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說巡邊

送張說巡邊

《送張說巡邊》,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寫的的一首送別詩,作者唐玄宗李隆基的詩所送別的人,是他的大臣、宰相兼兵部尚書、燕國公張說。《舊唐書》記載:開元十年(722年)四月,唐玄宗“敕(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往巡五城,處置兵馬。”朔方節度使置於開元九年(721年),唐代朔方節度使治所在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唐玄宗派張說赴靈州為朔方節度大使,是唐朝宰相出鎮靈州的首任朔方節度使,唐玄宗特別重視,他不但發出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的詔書《命張說兼領朔方節度大使詔》,而且又親自賦詩《送張說巡邊》相送,並要求大臣們應和賦詩以送。張九齡應制詩的題目是《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其他人的應制詩題目都是:《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張說本人也特意賦詩《將赴朔方軍應制》,以答謝唐玄宗,表自己的決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張說巡邊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李隆基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李隆基
端拱復垂裳,長懷御遠方。
股肱申教義,戈劍靖要荒。
命將綏邊服,雄圖出廟堂。
三台入武帳,八座起文昌。
寶胄匡韓主,華宗輔漢王。
茂先慚博物,平子謝文章。
盡節恢時佐,輸誠禦寇場。
三軍臨朔野,駟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雲台先著美,今日更貽芳

