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有三部,分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雍和宮和倫敦大英博物館,都是手抄本,無刊印本。1957年民族出版社把故宮本影印成三冊本,共4596頁,一般每頁4個詞條。1967年,日本學者將《鑒》整理並標註拉丁字母轉寫,出版一部《五體淸文鑒譯解》。1998年民族出版社《鑒》再版發行。總計有約18671個單詞,共4973頁。其中除滿漢二文以外,有在單詞詞條旁邊附註同義詞的現象。例如蒙文詞條加上這些同義詞則總計約19503個單詞。漢語部分約計有18145個單詞,另有526個同上注文(“漢語同上”、“漢語亦同上”、“漢語同上連用”)。滿文部分以滿語北京方言為標準,記錄當時的滿語書面語,使用楷書人工縱排書寫,詞條末有標點符號(ˇ᠈),沒有注音;漢文部分使用傳統的繁體字字形,使用楷書人工縱排書寫,辭彙方面多有官話北京方言的特徵,詞條末無標點,沒有注音;蒙文部分記錄當時的蒙古語書面語,使用楷書人工縱排書寫,詞條末有標點符號(ˇ᠈),沒有注音;藏文部分記錄當時的藏語書面語,人工橫排書寫,烏金體字型(དབུ་མེད་),單行寫不下的詞語,按音節斷音改行書寫,詞條末有標點符號(།);藏文原文下有滿文切字,使用滿文字母轉寫藏文字母,如此二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寫,使用小一號的滿文文字大小書寫,為了書寫一些藏文的符合字母還特別創製了一些新的滿文字母的書寫形式(如 ng 的詞頭和後跟元音的詞中形式);藏文的滿文切字之下還有滿文對音,因為藏文書面語與口語分歧較大,使用滿文模糊地記錄了當時拉薩前藏方言的藏語發音,也使用小一號的滿文文字大小書寫;回文部分記錄的是當時維吾爾語的書面語言,察合台語,人工橫排書寫,波斯體字型(نستعلیق),單行寫不下的詞語,按音節斷音改行書寫,詞條末無標點;回文原文下有滿文對音,因為書面語察合台語與口語維吾爾語分歧較大,使用滿文模糊地記錄了當時新疆東部地區的維吾爾語發音,語音方面有疆東哈密、吐魯番發音的特徵,使用小一號的滿文文字大小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