀賞。土壤宜保持不乾,尤喜空氣濕潤,葉面每日最好噴水霧一二次,保持顏色青翠,葉尖不黃。
對肥料要求不高,每年施二三次液肥就可以。如遇生長不良,可置露天背陰處,接受雨水,經一段時間使其復壯。四季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用。

生長環境

野生於海拔850米以下的陰濕或半陰濕的石縫、井邊和牆根等處,喜溫暖濕潤和半陰濕環境,在無陽光直射的潮濕土壤中生長最盛,冬季可在不低於5℃溫度下越冬。

分布範圍

主產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北方的陝西、河北、山東等省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其繁殖方法主要採用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
病蟲害較少,尚未有深入地調查研究。

化學成分

黃酮類

黃酮為鳳尾草主要化學成分之一,且具有多種生物活性。

倍半萜類

從鳳尾草中分離得到的倍半萜主要為 C14蕨素降倍半萜,多數具有抗菌、細胞毒等活性。

二萜類

從鳳尾草中分離得到的二萜主要為貝殼杉烷型及其苷類。

苯丙素類

Zheng等從鳳尾草乙醇提取物分離得到 4 個苯丙素類,分別為multifidoside A、multifidoside B、scaphopetalone、( - ) - isolariciresinol 3α - O - β - apiofuranosyl - ( 1 → 2) - O - β - D -glucopyranoside。Harinantenaina 等從鳳尾草正丁醇部位還分離得到 4 - caffeoyl quinic acid 5 - O - Me ether、咖啡酸和4,5 - dicaffeoyl quinic acid。

揮髮油類

Okuno 等和程存歸等 採用 GC - MS等技術對鳳尾草地上部位揮髮油成分進行研究,發現其揮髮油主要成分為高級烷烴、烯烴、酚及醛。Hu 等對鳳尾草地上部分揮發性成分及抗菌活性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揮發性成分主要為莰烯、己醛、α - 松油醇、γ - 杜松烯、丁香酚等,該揮髮油部位對 Bacillus subtills ATCC 10907 和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CMM 2067 菌有很強的抑制活性。

其他類

胡浩斌等從鳳尾草根莖提取物中還分離得到甾體、山酮、酚酸等其他類成分。

主要價值

藥理活性

抗腫瘤 Son 等研究發現,鳳尾草葉的甲醇提取物對 HeLa、NCl - H460 和 MCF - 7 腫瘤細胞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並且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而乙醇提取物僅對 HeLa 和NCl - H460 表現出一定的活性。
抗氧化 Wang 等研究發現,鳳尾草水提物對 DPPH 和羥基自由基等具有很強的清除活性和還原能力,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清除超氧離子的活性,並且呈劑量依賴性。Lan 等也發現鳳尾草水提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活性。
抗菌研究發現,鳳尾草水提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大腸桿菌、青黴、黑麴黴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抗良性前列腺相關疾病代光成等研究鳳尾草總黃酮對去勢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療作用發現,鳳尾草總黃酮對丙酸睪酮誘導的去勢大鼠前列腺增生具有明顯治療作用。代光成等還發現鳳尾草總黃酮能明顯改善模型大鼠前列腺組織結構破壞及間質水腫,降低炎性細胞浸潤水平,其中鳳尾草高劑量組改善最為明顯。

