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布依族苗族鄉

五里布依族苗族鄉

五里布依族苗族鄉,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1公里,距省城貴陽147公里,全鄉境內最低海拔942米,最高海拔1560米。東與金碧鎮張家橋村接壤,南與沙井鄉泡木沖村相連,西隔六衝河織金縣八步鎮茶店鄉為界,北與錦星鄉慶龍村連結,全鄉共轄10個村,105個村民組,總人口22895人,其中少數民族9350人,占總人口的43%,居住著漢、布依、苗、彝、仡佬等七個民族,全鄉耕地面積為21120畝,其中田5100畝,林地10800畝宜林地、荒山4200畝,主產玉米、大豆、小麥、油菜、水稻、四季豆、烤菸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里布依族苗族鄉
  • 下轄地區:10個村,105個村民組
  • 人口:22895人
  • 耕地面積:21120畝
位置,建歷史沿,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位置

五里布依族苗族鄉位於貴州省黔西縣的西南面,地處東經105°21′-105°65′和北緯26°49′-29°51′之間,區域面積83.5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距縣城約21公里,距省城貴陽約147公里,全鄉境內最低海拔942米,最高海拔1560米。東與金碧鎮張家橋村接壤,南與沙井鄉泡木沖村相連,西隔六衝河織金縣八步鎮茶店鄉為界,北與錦星鄉慶龍村連結。

建歷史沿

五里鄉是由距鄉政府駐地2千米的五里坡而得名。鄉政府駐地原名田壩寨。原五里小鄉是由五里坡而命名的,五里坡是過去布依族小伙姑娘對歌和苗族小伙姑娘跳坡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一、十五坡上十分熱鬧,方圓幾十里不論布依族、苗族還是漢族小伙姑娘都通過對歌和跳坡方式來談情說愛。
清初劃入黔西州安德里。民國十六年(1927)劃置石門、寄種鄉,二十一年(1932)石門併入寄種鄉,三十年(1941)寄種鄉同安龍鎮並為寄安鄉。1953年劃置五里、化石、新樂、寄種鄉;1955年新樂併入五里鄉;1957年改化石為布依族苗族鄉。1958年9月改各鄉為農村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公社為鄉、改五里為布依族鄉。駐址在黔西縣五里布依族苗族鄉雙塘村二組。1991年7月並五里、化石、寄種鄉為五里布依族苗族鄉,轄行政村30個。國家確定建洪家渡電站後,電站水庫淹沒清河、中沙、坭山、雙河、上壩、團結、果木、雙獅村面積9.44平方千米,餘下的22個行政村於2001年並為10個村。其中:坭山、果木、團結、雙獅村未淹部分併入桐山村。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千米,總面積83.5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2.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8.06人。

