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質因子算法

互質因子算法

互質因子算法(Prime-factor FFT algorithm, PFA),又稱為Good-Thomas算法,是一種快速傅立葉變換(FFT),把N = N1N2大小的離散傅立葉變換重新表示為N1*N2大小的二維離散傅立葉變換,其中N1與N2需互質。變成N1和N2大小的傅立葉變換後,可以繼續遞迴使用PFA,或用其他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來計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質因子算法
  • 外文名:Prime-factor FFT algorithm
  • 縮寫:PFA
  • 又稱:Good-Thomas算法
  • 本質:一種快速傅立葉變換
簡介,算法,Re-indexing,DFT re-expression,與Cooley-Tukey算法的比較,

簡介

較流行的Cooley-Tukey算法經由mixed-radix一般化後,也是把N = N1N2大小的離散傅立葉變換分割為N1N2大小的轉換,但和互質因子算法 (PFA)作法並不相同,不應混淆。Cooley-Tukey算法的N1N2不需互質,可以是任何整數。然而有個缺點是比PFA多出一些乘法,和單位根twiddle factors相乘。相對的,PFA的缺點則是N1N2互質 (例如N 是2次方就不適用),而且要藉由中國剩餘定理來進行較複雜的re-indexing。互質因子算法 (PFA)可以和mixed-radix Cooley-Tukey算法相結合,前者將N 分解為互質因數,後者則用在重複質因數上。
PFA也與nested Winograd FFT算法密切相關,後者使用更為精巧的二維折積技巧分解成N1 * N2的轉換。因而一些較古老的論文把Winograd算法稱為PFA FFT。
儘管PFA和Cooley-Tukey算法並不相同,但有趣的是Cooley和Tukey在他們1965年發表的有名的論文中,沒有發覺到高斯和其他人更早的研究,只引用Good在1958年發表的PFA作為前人的FFT結果。剛開始的時候人們對這兩種作法是否不同有點困惑。

算法

離散傅立葉變換(DFT)的定義如下:
PFA將輸入和輸出re-indexing,代入DFT公式後轉換成二維DFT。

Re-indexing

N = N1N2N1N2兩者互質,然後把輸入n 和輸出k 一一對應
N1N2 互質,故根據最大公因數表現定理,對每個n 都存在滿足上式的整數n1n2,且在同餘N 之下n1可以調整至0~N1 –1之間,n2可以調整至0~N2 –1之間。並根據同餘理論易知滿足上式且在以上範圍內的整數n1n2是只有一個的。這稱為Ruritanian 映射 (或Good's 映射),
舉例來說:
如果
對於任一
都可以對應到
N1N2互質,故根據中國剩餘定理,對於每組 (k1,k2) (其中k1在0~N1– 1之間,k2在0~N2– 1之間),都有存在且只有一個的k在0~N- 1之間且滿足上兩式。這稱為CRT映射。CRT映射的另一種表示法如下
其中N1表示N1N2之下的反元素N2反之。
( 也可以改成對輸入nCRT映射以及對輸出kRuritanian映射)
對於有效re-indexing (理想上是達到原地)的方法有許多研究,以減少耗費時間的運算。

DFT re-expression

表示方法一:
將以上的re-indexing代入DFT公式里指數部分的nk之中,
( 因為e= 1,所以兩個指數的k部分可以分別N1N2)。剩下的部分變成
則內部和外部的總和分別轉換成大小為N2N1的DFT。
表示方法二:
如果令
相當於取
的餘數,
對於每一個
都要做一個
點的
,而因為
個,所以需要
對於每一組
都要做一個
點的
而因為
為常數,
個,所以需要
因此如果要計算複雜度,可以乘法器的數量當作考量,
假設
點的
需要
個乘法器,
假設
點的
需要
個乘法器,
則總共需要
個乘法器。

與Cooley-Tukey算法的比較

如首段所述,Cooley-Tukey算法和互質因子算法 (PFA)曾被誤認為很類似。兩者皆有各自優點可適用於不同狀況,因此分辨它們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在1965年著名的論文中發表的Cooley-Tukey算法,是在DFT的定義
中代入n=n1+n2N1,k=k1N2+k2,則
比PFA多了一些要乘的因子
(稱為twiddle factors),但index較為簡單,且適用於任何N1N2。在J. Cooley稍後發表的關於FFT歷史探討的論文中使用N= 24點FFT為例,顯示兩種作法在index結構上的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