作者簡介

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稱唐明皇。即位前,他曾與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擁其父睿宗即位,被立為太子。712年,他受禪即位,改元為“開元”。即位之初,他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等為相,鼓勵生產,發展經濟,革除弊害,史稱“開元之治”。晚年因驕奢淫逸,又重用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祿山等人把持朝政,引發了“安史之亂”。
張說巡邊
1、節度使
唐玄宗送別詩《送張說巡邊》所講的張說出任朔方節度大使,進行“巡邊”的歷史十分重要。唐朝地方長官先後有總管、都督、大總管,到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唐朝始設定節度使。節度使是一個軍鎮的最高軍政長官,相當現在一個大軍區,節度使本人,就相當大軍區司令,授任節度使時,皇帝賜給節度使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大纛(即大旗),威武極盛。大軍區大權獨攬,節度使一般管幾個州,一人總攬轄區各州軍權、政權、財權、民權,所轄區各州的刺史都是他的下屬,而節度使本人兼任所駐在州的州刺史。開元天寶(713~755年)間,十軍鎮設十大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2、首任朔方節度使
朔方節度使治所在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朔方節度使也就節度使所駐在州——靈州的刺史。朔方節度使的“朔方”,作為節度使方鎮名,也稱靈鹽、靈武、靈州節度使。朔方節度使,始於開元九年(721年)十月六日。
究竟誰是第一任朔方節度使?史書上沒有明確,有的人說是王睃,但根據《唐會要》 《資治通鑑》記載:“朔方節度使,開元九年(721年)十月六日(或九年末)敕,朔方行軍大總管,宜準諸道例,改為朔方節度使。”《唐會要》原文誤為“開元元年”,已由岑仲勉先生於1964年辨正為“開元九年”。有人說王睃被任命為首任朔方節度使,顯然是搞錯了。歷史記載是:在開元八年(720年)秋,王睃以兵部尚書身份接替韋抗復充朔方軍大總管。開元九年(721年)四月至七月,王睃作為朔方行軍大總管,奉命平康待賓叛亂,以此有功,也授了嘉獎。但因為平康待賓叛亂後,降戶又反覆,唐玄宗認為王睃未能“遂平胡亂”,而於開元九年(721年)九月二日就將王睃貶到梓州任刺史。因此,十月或年末改朔方大總管為朔方節度使的時候,王睃已經不是朔方大總管,他也不在靈州。此時,沒有朔方大總管,新改設的朔方節度使職位也就空缺。新舊唐書《王睃傳》以及《資治通鑑》等,都沒有開元九年或十年任命王睃為朔方節度使的記載。而史書《新唐書·張說傳》記載的是:開元九年(721年)九月十九日,唐玄宗拜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十年(722年)四月二十九日,唐玄宗下詔,拜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親行五城,督士馬”。史書記載王睃是開元十一年(723年)四月,玄宗才詔王睃回京,代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十一年(723年)五月二十五日任命王睃為朔方節度使,應當在張說之後,張說是首任朔方節度使,而王睃是第二任朔方節度使。
3、命張說兼領朔方節度詔
唐玄宗對張說出任朔方節度大使,非常重視。
首先,當時朔方正在進行戰事,王睃沒有圓滿完成任務,玄宗不滿,朔方節度使在當時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必須有一位特別能幹的將帥、高官,“匪夫大賢,孰允茲任”,因此,玄宗特意派一位宰相兼兵部尚書燕國公“三入為相”的張說出鎮靈州,擔任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任朔方節度大使。下面是唐玄宗的《命張說兼領朔方節度詔》:
命張說兼領朔方節度詔
李隆基
朔方之地,雍州之域,密邇關輔,是稱河塞。頃者胡孽為寇,擾其居人,王師有徵,戎事斯大。戍役之弊,邊甿既勤,雖妖醜厎清,而政理未洽。不有經制,曷雲昭蘇,且和眾為武者,所以詰奸慝,總軍命將者,所以訓甲兵。匪夫大賢,孰允茲任。兵部尚書中書門下三品燕國公張說,天與明秀,自然才傑,光備九德,宏宣七政。爰掌邦理,實為國楨,謀而必忠,言則無隱。寅亮之美,用熙帝載。談笑之餘,更陳戎備。所謂善行樽俎,事立封疆,宜以上台之尊,遙統中軍之任。可持節兼知朔方軍節度大使,餘如故。
4、送張說巡邊
張說本人更是一位與玄宗關係親密而又了不起的名相,也是一位詩人,因此,唐玄宗親自為張說赴任朔方賦詩《送張說巡邊》一首,為張說出任朔方節度大使而送行:
與此同時,玄宗還命其他朝廷高官賦詩為張說送行。賈曾作《餞張尚書赴朔方序》,稱張說“文為一變之英,武有萬人之敵”。著名唐朝宰相張九齡、宋璟、徐堅、源乾曜、崔日用、崔禹錫、盧從願、賀知章、韓休、許景先、王丘、蘇晉、張荔貞、袁暉、王光庭、徐知仁、席豫等人都“奉和聖制”作詩相送,可以說是集應制送別詩之大成。
5、張說詩《將赴朔方軍應制》
按唐制,只有皇室親王領節度使才稱為“節度大使”,例如皇太子李亨就曾經是朔方節度大使。但張說不是親王,而玄宗任命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這就更加足見玄宗對宰相張說,也是對靈州這個西北邊塞重鎮的重視和特殊待遇。當要去靈州赴任之際,張說本人也自然非常興奮他特賦詩一首,以表對唐玄宗的感謝和本人的其雄心壯志,即《將赴朔方軍應制》:
將赴朔方軍應制
張 說
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恭憑神武策,遠御鬼方人。
供帳榮恩餞,山川喜詔巡。天文日月麗,朝賦管弦新。
幼志傳三略,衰材謝六鈞。膽由忠作伴,心固道為鄰。
漢保河南地,胡清塞北塵。連年大軍後,不日小康辰。
劍舞輕離別,歌酣忘苦辛。從來思博望,許國不謀身。
6、張說巡邊
朔方節度使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是西北邊防最大的軍事重鎮,史書上說作為朔方節度使方鎮的靈州,“捍禦北方,士馬強盛,甲於諸鎮”;朔方節度使,管轄範圍相當大,《唐會要》記載:朔方節度使“其經略,定遠、豐安軍,西、中受降城,單于(都護府),豐、勝、靈、夏、匡、長安、樂等州並受節度”;朔方節度使擁兵六萬四千多人,後來,平定安史之亂,以朔方軍為主力,達十萬將士,靈州城居民最多時達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六戶,五萬三千一百三十六人。從唐朝著名宰相張說首任朔方節度使開始,至唐末朔方節度使韓遜,來靈州坐鎮的,有“再造唐朝”的郭子儀等七十多個高官,包括二十多個宰相,都擔任過朔方節度使。
722年(開元十年),張說為首任朔方節度大使,並巡視邊防五城。當時,康待賓餘黨康願子舉兵造反,自立為可汗,並劫掠牧馬,西渡黃河出塞。張說率兵追討,在木盤山擒獲康願子,俘虜三千人,又將居住在河曲六州的降戶五萬餘人強行遷往中原的許、汝、唐、鄧、仙、豫等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