功效用法

鳳尾草又名井口邊草,為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的全株,全年可采。中醫認為其性味苦寒,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
1、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成人每天取全草25~30克(最多可用100克,小兒用量酌減),加水200~250毫升,煎至約100毫升,加糖分3次口服。一般2~7天內退熱,腹痛、里急後重消失,大便恢復正常。同時可用煎劑保留灌腸。
2、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鮮草製成100%煎液,服時加糖。成人每天100~150毫升,分2~3次服,連服1周。同時輔以維生素B1、維生素C。也可用鮮鳳尾草60克,搗汁服,每天3劑,5天為一療程。
3、治療燒傷 取鮮鳳尾草洗淨、搗爛,用生鹽水配成綠色液體備用。用配好的藥液與生理鹽水配成淡綠色液體,清洗創面,洗至創面與正常皮膚顏色相近,溫度相等,再用配好的藥液均勻地塗在創面上,每隔1~2小時或創面乾燥後均勻地塗上即可,療程一般3~15天。另外,也可用鳳尾草焙乾研末,麻油調敷。
4、治療泌尿系炎症 鮮鳳尾草60~120克,水煎服。
5、治療白帶、五淋白濁 鳳尾草6~9克,加車前草、白雞冠花各9克,扁蓄、貫眾各15克,同煎服。
6、治療崩漏 鳳尾草30克,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
7、治療大便下血 鳳尾草21~30克,同豬大腸燉熟,去渣,食腸及湯。
8、治療鼻血衄 鳳尾草21~30克、海帶30克(洗淨),水煎服。
9、治療咽喉腫痛 鮮鳳尾草15克,洗淨,煎湯,沖黑糖少許,每天服兩次。
10、治療狂犬咬傷 鳳尾草60克,水煎服,或搗爛外敷。
11、治療蕁麻疹 鳳尾草適量、食鹽少許,水煎洗。
12、治療禿髮 鳳尾草根,浸油塗頭。

生藥材鑑定

1.性狀鑑別 商品多紮成小捆。全草長25-70cm。根莖短,棕褐色,下面叢生鬚根,上面有簇生葉,葉柄細,有棱,棕黃色或黃綠色,長4-30cm,易折斷,葉片草質,一回羽狀,灰綠色或黃綠色;不育葉羽片工4-8cm,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能育葉長條形,寬3-6cm,邊緣反卷,孢子囊群生於羽片下面邊緣。氣微,味淡或微澀。
2.顯微鑑別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下表皮有氣孔及少數腺毛。氣孔主為不定式,副衛細胞3-4個。腺毛頭部2-3個細胞,長91-125μm,直徑18-33μm,細胞含棕色分泌物;無柄。
孢子囊長圓形或類圓形,直徑約至320μm,環帶縱行細胞類長方形,外壁薄,內壁及側壁增厚;囊柄4-6細胞,2列,長短不一。孢子極面觀類三角形,直徑33-47μm,近極面具三裂縫,有瘤狀或顆粒狀紋飾,遠極面紋飾較大,呈塊狀。
【性味歸經】淡、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用於痢疾胃腸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白帶、崩漏、農藥中毒;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
【備註】
(1)用於痢疾、腹瀉,可配合辣蓼馬齒莧等藥同用;治療小便淋痛不利、濕熱帶下,可配扁蓄、瞿麥、海金沙、碎米蕎等同用。用於咽喉腫痛,可配大青葉、板藍根等藥同用;用於尿血、便血、痔瘡出血,可配側柏葉、大薊、小薊、藕節炭、蒲黃炭、等藥同用。配合半枝蓮、半邊蓮、藤梨根等藥,用於胃癌、腸癌等症。配合垂盆草、田基黃、平地木、蒲公英、金錢草等藥,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採收加工
夏、秋兩季均可採集全草、根部。采後除去表面的泥土,洗淨,曬乾即可。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疳、疔、痔,散毒,敷瘡。治蛇咬諸毒,刀傷,能止血生肌,春汁調酒服,渣敷患處。研末收貯治氣痛。
2.《嶺南採藥錄》:曬乾為末,治氣痛熱痛。
3.《植物名實圖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熱毒,消腫,清火。治癰瘡,乳癰,淋症。
5.《中國藥植志》:止瀉。
6.《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小兒驚風,夜哭。
7.《廣西藥植志》:清大腸、肺熱。治熱性亦痢及齒痛,止吐血。
8.《中國藥植圖鑑》:治疥癬。
9.《泉州本草》:治濕熱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腫痛。
10.《湖南藥物志》:治疳積,感冒,目翳。
1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涼血。治菌痢,腸炎,外感發熱,尿路感染,白帶,腮腺炎,疔瘡,濕疹。
12.《江西草藥》:治瘰癧,鼻衄,便血。
13.《上海常用中草藥》:治黃疸型肝炎,扁桃體炎,遺精,蟯蟲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