歷史文化

五里鄉少數民族文化非常豐富,其中尤以布依族的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現在還保存有較完整的民歌、語言、服飾、風俗等,2009年3月,貴州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將五里鄉中心村命名為“中國貴州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華布依族西部民歌生態文化研究基地”。同年4月,貴州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又將中心村命名為“貴州省民族文化傳承項目——黔西縣五里布依族苗族鄉、布依族民歌文化研究基地”,為五里鄉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五里鄉成功舉辦了“麗水奇山,風情萬里——首屆中華布依族西部民歌生態文化節”,2010年農曆六月六成功舉辦“布依族儺戲——扎門扎南觀摩與論壇”。
我鄉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也是一絕,洪家渡電站的建成,形成了82.9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吱嘎阿魯湖,原有的山坡變成了多個半島,使鄉內產生了30餘公里的環湖林帶,環山抱水,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峨聳立,牌坊溝風景得天獨厚,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懸崖怪石鱗次節比,洞穴深幽。仙女峰、八仙山、虎山、安家營,以及千年古墓陳家牌坊,紅白相間的杜鵑花,清澈見底的山間泉水等自然景觀引人入勝,加上每年布依族“正月、二月二、六月六對歌節,苗族正月十七、二月二十四花坡以及彝族的火把節、各族同胞載歌載舞,是人們旅遊、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五里鄉由建並撤前的化石、寄仲、五里三個小鄉合併而成,是一個邊遠貧困的少數民族鄉,1996年11月五里鄉才告別煤油燈的歷史。過去,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的原因,該鄉絕大部分地區(除解放後,一條通往化石和一條通住寄仲以外)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電、造成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耕作方法落後,生產方式單一,嚴重製約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1998年12月,洪家渡電站一聲炮響,為五里鄉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從那時起,五里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得到較大發展,全鄉共有中學1所,國小6所,教學點3個,教學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學校建築面積達15166平方米,通過國家“兩基”、“普九”複查驗收。
目前全鄉森林覆蓋率為32%。黔洪公路、黔織公路的建成通車,打開了黔西到織金的通道,使五里鄉從交通死角轉變成為黔西到織金的交通要道,為五里鄉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全鄉共建通村、通組公路94公里,初步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交通網路。
“十一五”期間。五里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真抓實幹,勇於開拓,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社會經濟取得較大發展,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2012年全實現鄉內生產總值達7298萬元,完成財政收入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46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招商引資3033.63萬元。
五里鄉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按鄉黨委政府提出“黨建領鄉、品牌立鄉、農產富鄉、旅遊靚鄉”的戰略目標,到“十二五”末,全鄉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16年達1.6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8%以上,達到7000元以上。
經濟概況
耕地面積21120畝,人均0.92畝,其中:旱地18075萬畝,水田3045畝。2012年農業總產值4668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2年生產糧食9456噸,人均432千克,其中水稻983噸、玉米679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烤菸。2012年烤菸種植面積1280畝,產量240噸,油菜種植面積8469畝,產量415噸。畜牧業以豬、牛、馬、羊、家禽為主。2012年生豬飼養量19014頭,年末存欄5349頭;大牲畜飼養量4557頭,年末存欄4105頭;家禽年飼養量12.93萬羽。
產煤15萬噸,產值6000萬元。
商業外貿 2012年末共有商業網點95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4萬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
財政金融2012年財政總收入61萬元。各項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89萬元,比上年增長12.52%;貸款餘額1092萬元,增長6.12%。
社會發展概況
文化藝術 2012年末有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室10處,公共圖書室10個,藏書5.4萬冊。
2012年末新建幼稚園1所,已經投入使用;國小9所,在校學生 2070人,專任教師 107 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 99.02 %;國中 1 所,學生 1018人,專任教師 63 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0.24%、小升初升學率99.7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 95.62 %。2012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 208.31萬元。2012年,五里中學中考成績500分以上26人,400分以上62人,名列全縣第七位,教育質量顯著提高。貫徹實行國家相關政策,全年免除學雜費3548人,免費提供教科書3544人,補助貧困住宿生生活費195人;完成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67人,培訓農村中小教師15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
醫療衛生 2012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 13 個,門診部(所)1 個;有床位 15 張,每萬人擁有病床 8 張;固定資產總值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0名,其中執業醫師 2 人,執業助理醫師 4 人,註冊護士 7 人。2012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 1 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14425 人,參合率 95 %。
2012年末有學校校園體育場10個。
廣播電視 2004年7月,雙塘社區和荒田村部分村寨開通有線電視,村村通電視覆蓋率達100%,目前正在進行戶戶通的入戶安裝。
社會保障 2012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8戶18人,支出44160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204.44元,比上年增長7%;醫療救助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394人次,共支出16.52萬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655戶3131人,支出330.85萬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88元,比上年增長6.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撫恤費支出31.505萬元,比上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3.61萬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5人。社區服務設施1個。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615人,參保率72.5%。
交通運輸 境內有黔洪、黔織2條公路幹線自東向西穿過,東距在建成的黔織高速公路金碧出口9.5公里。
郵政電信 2012年末有郵政代辦點1處,投遞點10個。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0.5萬份,電話交換機總容量 500門,固定電話用戶180 戶,電話普及率0.33%;行動電話用戶 1100戶,普及率19.9%.
人口計生 2012年末,轄區總人口22895人,其中社區人口3221人,城鎮化率14%。全鄉以優質服務為載體,切實抓好計畫生育工作,2012年末,全鄉共出生175人,出生率為8‰,自然增長率4‰,符合政策生育率97.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0:113.4,村(居)民自治率為100%。全鄉共完成手術182例,上環88例,避孕節育手術落實率為95.8%,及時率為100%,婦檢率100%。
烏江源百里畫廊支嘎阿魯湖 烏江源百里畫廊支嘎那魯湖,因修建西部大開發拉開序幕的標誌工程洪家渡水電站而形成。2006年底,省旅遊局正式確定把吱嘎阿魯湖規劃為黔西北的旅遊中心,湖水面積80.57平方千米,幹流水面長度85千米,是貴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景區距黔西縣城28千米,距地區行署駐地畢節市區130千米,距省城貴陽145千米,距國家級風景區織金洞25千米,下游連線東風湖。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GN、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亞太環境保護協會(APEPA)、世界遺產研究院(WHI)、中華口碑中心(CPPC)、《中國西部》雜誌社、中華綠色版圖工程生態示範基地等機構聯合評定,入選《中國十大喀斯特美麗湖泊口碑金榜》,與東風湖、索風湖連湖排名第一。支嘎阿魯湖融喀斯特山水風光於一體,屬省級旅遊資源,是打造精品旅遊區,成為連線織金洞、洪楓湖、百里杜鵑、草海等旅遊景點中轉站。集休閒、度假、娛樂的理想開發地。五里鄉黨委政府將憑藉這一區位優勢,以吱嘎阿魯湖的旅遊開發為依託,發展綠色養殖,最佳化產業結構,開發特色餐飲,下大力氣把農產品就地轉化為商品,促進吱嘎阿魯湖旅遊業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