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河清明廟會
- 活動。: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
- 地點:五河
- 據:民間傳說
五河清明廟會,廟會盛況,廟會興衰,廟會的今天,廟會的傳說,
五河清明廟會
據民間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五河渡口遇難時,因五河城隍營救有功,就特封他為忠佑王。為慶功受賞,清明這天用一頂綠色大轎,八人抬著城隍在街上**,供人瞻仰。此日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山人海,鑼鼓聲,嗩吶聲,鞭炮聲,熱鬧非凡。年年如此,時間久了,清明這天也就形成一年一度的清明會。
廟會盛況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歷史上的五河清明會,非常繁華熱鬧。清明前,城裡各行各業就組織自己傳統節目,扎燈制藝,各獻所長,爭奇鬥豔,媲美競勝。特別是歌舞,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其中旱船在清明會中是最受民眾歡迎的一種歌舞形式。人們把旱船扎得五顏六色,壯麗美觀。船中裝有燈燭,女演員打扮得花枝招展,美麗多姿。隨著伴奏的胡琴笛子等樂器聲和男演員歌聲、錢桿子聲,旱船前俯後仰,左右旋轉。歌聲悠揚,舞姿動人,圍觀者追前逐後,目不睱接。舞龍也是五河清明會中特有的技藝。龍身長十多節,有青有黃,龍頭高昂,目光炯炯,扎得雄偉壯觀,惟妙惟肖。舞起來好似騰雲駕霧。獅子舞也是清明會主要節目之一。有雙獅舞、單獅舞。獅子爭繡球最為熱鬧,一人拿著繡球在前逗引,兩獅蹦聳跳躍,時滾時抱,爭奪不休,靈活多姿,表演精彩。踩高蹺也是清明會傳統節目。男女演員兩足綁紮木蹺,又歌又舞,行動自如,非常瀟灑。人們遠遠望去,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好象仙人下凡。還有種類繁多的雜劇,如“大頭和尚”、“嘟嚕翠”、“張高子”、“李矮子”、“大頭鬼”、“小頭鬼”等,有的使人害怕,有的使人發笑,千姿百態,各盡其妙。外地的馬戲團、魔術雜技、猴子班、西洋鏡、琴書墜子、大鼓說唱等也前來趕會,跑馬賣藝,為清明會增添不少光彩,吸引著遊人看客。廣大工農商學,男公女婦,扶老攜幼,湧向街頭,飽覽盛況,流連忘返。
由於清明會歷史悠久,規模龐大,風格各異,招徠了遠近商旅遊客,經商觀光。因而節日期間,生意興隆,商業繁榮。方圓百餘里,縣城、集鎮的商行店鋪,車拉擔挑,慕名趕會者不絕於道。提前赴會擺攤設點,架帳搭棚,擠滿大街小巷乃至綿延郊野。淮河兩岸和澮沱沿濱的土產雜貨,條編柳織,木竹家具,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雜燴湯、油烙饃、麻花油條、燒餅包子,接灶連爐,香氣撲鼻。
廟會興衰
五河清明會在歷史上上經過幾次鬥爭和幾次興衰。1930年春荒嚴重,廣大小商小販盼清明會做生意,賺錢渡過春荒。國民黨五河縣黨部主任委員劉律初卻擔心中共地下黨利用清明會搞革命活動,竟違背民意,提出禁止逢會主張。民眾煩言嘖嘖,大為不滿。會頭丁問渠秘密組織各行各業做好會前籌備工作。劉律初覺察後揚言要逮捕會頭,以一儆百。地下共產黨員趙仁榘等積極支援會頭,在社會各階層大造輿論,鼓勵各行各業大膽抵制禁會主張。並提出“打倒劉律初有會看”、“搗毀縣黨部”等適合民眾意願的口號,把鬥爭矛頭直指縣黨部。訊息傳遍城鄉,民眾倍受鼓舞,情緒高漲,扎燈制藝,做好逢會準備,劉律初見自己孤立,迫於形勢,就悄悄地溜回家鄉毛灘子躲起來。民眾慶賀鬥爭勝利,清明會更加熱鬧,盛況空前。侵華日軍占領五河後,人民生命財產得不到安全保障,清明會偃息數載。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欣逢太平,五河清明會又開始復興。五十年代初連續幾年逢會,盛況不減當年。十年浩劫期間,清明會被當成“四舊”、“封建殘餘”加以橫掃,又一度冷落。
