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隧道

井岡山隧道

井岡山隧道,位於中國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境內,是莆田—炎陵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

井岡山隧道於2011年6月15日進入主洞施工,於2013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通車。

井岡山隧道全長6850米,起點位於井岡山廈坪鎮神源村附近,終點位於鵝嶺鄉神源村新屋小組附近,為一分離式雙洞四車道高速公路隧道,建成時為江西省最長的公路隧道。

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隧道位置,隧道設計,隧道結構,隧道參數,設備設施,建設成果,

建設歷程

2011年6月15日,井睦高速井岡山隧道2#斜井順利進洞施工。
2013年1月16日,井睦高速井岡山隧道出口左洞至斜井段主洞段順利實現貫通。3月18日,井睦高速項目井岡山隧道左洞順利貫通。6月1日,井岡山特長隧道實現雙幅貫通。10月28日,井岡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

隧道位置

井岡山隧道位於中國江西省西部,起點位於井岡山廈坪鎮神源村附近,終點位於鵝嶺鄉神源村新屋小組附近。
井岡山隧道
途經井岡山隧道的線路是莆田—炎陵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17井岡山—睦村高速公路段)。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井岡山特長隧道設計為下行分離式的雙洞四車道高速公路隧道,洞內設人字縱坡。隧道中部設運營通通風斜井2處,與井底風機房相接。風機房通過送、排風聯絡風道與左、右洞相連,兩端還有設備運輸通道及避險通道與左洞相接。

隧道參數

井岡山隧道的出口端左、右洞各長400m位於右彎曲線上,其中左洞半徑為1672.2m、右洞半徑為1461.1m,洞內設人字形縱坡,進口端為1.48%、出口為-0.50%。隧道施工進口端擔任2800m,出口端擔任3000m,均為獨頭掘進。中間為斜井施工段。隧道中部左洞長1041m、右洞長1059m,設運營通風1#、2#斜井,兩斜井井口相距約100m。其中1#斜井長1359.61m、井口設計標高500.859m、縱坡-7.4905%,2#斜井長1314.66m、井口設計標高510.405m、縱坡-9.90%。兩斜井分別通過聯絡風道與井底1#~4#風機房聯接,風機房標高為396.345m、長178m。1#、2#斜井的垂直高差分別為:104.514m及114.060m。1#~4#風機房通過送、排風聯絡風道與正洞的左、右洞相連,並有其他聯絡通道與左洞相接,與左、右洞形成了多個交叉口。

設備設施

  • 照明設施
井岡山隧道照明全部採用LED燈具,隧道照明控制系統分為三種模式:手動控制模式、分時段進行的時序控制模式和有級控制模式。時序控制模式和有級控制模式在上位機交通監控上監控人員可以根據管理的要求可以隨時切換,操作簡單,界面人性化。而對有級控制模式則是基於環境亮度、交通量的隧道照明自適應智慧型控制系統,根據車流量變化和洞外環境亮度,制定不同環境的LED照明智慧型控制方案,也是節能的有效途徑。
  • 通風設施
井岡山隧道左、右線均採用分兩段送排式縱向通風方案,並在隧道進出口以及送排風道口附近設定有射流風機。
井岡山隧道
井岡山隧道通風平面布置圖

建設成果

  • 施工方案
井岡山隧道進口端為砂岩、板岩,出口端為花崗岩全、強風化,圍岩均破碎、軟弱。地下水較豐富以淋雨狀為主。洞身段: 為砂岩、板岩及花崗岩,圍岩交替變化頻繁,並有多條構造破碎帶及擠壓破碎帶,地下水主要為裂隙水,水量貧乏。隧道中硬圍岩及軟岩占全隧道的比例大,占全隧道長度的2/3。最佳化隧道的施工方案將直接影響到隧道施工進度。
為探討、控制隧道爆破超欠挖,井岡山隧道借鑑了借鑑中鐵隧道局對大瑤山等隧道的光爆試驗,獲取隧道光爆參數最佳組合。並採用黃衢南高速公路通過試驗得出的最佳光爆參數組合,作為井岡山特長隧道的光爆參數進行試用。並通過檢驗光爆效果進行修正後,作井岡山特長隧道的光爆參數組合。
井岡山隧道隧道爆破掘進採用垂直的楔形掏槽,同時投入合理的鑽機數量,加強鑽爆設計與施工管理,加快掘進的出碴速度,讓施工人員間密切配合,達到最佳化施工方案及作業循環。
  • 削竹式洞門
井岡山隧道設計環保型洞口,以實現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天然植被,儘可能保護洞口附近的一草一木,隧道進、出口及斜井“零開挖”進洞。
井岡山隧道採用削竹式的洞門形式。削竹式洞門結構簡單,洞口有一小段的明洞襯砌,洞頂背後一定範圍要回填土,山體的推滑力小,隧道建成後有利於營運安全。削竹式洞門的洞口仰坡、邊坡開挖量小、有利於山體的穩定,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有利於保護自然環境。由於洞門結構簡單、經濟、洞口及洞外接線路基兩側綠化後、削竹式洞門有一定的隱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