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會庵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台懷鎮南二十里的清水河畔。寺院坐東面西,建在清水河畔,夏季洪水曝漲,寺周一片汪洋,它卻點水不沾,穩如泰山,故名海會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台山海會庵
- 地理位置:山西省五台縣台懷鎮
- 占地面積:4410 m
- 始建:民國初年(1912)
海會庵位於山西省五台縣台懷鎮南二十里的清水河畔。寺院坐東面西,建在清水河畔,夏季洪水曝漲,寺周一片汪洋,它卻點水不沾,穩如泰山,故名海會庵。
五台山國際度假酒店位於五台山大南門新旅遊服務基地遊客中心的東山腳下金崗庫鄉清水河畔,海會庵背後,距核心景區17公里,占地247餘畝,規劃建築面積6.5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4688,是一組及國際會議中心五星級度假酒店,獨立是總統樓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端建築群。五台山金連花國際度假酒店是由山西東輝集團投資,按照...
五台樂山位於南安市向陽鄉境內,主峰海的拔1080米,東西南北中五台競秀,氣勢宏偉,徑曲林幽,風光旖旎。景點簡介 境內有昭惠廟、五台碑刻、觀日台、朱相公墓塔、海潮庵、八德水、鳳聚塔、古石官道等名勝古蹟。昭惠廟有1300多年歷史,供奉的通遠王福佑帝君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航海第一保護神。“向陽”之稱緣於...
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嘉賓有: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占軍居士,邢台市佛教協會會長果慧大和尚,山西五台山海會庵住持會清法師等。一早,寺內寶蓋熠熠,幡幢逶迤,彩旗飄揚,鐘磬齊鳴。悟貴法師說法後,由諸山長老和貴賓護持,緩步走入山門,沿途信眾齊念佛號,紛紛鞠躬、合掌致敬。文物...
《五台山一百零八寺》是2006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正森。內容簡介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他們的道場山西省的五台山、四川省的峨眉山、浙江省的普陀山、安徽省的九華山,則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說明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
竹林寺 金閣寺、清涼寺 (二)五頂寺廟 北台、澡浴池 中台、西台、吉祥寺、獅子窩 南台、東台 (三)台外寺廟 佛光寺、尊勝寺、靈境寺 南禪寺、廣濟寺、延慶寺 海會庵、古佛寺、台麓寺 佛林寺、碧霞禪院、寫字岸、白雲洞 秘魔岩、岩山寺 三聖寺、公主寺 洪福寺、白佛堂、圭峰寺、婁煩寺 五台山導遊圖 ...
五台山蓮花寺,建於五台山中台和西台之必經之路處,四周山脈巍峨,瑞相四生,如象如龜等,舊時寺廟約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建築宏偉,僧侶眾多,位於金閣寺北五公里處的上坡上,近代完全毀壞,現存寺廟僅見殘碑斷柱,由殘碑等記載可以依稀推出,這個地方古時亦稱蓮花寺、蓮花庵,作為中台頂的下院,因其寺布局狀如蓮花...
石咀鎮,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地處五台縣東北部,東與河北省阜平縣連線,南與門限石鄉相鄰,西與金崗庫鄉接壤,北與繁峙縣岩頭鄉毗連,鎮人民政府距五台縣城約62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47.2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原石咀鄉戶籍人口為6115人。1949年,屬五台縣第八區;1984年9月,石咀公社改石咀...
元好問 台山雜詠十六首 贈答普安師 超禪師晦寂庵 耶律楚材 贈五台長老 八思巴 讚頌文殊菩薩—珍寶之鬘 真覺 清涼泉 林景熙 送果上人游五台二首 明本 送斷崖禪師游五台歌 薩都刺 送聞師之五台 王冕 送僧游五台 黃清老 送僧定觀歸 鄭元祜 送僧禮五台 成廷珪 送清淮叟上人游五台 顧瑛 五台山一 朱元璋...
信行法師於一九八一年往五台山廣宗寺清海上師處求受三壇大戒,得戒後依止上師學習顯密教法,直至上師圓寂。盡得顯密教法傳承,為上師入室弟子。系能海上師法脈傳人。法師自披緇以來,精進修學、建寺度僧、廣行菩薩道,可謂僧中之翹楚者。法師與五台山有著甚深的因緣和感情,時刻不忘文殊道場對自己的培育之恩,...
蓮花台位於關山頂峰五台山之陽,距市區35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古稱“龍首山”,唐憲宗李純改名“青龍山”,民間稱“蓮花台”,因山頂有一巨石形似盛開的蓮花而得名。台高30米,有天然石塔一座,左懸右垂,十分險峻。秦在此建“峙”以祭“天神”,宋、元、明、清代,均在此建廟宇、寺院,台上原有古建築...
藥王山,位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城東1.5公里處,本名五台山,因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山區山嶺奇瑰、森林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歷代修建的宮觀廟宇,使藥王山成為著名的醫宗聖地。藥王山有南庵、北洞、碑林、摩崖造像四大景區50餘個景點,現存金、元、明、清古建築165間...