廟會的今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五河清明會劫後復生,燦爛的民族文化重放光彩。清明會繼承傳統,揉和新意,戲劇歌舞,雜技魔術,大鼓墜子,都增添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四化建設的新內容,大大促進了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清明會已成為全縣人民物資交流、經商貿易和農林牧副漁產品集散之載體。逢會前幾天,各行各業商販就把準備出售的各種貨物運往縣城。提前搭棚設攤,做好展銷準備。鳳陽、嘉山、泗縣、靈璧、固鎮等本省鄰縣以及江蘇省盱眙、泗洪、宿遷、睢寧等縣的客商也紛紛起來競爭,物資豐富。除土特產、柳臘貨、木竹器家具等堆積如山外,服裝、食品、五金、百貨、日用品等琳琅滿目,物美價廉。就連電視機、洗衣機、電冰櫃等高檔商品也湧向會場,任人選購。清明會這幾天,街頭巷尾,人群擁擠。旅社、飯館,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全城呈現出更加繁榮、熱鬧景象。
廟會的傳說
城隍與清明會有什麼相干?五河的清明會,就是起源於五河城隍老爺。
五河城方圓不過4里,舊社會說老爺堂上打板子,四門都能聽到。五河縣城小得出奇,昔日城隍爺的金身,卻又大得出奇,據傳曾因五河城隍救駕有功,受過乾隆皇帝加封。
五河城方圓不過4里,舊社會說老爺堂上打板子,四門都能聽到。五河縣城小得出奇,昔日城隍爺的金身,卻又大得出奇,據傳曾因五河城隍救駕有功,受過乾隆皇帝加封。
有一年,乾隆皇帝帶領文武官員巡察江淮,乘著龍舟,順著大運河南下。這一天乾隆乘坐的龍舟剛到五河口,忽然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惡浪滔天。儘管風雨交加浪峰迭起,乾隆坐在艙中卻仿佛坐在北京的金鑾寶殿那樣安安穩穩,很覺奇怪,忙叫內侍到艙外看看是何原因?
內侍走出艙門,站立船頭,對狂風巨浪喝問:“皇上有旨詢問,何人在此護駕?”問罷正想回艙,忽聽耳邊響起:“小神在此!”內侍嚇得差點栽倒,急忙手扶桅桿,大著膽子問道:“你是何人?”“小神乃五河城隍,在此護駕。”
只聞聲,不見人,內侍不知是神是鬼,戰戰兢兢,把頭一縮鑽進艙去復旨。乾隆聽過內侍的奏報,他對五河城隍大加讚賞,意欲親自召見。
風雨過去,風平浪靜,乾隆走出艙門,命內侍宣詔五河城隍。內侍高喊:“聖上有旨,五河城隍見駕吶!”但是無人應聲。內侍稟報說:“城隍乃一方小邑之小神,不敢面見天顏。”乾隆答稱:“朕恕他無罪!”內侍說:“城隍,快遵旨前來見駕!”說罷手指船前濃重的霧氣,向乾隆奏道:“萬歲爺請看,那雲霧之中有個老頭正在拜見皇上。”
乾隆看了看,什麼也沒有看到,但又不好當著大臣的面直說,只是支支吾吾吩咐道:“免禮,免禮。五河城隍護駕有功,朕特封你為忠佑王,賜塑特大金身。”這時聽到風聲颯颯,河水滔滔。內侍笑道:“萬歲爺,請聽五河城隍在三呼萬歲,謝主隆恩呢!”乾隆皇帝龍顏大悅。
從此,五河鄉民總在每年清明這一天,把五河城隍從城隍廟抬出玩會,稱為“清明廟會”。“清明會”這一天,四方的老百姓也載歌載舞,來湊熱鬧,一代代傳了下來。
內侍走出艙門,站立船頭,對狂風巨浪喝問:“皇上有旨詢問,何人在此護駕?”問罷正想回艙,忽聽耳邊響起:“小神在此!”內侍嚇得差點栽倒,急忙手扶桅桿,大著膽子問道:“你是何人?”“小神乃五河城隍,在此護駕。”
只聞聲,不見人,內侍不知是神是鬼,戰戰兢兢,把頭一縮鑽進艙去復旨。乾隆聽過內侍的奏報,他對五河城隍大加讚賞,意欲親自召見。
風雨過去,風平浪靜,乾隆走出艙門,命內侍宣詔五河城隍。內侍高喊:“聖上有旨,五河城隍見駕吶!”但是無人應聲。內侍稟報說:“城隍乃一方小邑之小神,不敢面見天顏。”乾隆答稱:“朕恕他無罪!”內侍說:“城隍,快遵旨前來見駕!”說罷手指船前濃重的霧氣,向乾隆奏道:“萬歲爺請看,那雲霧之中有個老頭正在拜見皇上。”
乾隆看了看,什麼也沒有看到,但又不好當著大臣的面直說,只是支支吾吾吩咐道:“免禮,免禮。五河城隍護駕有功,朕特封你為忠佑王,賜塑特大金身。”這時聽到風聲颯颯,河水滔滔。內侍笑道:“萬歲爺,請聽五河城隍在三呼萬歲,謝主隆恩呢!”乾隆皇帝龍顏大悅。
從此,五河鄉民總在每年清明這一天,把五河城隍從城隍廟抬出玩會,稱為“清明廟會”。“清明會”這一天,四方的老百姓也載歌載舞,來湊熱鬧,一代代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