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鳳尾蕨

粗糙鳳尾蕨

本變種的葉柄通常棕色或褐棕色,表面粗糙;葉片的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下延。葉軸,粗糙。本變種不同於前一變種在於形體較高大強壯,葉柄栗棕色,粗糙,頂生三叉羽片下延,其下1-2片羽片往往與葉軸合生,能育葉的羽片長15-23厘米,寬1-1.3厘米,也與歐洲原變種有別。產福建、江西等地。生山谷中酸性土上,海拔900-2600米。越南、高棉、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均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糙鳳尾蕨
  • 二名法:Pteris cretica Linn. var. laeta (Wall.ex Ettingsh.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薄囊蕨鋼
  • :水龍骨目(真蕨目)
  • :鳳尾蕨科
  • :鳳尾蕨屬
  • :鳳尾蕨
  • 分布區域:福建,江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移栽,換盆,養護,

形態特徵

本變種的葉柄通常棕色或褐棕色,表面粗糙;葉片的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下延。葉軸,粗糙。
本變種不同於前一變種鳳尾蕨(變種)在於形體較高大強壯,葉柄栗棕色,粗糙,頂生三叉羽片下延,其下1-2片羽片往往與葉軸合生,能育葉的羽片長15-23厘米,寬1-1.3厘米,也與歐洲原變種有別。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3(1)卷)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900-2600米的山谷中酸性土上。

分布範圍

產自福建、江西(銅鼓山、黃岡山)、廣東(乳源)、廣西(修仁、隆林、瑤山、凌雲、樂業)、貴州(凱里)、四川(峨眉山、雅安)、雲南(昆明、文山、麗江、易門、永勝、雙柏、漾濞、盈江、瑞麗、潞西、新平、屏邊、貢山、景東、臨滄、馬關)、西藏東南部。
越南、高棉、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錫金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拼音名】 Cū Cāo Fènɡ Wěi Jué
【別名】 井口邊草[雲南]
【來源】 蕨類鳳尾蕨科粗糙鳳尾蕨Pteris laeta Wal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西南地區。
【性味】 微苦、淡,寒。
【功能主治】 消炎止痢,舒筋接骨。主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用法用量】 2~3錢,外用適量。

繁殖方法

播種在葉背條線形孢子囊尚未成熟時,用塑膠袋將其整個葉片套好,待到葉片孢子成熟散落後剪下套袋葉片.收集孢子以備播種。播種可播在小苔上,困其保溫性能好,置於半陰處.可加速孢子發芽;當小苗高1~2厘米時.收其切塊分裁於小盆內 亦可播於腐葉土上,先把腐葉土過篩後置於鍋內蒸炒消毒. 再裝入盛有少量碎磚粒或木炭屑作排水層的淺盆中.把盆放人池中浸水,待乾燥的腐葉土濕潤後.將盆端出,把孢子均勻撒播於土表,因孢子顆粒細小不要覆土.盆口用玻璃或塑膠薄膜蓋嚴實.把淺盆艘在避光陰濕她.保持20~23℃ 的溫度,經常揭開覆蓋物噴霧保濕,約經30 天后,孢子即可萌髮長出葉狀原始體,待其布滿盆面後,將其切割成小塊帶土移栽於小盆中。

栽培技術

移栽

5月份結合對老植株換盆時進行,將株叢帶根切分為數株,每株帶葉3~5片,分別上盆栽植,成為2株或2株以上新的植株。

換盆

風尾蕨常年翠綠,宜用紫砂晦盆或釉晦盆,色澤用深紫、淺紅、淡黃為佳,盆形以較淺的圓盆、六角盆為多 盆土要求肥沃疏鬆、排水通氣性好而富吉腐殖質,筆者常用腐葉土、泥炭土或田園土、礱糠灰或細河砂等量配製成培養土。上盆和換盆通常結合分株繁殖和孢子繁殖時進行。一般每隔2—3年換一次盆。

養護

養護管理風尾蕨喜濕潤、涼爽的環境,耐陰性強. 室外栽培應遮陽50%~60%或置於樹蔭下為佳生長期應勤澆水並多往葉面噴水,宜經常保持土壤和植株濕潤,切忌盆土長時間過濕或盆內積水 每月澆施l~2次稀薄液肥。冬季在5℃ 以上方可安全越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