黛螺頂,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曆二十年(1592)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為黛螺頂,一直沿續。寺內山門後立有的兩塊石碑:一塊立於明萬曆二十年仲秋,上書“五台山重建佛頂庵碑記”;另一塊立於清康熙歲次辛未仲秋,上書“青峰頂造像建亭記”,對黛螺頂有較詳細的...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縣茶鋪鄉富莊吉祥溝。創於唐代,思曇和尚重建,離塵和尚繼修。明弘治年間,比丘尼淨玉易庵為鐵瓦殿。明未,三昧和尚開始傳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欽命督理五台山札薩克大喇嘛羅藏陳盆鼎新寺宇,更教協會會長能海法師於此弘律傳戒,又謂吉祥律院。規模...
母吳氏,吳宏基之女。吳宏基經商、善算、善鑑別古器書畫,著有《駁證西洋算經集解》《雙龍劍傳奇》等,與尤侗、汪琬為莫逆之交。順治初,孝莊文皇后指令在蘇州採辦箔金十萬以修補五台山佛像,吳宏基參辦,卻因此涉訟多年,家產日落,竟窮老而卒。舅吳斌,號紫臣(1663—1744),是繼姜采後裔的藝圃主人。蘇州...
著名的有北京北海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寧夏青銅峽市一百零八塔等。樓閣式塔 樓閣式塔的形式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樓閣,這種塔在中國古塔中歷史悠久,形體最高大,保存數量也最多。早期樓閣式塔應為木結構,因為易於毀於火災,所以實物沒有能夠保存下來。最早的樓閣式塔見於南北朝的雲岡和敦煌石窟的雕刻中...
通遠王原為樂山王、廣福王,俗謂白須公。民間供奉的海神之一,他原是山神,其原型樂山王是唐時位於永春與南安交界處樂山(又名五台山,《泉州山川·五台山》)的一個老隱士,死後被奉為山神,顯聖地域在永春、南安交界山區。泉州市南安豐州的祈風石刻群就是向海神通遠王祈祝“蕃舶”一帆風順。元朝時,其功能被媽祖...
首先,他決意朝拜五台山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從青島出發,徒步西行,風餐露宿,歷時兩月,方至五台山。在登山過程中,一段奇遇,使能闡法師信仰更加純誠。那一日,能闡法師行至山腰,天色已晚,見四處荒無人煙,沒處借宿,只能勉強登山。不久便迷了路,加上糧水盡絕,饑渴難耐,只好找了個山凹,打坐養神,以...
九華山百歲宮位於插霄峰摩天嶺頭,是全國重點寺院。始建於明代。寺名溯源 百歲宮,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五台山僧人海玉,字無瑕,雲遊至九華山。“初住東岩摘星亭,見獅子山左右,有龜蛇供護之狀,遂卓錫焉”。無瑕在此,以野果為食,用舌血和金粉,費時20餘年,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計81卷,保存完好...
龍興寺,位於鹽城市大縱湖旅遊度假區內。寺院簡介 龍興寺的前身叫龍興庵,座落在北宋莊(今大縱湖鎮政府所在地)東南,朝陽河上“東閘橋”畔。相傳大明天啟四年(1625年)初秋,山西五台山一個雲遊和尚身背一尊蹺腿長須、一手拿板的文殊菩薩,一路化緣到南海修煉。一天,途經大縱湖北濱的北宋莊歇腳,入夜,忽...
一九四三年,察哈爾省張垣市的賜兒山雲泉寺,原任住持越塵老和尚,將子孫廟改為十方道場,聘請道源出任第一任住持。以此因緣,道源法師離開了北平,去到塞北之地的張家口。察哈爾省佛教會改選,道源當選察哈爾省佛教分會的理事長。以後的數年間,他曾應五台山廣濟茅蓬壽冶老和尚的約請,朝禮五台,並在山上為...
台懷鎮的東面有一座經常隱沒在雲霧中的小山峰,人稱黛螺頂,亦稱“青峰頂”,以山色青翠故名。山頂有寺原名佛頂庵,清代以後改稱黛螺頂寺。寺內供有“五方文殊”像。這處高約四百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頂的象徵。黛螺項背靠聳入雲端的東台望海峰,下臨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峰頂古樹參天,景致絕佳。清代的...
顏希深自幼受何氏教育,聰穎過人,器宇不凡。任太原府同知時,適逢乾隆皇帝駕幸五台山,顏希深奉旨辦理行營事物,以毫不擾民受到乾隆稱讚。泰安在昔為直隸州,士(讀書人)屆歲科試,鹹(全)就校於濟南。雍正十三年,改為府治,統屬於泰安、新泰、萊蕪、肥城、東平、東阿、平陰共七州縣,一切章程,俱更定如他...
為五台山東台,位於台懷鎮東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積100餘畝,台頂曾建有望海樓。遠望山形,猶如一隻站立的大象。居頂環視,又像一個特大的龜甲。古人說:“登上東台頂,極目到海瀛”。登東台而看日出,是五台山旅遊的一大景觀。而望日出中,又數“雲海日出”最為壯觀。夏日天氣晴好時,黎明登臨其上,可見...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是山西省第一高峰,也是華北第一高峰。北台在台懷鎮北面妙德庵村雲霧山山頂上,海拔3058米。台頂平廣,周圍2公里,從下面仰望,雲浮山腰,巔摩斗杓,故又名葉斗峰。台頂氣候非常寒冷,通常每年10月便會下雪,翌年5月才會融雪。除每年6至9月外,其它月份也不便登台頂。據說這裡冬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