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道中》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五城道中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李益
《五城道中》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五城道中》是唐代詩人李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作品原文金鐃隨玉節,落日河邊路。沙鳴後騎來,雁起前軍度。五城鳴斥堠,三秦新召募。天寒白登道,塞濁陰山霧。仍聞舊兵老,尚在烏蘭戍。笳簫漢思繁,旌旗邊色故。寢興倦弓甲,勤役傷風露。...
次韻金漢臣五城道中 《次韻金漢臣五城道中》是宋代詩人方回的作品之一。詩詞正文 郊行胸次爽於秋,歲稔天寬百姓憂。但有樵人歌隴上,永無廷尉望山頭。最宜曠野開詩思,未覺他鄉動客愁。想見霜林疏更好,綠陰時節憶曾游。
巡視五城科道 巡視五城科道,清制,都察院置巡視五城科道,由六科給事中、十五道御史中簡用,滿、漢各一人,任期二年。掌彈壓地方,厘剔奸弊。分京師中、東、南、西、北五城,大事奏報,小事牒刑部結正,每月以事目上報都察院長官考核。
《五律·張冠道中》是毛澤東在1947年轉戰陝北張冠道時創作的五言律詩。前六句寫冬季早晨行軍邊塞時所見所聞,後面兩句是抒情。該詞通過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表現了詩人浪漫主義情懷和不畏艱險的樂觀主義精神。作品原文 張冠道中¹ 朝霧彌²瓊宇³,征馬⁴嘶北風⁵。露濕塵難染⁶,霜籠鴉不...
《奔亡道中五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五首詩描寫了安史之亂中人們流離失所的慘狀,訴說自己所看到的一幕幕戰爭場景,抒寫了自身的處境和感受,表達了詩人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全詩多處引用歷史人物的典故,形象地表現了戰亂中危急的國家局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作品原文 奔亡道中五...
五城,地處縣南26公里,處古徽州府通往所屬婺源縣的驛道上,如今依然為黃山市府屯溪或休寧縣城通往江西省婺源縣要道上。五城有三件寶,棕繃、米酒、豆腐乾,享譽遐邇。歷史記載 北宋《太平寰宇記》第104卷關於休寧縣的記載中寫到:“五城水源從縣城南北流,水傍有五城村,古之大鎮”,證明休寧五城在北宋以前就...
官名,明朝京城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長官。各一人,正六品。沿革 官名,洪武二十三年(1390)始置,建文(1399—1402)中改兵馬,永樂元年(1403)復稱指揮。通常凡親王妃之父無官職者,多充任此官,又有以科貢正途任官者。職責 掌管京城巡捕盜賊, 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品級 正六品。
過五城懷黃世瑞亡友 落日五城道,懷人思不禁。村酤澆恨短,鄰笛寄愁深。好古韓公辨,憂時賈傅心。百年公論在,吾道未消沈。作者簡介 程敏政(1445—1499),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
建文中,改為兵馬司,改指揮、副指揮為兵馬、副兵馬。永樂元年復舊。二年,設北京兵馬指揮司。嘉靖四十一年,詔巡視五城御史,每年終,將各城兵馬指揮會本舉劾。隆慶間,御史趙可懷言:“五城兵馬司官,宜取科貢正途,職檢驗死傷,理刑名盜賊,如兩京知縣。不職者,巡城御史糾劾之。”依明代制度,凡親、郡王妃...
黃氏分出軍戶、霞天、正三、古儲、和祥五門,各建廳樓,酷似五座城門,故五城之名逐漸取代玉京之名;五大門分支又建廳樓,於是又有“天上有玉京、玉京十二樓”的說法。又說五城之名,緣自上街橫街的“山青水秀”、橫直街連線處的“樓瞰玉京”、中街的“江夏名宗”、下街的“五城中衢”等五座跨街、跨...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北京師大附中、北師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北京師範大學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北京師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於1901年的五城學堂,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學,是中國最著名的中學之一,在海內外享有...
·創世紀》中曾提及的一座古城,據聖經記載因為罪惡昭著與索多瑪城一起被神毀滅,這兩座古城的名字因此在西方文化中有“罪惡之城”的寓意,被許多後世文娛作品借用。據《聖經·舊約·創世記》14:2-3記載,蛾摩拉是摩押平原五城之一。該五城是索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和比拉(即瑣珥)。摩押平原在西訂谷...
《送張說巡邊》,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寫的的一首送別詩,作者唐玄宗李隆基的詩所送別的人,是他的大臣、宰相兼兵部尚書、燕國公張說。《舊唐書》記載:開元十年(722年)四月,唐玄宗“敕(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往巡五城,處置兵馬。”朔方節度使置於開元九年(721年),唐代朔方節度使治所在靈州(今寧夏吳忠...
迎春、惜春身為姑娘家,無力承受這種壓力,只好逃避現實,去佛、道中尋找慰藉。迎春眼裡所見,皆是那起婆子媳婦個個像烏眼雞似的,擾得房裡不安寧。惜春向著尤氏取鬧,雖然搞錯了對象,但確實勘破了寧府的骯髒:“況且近日聞得多少議論,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怎么我不冷?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教...
87.羿(yì):又稱后羿,傳說中夏代東夷族領袖,原為有窮氏部落首領,以善射聞名。88.旄頭:又作“髦頭”,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昴宿。《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胡星也。”古人旄頭星特別亮時,預示有胡兵入侵。此處指安史叛軍。白話譯文 天上的白玉京仙景,內有五城十二樓。仙人伸手撫我的頭頂...
北京以姓氏命名的胡同之一。明朝將北京城劃分為36坊,內城28坊,外城8坊,分屬東、西、南、(外城)、北、中五城管轄。依坊築巷建胡同,內城的大多數街道胡同自長安街以北,基本上都是沿用元大都之舊。盧老兒胡同現稱北五南五老胡同,位於崇文區西北部。北起東茶食胡同,南至珠市口東大街。長290米,寬4米。
《墉城集仙錄》將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若從修煉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煉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煉虛合道”的大成景界。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
李白(唐)《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玉京:道家稱天帝所居之處。葛洪(晉)《枕中書》引《真記》:“元都玉京,七寶山,周廻九萬里,在大羅之上。”十二樓: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居處。《史記·封禪書》:“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
地者:死國之內的分布,以死國之都為中央,死都之上便為末日神殿,也就是我們所在的聖殿。而死都五方共有五方棧道,掌握金木水火土等資源,棧道盡頭,各有五尊顧守五城,死都與五大棧道是中央體系。在中央之外,便是地罪島,荒地,以及最低層的不毛之坑。天者:地罪島之上,存有魖族等高貴的戰族;荒地,則...
其三,赤山即今紅山,為當年曹魏南安郡與隴西郡的界山,山下即古赤亭;登高遠眺,正南10多里王家新莊即是南安郡治狟道城所在。這裡是龐德任“郡吏”、踏上軍事征途的起點。他盡忠後,得到朝廷很高的禮遇褒揚,其故里獂道縣也應有專祠紀念,而紅山頭祠宇以“白馬將軍”命名,正是地方官府及民眾對其欽佩有加永志...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明、清以後又不斷發展,所以具數目也不一樣。就元朝來講,從《析津志輯佚》中記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說共有街巷胡同四百十三條,其中二十九條直接稱為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條火巷,其實也是廣義上的胡同。明朝北京城胡同又有變化,據明朝人張爵在《京師五城坊巷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